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艳生专利>正文

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5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能够疏散秧苗、插秧的插秧机,是在一铁框架前部装上主动铁滚及主链轮,在斜板尾部上装上疏散器、疏散盒、挡轮和横钩及插手,它们各自的小齿轮与小齿轮相咬合,大齿轮与小链轮同心轴,小链轮与主链轮链条相连。在主动铁滚的带动下,促使疏散器自动疏散(分蔸),把秧苗同时移送出口,在横钩挡轮与倒钩作用下,被移送出口的秧拴住,不再回原处,并被跟踪而来的插手插入泥中,循环运转。(*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秧机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田插秧机械。数千年以来,劳动人民以古老的手工方法插秧,是人站在田里把洗净的秧苗放在左手,由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分开秧根上部,分成每蔸需要的数量,再由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捏着被分开的秧苗再用力分开,右手插进田中,这样不停地运动,相当劳累,并且相当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插秧机械,它不仅能分开秧苗每蔸需要的数量,而且还能自动把秧送到出口,再顺利地插入到泥中,而且不要人弯腰地劳累着。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一个铁框组合部,用大铁滚与主链轮,秧箱斜板相连,尾部的疏散器齿轮,挡轮齿轮,插手齿轮与大齿轮相咬合,而大齿轮与小链轮同心相连,小链轮与大铁滚主链轮用链条相连,疏散器与疏散盒,横钩,档轮相配合,插手与疏散器相配合。它们在大铁滚的带动下,异步循环运动,就是把洗净的秧苗整齐地放在秧箱里,因斜板是带坡度的光滑钢板,秧会自然地进入各疏散盒,这时铁滚带动疏散器做功向前移动,插入秧苗根部,当快到出口的时,疏散器前后针尖内的秧全部与其它秧分开,前面的并且进入到出口内。因出口是小口子,所以,出口的秧是限量的,达到每蔸需要的数量,前面针尖内的秧进入出口倒钩内不再返回,而后面两针尖内的秧被这时插入而来的横钩栓住。不使此位置的秧返回。当疏散器退回原来位置时,横钩在档轮与弹簧的作用下也已退回。当疏散器再一次把秧推来时,会把前面倒钩内的秧下部秧根推出出口外,而秧上部被档秧板档住。这时,插手在曲轴的转动下会插入秧根根部,向下插入泥中,循环返往。本技术是:以一个长方形铁框架(图二、11)(长1000mm宽900mm)-->在上面焊接一块同形状,同面积的铁板(厚2mm),在其两长边和一宽边焊接与彼相同长度的围板(高100mm、厚2mm)在焊短围板的铁框背面与两长边相连角处,焊接两根相互平行,且与铁框成内角60°钢柱(长500mm、φ20mm)。在铁框另一头没焊围板的两角处,焊接两根相互平行的钢柱(高530mm、φ25mm),并且向板面下面伸去(100mm),在此钢柱底面往上(30mm),焊上两根圆钢(φ12mm、长1060mm)相互平行,在往另一端(375)向上弯成(150°)内角,另一头与铁框(图二、11)前两长柱焊接,以此为框头,另一头为框尾,焊钢板的一面为上面。在框头底部与钢筋底面相接处设置一个E204轴承和轴承座,装一根直轴(图三、33),在直轴上装一个大铁滚(图三、24)(φ600mm、长850mm)四周焊上钢板(高50mm、长850mm、厚3mm)作为防滑钢(图三、27),作用为了防止在田里打滑,增加动力功能,在防滑钢上焊接加固钢筋(图三、26)。在本轴(图三、33)右边加设一个大链轮(外φ300mm、轴φ20mm、厚5mm)作为主链轮(图三、25)此时,斜板(15)的延长线与水平线成30°内角,斜板(15)加接围板也就是秧箱了。(图二、28)在框架(图三、11)尾部两钢柱下面往上(20-100mm处)焊接一块铁板,平两柱外外面,上面平斜板(15)底作为前面围板(图一、18)。在框尾斜板(15)面上,框架(图三、11)从左边量起,(158mm),与框长边平行直焊一块四边形铁皮(长200mm、厚2mm、高80mm),再回空着一小处(10mm),用螺栓两个,固定一块外角240°的铁皮。高、厚与右相同(长为250),并且外角(外长10mm),外长应与左边铁皮平行,此空处为秧苗出口通道,也就是出口(图四、42)在左边铁皮240°外角处。在斜板(15)往上方向(20mm)用锡焊上一根大号钢钢针尖(长20mm)与出口(图四、42)成60°内角,留有一部分在外面(5mm),此为倒钩(图四、45)-->作用是防止被分散下来的秧苗返回,这就形成了疏散盒(图四、40)。在斜板(图三、15)尾部往头部方向(52mm),在每个疏散盒(40)右边铁皮量过去一小段(5mm),直向位置割一个长方形洞(长55mm、宽10mm),在斜板(图三、15)尾往头部方向(260mm)在框架(11)两边设置E203轴承座(图一、16),再设置一根(φ16mm)与长方形洞口相符,4凸、同向曲轴(图三、22)装上连杆(图五、47)曲轴(22)在斜板(15)下面(40mm),上连杆(98mm)与下连杆(110mm)相连φ10mm),在下连杆杆头上部焊接与连杆垂直的钢柱(φ8mm、高20mm),并且伸出斜板(15)上面(12mm),下连杆活动套座(套筒内φ10.2mm、外15mm、长40mm)设置在框尾向头部(100-140mm)与下连杆(图五、48)相符位置,杆头底在斜板(15)下面(13mm),再在下连杆杆头钢柱上,焊上一块长方形铁板(长50mm、高15mm、厚5mm),要求小铁板在曲轴(图三、22)转动下带动连杆(47)移动时,应与斜板(15)平行,行程有一小段距离(40mm),在此小铁板上用锡焊上四根大号钢针尖(图三、38),上部两头两根、下部两头两根,互相平行,一个方向。每根针尖与铁板往尾方向成30°内角,前面两根钢针(外长5mm)与铁板延长线成内角30°内平铁板,前头上面针尖应比下面针尖后移一小段距离(10mm)。后头尾部上下两根针尖外长一小段(12mm),内平铁板。此铁板底部跟斜板(15)空有一段距离(12mm),这就是疏散器(图三、39),作用是疏散秧苗并同时移送秧苗,(图三尾部疏散器部分因实物太小难以看清,请参此图局部放大图(图四)。在斜板(15)尾部底面往钢柱上量,空一段距离(30mm)焊接一块钢板,(长860mm、宽80mm、厚3mm)与两柱焊接,平两柱外面,作为挡秧板,(图一、9)其作用是挡住被疏散器(39)疏散下来的秧根上部,使秧根在疏散器(39)继续作用下直接送出出口。在疏散盒(40)右边铁皮上留有从框尾到框头方向(8-60mm)留有上下两长方形洞,下面洞在斜板(15)垂直上空一段距离(10-13mm之间-->长52mm),上面一条洞在斜板(15)往框头方向(16-60mm)斜板上去一段/距离,(25-28mm、长44mm),是疏散器(39)上下四针(38)平行移动通送。在离每个疏散器(39)右外则(52mm)在框尾向框头方向(30-85mm之间)向右割一个直向长方洞(长55mm、宽22mm)在斜板(15)下面,框架(11)两边设置E203轴承座,(图一、17)再装一根直轴。(图一、21)(φ16mm),此轴(21)距离斜板(15)空有一段距离,(2mm),在直轴与洞内相符位置内装一个档轮(图四、34)(φ80mm),档轮(34)高出斜板(15)面上一小段距离(28mm),在疏散器(39)右侧,框架(11)尾往框头部(50mm),离斜板(15)上下两处(50mm-8mm、50-30mm)钻上下两个小洞(φ1mm),相隔疏散器(39)上下,此小洞外用锡焊焊上二个小空套筒,(内φ1.5mm、外φ3mm,长10mm)(图四、43)与此小洞对称并垂直。再插入两根大号钢针尖,(图四、36)针尖(长34mm)在套筒(图四、43)里、套筒(43)外加弹簧(图四、37)(内φ3.2、外φ5mm、长34mm)也就是空套筒(43)置于弹簧(37)内,钢针头部用铁根(φ3mm、长22mm)锡焊焊接,把针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在一个铁框前部,主动铁滚与主链轮同心轴、主链轮与小链轮链条相连,大齿轮与小链轮同心轴、小链轮在大齿轮外,这些轮子全部设置于本铁框右边,其特征是:尾部由疏散器、横钩、挡轮、插手相配合,他们各自的齿轮与大齿轮相咬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在一个铁框前部,主动铁滚与主链轮同心轴、主链轮与小链轮链条相连,大齿轮与小链轮同心轴、小链轮在大齿轮外,这些轮子全部设置于本铁框右边,其特征是:尾部由疏散器、横钩、挡轮、插手相配合,他们各自的齿轮与大齿轮相咬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秧机,其特征是:疏散器设置在疏散器曲轴连杆杆头,由铁棍焊接伸出斜板上的小钢板,上面与下面是同样大小与本钢板尾向同角度的钢针尖,其针尖部分伸向疏散盒内,与斜板平行设置。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艳生
申请(专利权)人:陈艳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