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109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17:33
一种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包括底座、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臂托板近端与底座铰接,上臂托板远端与前臂托板近端铰接;底座与上臂托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上连接杆和第一下连接杆,第一下连接杆中设有第一滑槽,第一上连接杆处于第一滑槽中并与第一滑槽作滑动配合;底座与前臂托板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上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杆,第二下连接杆中设有第二滑槽,第二上连接杆处于第二滑槽中并与第二滑槽作滑动配合;上臂托板上设有上臂固定带,前臂托板上设有前臂固定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方便地将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调节至合适位置,并且通过上臂固定带和前臂固定带对患肢加以固定,使患肢保持在合适位置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
技术介绍
对于上肢骨折患者,早期治疗期间,当患者卧床休息时,需要将患肢抬高。目前将患肢抬高常用的方法是用枕头或被褥垫在患肢下面,这样一方面容易使病床变得拥挤杂舌L使患者感觉不够舒适,另一方面,由于枕头或被褥尺寸较为单一且容易变形,以致难以随意将患肢各部位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并一直保持该高度位置,影响康复速度,再一方面,由于患肢只是简单地放置在枕头或被褥上,极易移位,当患者不小心或入睡时,患肢容易从枕头或被褥上滑落,造成二次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患肢各部位的高度,并对患肢加以固定,使患肢保持在合适位置上。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臂托板近端与底座铰接,上臂托板远端与前臂托板近端铰接;底座与上臂托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上连接杆和第一下连接杆,第一上连接杆上端与上臂托板中部铰接,第一下连接杆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下连接杆中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一下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上连接杆处于第一滑槽中并与第一滑槽作滑动配合,第一滑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滑槽腔体连通的第一螺孔,第一螺孔中安装有第一紧固螺钉;底座与前臂托板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上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上端与前臂托板中部铰接,第二下连接杆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二下连接杆中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第二下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上连接杆处于第二滑槽中并与第二滑槽作滑动配合,第二滑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二滑槽腔体连通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中安装有第二紧固螺钉;上臂托板上设有上臂固定带,前臂托板上设有前臂固定带。上述前臂托板的远端为自由端。本技术中,上臂托板、前臂托板的近端是指使用时其靠近患者头部的一端,远端是指使用时其远离患者头部的一端。使用时,先松开第一紧固螺钉和第二紧固螺钉;然后使第一上连接杆处于第一滑槽中合适的位置,再旋紧第一紧固螺钉,完成第一支撑杆的长度调节,从而使上臂托板处于合适位置(此时上臂托板的倾斜角度以及上臂托板远端的高度位置被确定下来),同时确定了前臂托板近端的高度;然后使第二上连接杆处于第二滑槽中合适的位置,再旋紧第二紧固螺钉,完成第二支撑杆的长度调节,从而使前臂托板处于合适位置(此时前臂托板的倾斜角度以及前臂托板远端的高度被确定下来);将患肢放置在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之后(患肢上臂处于上臂托板上,患肢前臂处于前臂托板上),利用上臂固定带将患肢上臂固定在上臂托板上,利用前臂固定带将患肢前臂固定在前臂托板上。优选方案中,上述上臂托板包括上臂近端板和上臂远端板,上臂近端板中设有第三滑槽,第三滑槽沿上臂近端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臂远端板处于第三滑槽中并与第三滑槽作滑动配合,第三滑槽的下侧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三滑槽腔体连通的第三螺孔,第三螺孔中安装有第三紧固螺钉。使用时,根据患者上臂的长度,使上臂远端板处在第三滑槽中的适当位置后,旋紧第三紧固螺钉,使第三紧固螺钉顶住上臂远端板,即可将上臂远端板与上臂近端板固定在一起,使上臂托板保持所需的长度。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上臂托板能够适应不同患者不同的上臂长度,更好地与患者上臂相匹配,使患者感觉更舒适。优选方案中,上述前臂托板包括前臂近端板和前臂远端板,前臂近端板中设有第四滑槽,第四滑槽沿前臂近端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前臂远端板处于第四滑槽中并与第四滑槽作滑动配合,第四滑槽的下侧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四滑槽腔体连通的第四螺孔,第四螺孔中安装有第四紧固螺钉。使用时,根据患者前臂的长度,使前臂远端板处在第四滑槽中的适当位置后,旋紧第四紧固螺钉,使第四紧固螺钉顶住前臂远端板,即可将前臂远端板与前臂近端板固定在一起,使前臂托板保持所需的长度。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前臂托板能够适应不同患者不同的前臂长度,更好地与患者前臂相匹配,使患者感觉更舒适。上述上臂固定带可由成对配合的两条带子构成,两条带子各有一端与上臂托板连接,两条带子之间通过尼龙搭扣连接。或者,上述上臂固定带由成对配合的两条系带构成,两条系带各有一端与上臂托板连接,两条系带通过打结连接。上述前臂固定带可由成对配合的两条带子构成,两条带子各有一端与前臂托板连接,两条带子之间通过尼龙搭扣连接。或者,上述前臂固定带由成对配合的两条系带构成,两条系带各有一端与前臂托板连接,两条系带通过打结连接。优选上述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还包括衬垫,衬垫覆盖在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的上表面上;衬垫近端的下表面通过尼龙搭扣与上臂托板近端的上表面连接,衬垫远端的下表面通过尼龙搭扣与前臂托板的上表面连接。衬垫可采用海绵、棉布等软质材料制成。通过尼龙搭扣实现连接,一方面使衬垫可拆洗,另一方面使得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调节至任意长度后,衬垫均可与之配套使用。本技术使用时能够方便地将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调节至合适位置,从而可根据需要随意调节患肢各部位的高度,使患肢各部位处于合适的位置,并且通过上臂固定带和前臂固定带对患肢加以固定,使患肢保持在该合适位置上,因此能够防止患肢移位滑落而造成二次损伤,有效对患肢进行保护,加快康复速度。另外,本技术结构较为紧凑,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病床保持整齐。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这种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包括底座I、上臂托板2、前臂托板3和衬垫4 ;上臂托板2近端与底座I铰接,上臂托板2远端与前臂托板3近端铰接。底座I与上臂托板2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5,第一支撑杆5包括第一上连接杆51和第一下连接杆52,第一上连接杆51上端与上臂托板2中部铰接,第一下连接杆52下端与底座I铰接,第一下连接杆52中设有第一滑槽53,第一滑槽53沿第一下连接杆52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上连接杆51处于第一滑槽53中并与第一滑槽53作滑动配合,第一滑槽53的槽壁上设有一个与第一滑槽53腔体连通的第一螺孔54,第一螺孔54中安装有第一紧固螺钉55。底座I与前臂托板3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6,第二支撑杆6包括第二上连接杆61和第二下连接杆62,第二上连接杆61上端与前臂托板3中部铰接,第二下连接杆62下端与底座I铰接,第二下连接杆62中设有第二滑槽63,第二滑槽63沿第二下连接杆62的长度 方向延伸,第二上连接杆61处于第二滑槽63中并与第二滑槽63作滑动配合,第二滑槽63的槽壁上设有一个与第二滑槽63腔体连通的第二螺孔64,第二螺孔64中安装有第二紧固螺钉65。上臂托板2包括上臂近端板21和上臂远端板22,上臂近端板21中设有第三滑槽23,第三滑槽23沿上臂近端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上臂远端板22处于第三滑槽23中并与第三滑槽23作滑动配合,第三滑槽23的下侧槽壁上设有一个与第三滑槽23腔体连通的第三螺孔24,第三螺孔24中安装有第三紧固螺钉25。其中,上臂近端板21近端与底座I铰接;上臂近端板21中部与第一上连接杆51上端铰接。前臂托板3包括前臂近端板31和前臂远端板32,前臂近端板31中设有第四滑槽33,第四滑槽33沿前臂近端板31的长度方向延伸,前臂远端板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肢骨折抬高康复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上臂托板近端与底座铰接,上臂托板远端与前臂托板近端铰接;底座与上臂托板之间设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上连接杆和第一下连接杆,第一上连接杆上端与上臂托板中部铰接,第一下连接杆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一下连接杆中设有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沿第一下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上连接杆处于第一滑槽中并与第一滑槽作滑动配合,第一滑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一滑槽腔体连通的第一螺孔,第一螺孔中安装有第一紧固螺钉;底座与前臂托板之间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二上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杆,第二上连接杆上端与前臂托板中部铰接,第二下连接杆下端与底座铰接,第二下连接杆中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沿第二下连接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上连接杆处于第二滑槽中并与第二滑槽作滑动配合,第二滑槽的槽壁上设有至少一个与第二滑槽腔体连通的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中安装有第二紧固螺钉;上臂托板上设有上臂固定带,前臂托板上设有前臂固定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淜蔡若吟陈燕丹
申请(专利权)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