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水稻抛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3 阅读:2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离心式水稻抛秧机是一种农业机械,用于水稻抛秧作业。解决目前人工抛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和抛秧质量差以及机械抛秧对秧苗损伤大和直立度差等问题。该机是由旋转曲面型甩盘、拖板、机架、牵引装置、护罩、喂秧斗和秧箱构成。该机具有抛秧高度适中、秧苗直立性好、抛秧均匀、对秧苗损伤小、生产率高、结构简单、重量轻、功耗小等优点,可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式水稻抛秧机本技术是一种农业机械。水稻抛秧栽培技术是我国水稻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改革,采用该技术可提高水稻的抗寒能力、缩短水稻栽插的返青期、增加水稻的低节位有效分蘖和成熟程度,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目前已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开始推广应用。但其抛秧作业主要由人工完成,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抛秧均匀度差,作业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生产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的水稻抛秧机械。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种较为实用的水稻抛秧机用于生产。据专利文献检索得知,已有十几种相关专利。如专利号为ZL92228764.3的“水稻抛秧机”专利,其主要工作部件抛秧装置是采用带式抛射器,利用皮带带动秧苗,使之获得一定速度后被抛向空中,靠重力落入田间定植。这种抛秧方式因秧苗与皮带初始接触时相对速度大,对秧苗损伤严重,致使秧苗入土、直立和抛秧均匀度很难保证。专利号为ZL92203264.5的“旋转锥盘式水稻秧抛秧装置”专利,该机利用旋转锥盘的离心作用将从锥盘中心部位喂入的带钵秧苗均匀地抛撒于大田。虽然该机对秧苗损伤小,均匀度好,但由于受锥盘锥角的限制,秧苗抛高不够,仅有1.5米,造成抛秧直立度差,抛秧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对秧苗损伤小、生产效率高、抛秧均匀性好、秧苗直立度高的新型水稻抛秧机。本技术是由拖板(1)、牵引装置(2)、机架(3)、变速箱(4)、甩盘(5)、护罩(6)、喂秧斗(7)和秧箱(8)构成。机架(3)安装在拖板(1)上,拖板(1)由牵引装置(2)牵引,工作时在田行走,带有动力输入轴(9)和动力输出轴(10)的变速箱(4)固定在机架(3)上,甩盘(5)与变速箱(4)动力出轴(10)相联结,由动力输出轴(10)带动甩盘转动,甩盘(5)的内表面为一旋转曲面,曲面母线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底部到上端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甩盘(5)的内表面均布有3~12条后掠的螺旋线型导秧轨(11),导秧轨(11)的高度与秧苗钵体高度相当,秧苗钵体即为采用穴盘育秧时秧苗根部所带的营养土块,导秧轨(11)在接秧处A的相邻间距大于秧苗钵体直径的2倍,导秧锥(12)配置在甩盘(5)上中心部位,并与甩盘(5)连接在一起,在甩盘(5)的四周配置有与机架(3)固定的护罩(6),喂秧斗(7)配置在甩盘(5)接秧处A的上方,并安装在护罩(6)上,且与护罩(6)的相对位置可调,在护罩(6)的后侧方开有与喂秧斗(7)的位置相对应的抛秧口,秧箱(8)配置在甩盘(5)的两侧,并安装在机架(3)上。-->下面结合附图所描述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简图。附图2为本技术结构简图的顶视图。本技术所涉及的水稻抛秧机工作时,由动力机带动或自配动力和行走驱动装置,并由动力机经变速箱(4)的动力输入轴(9)输入动力,由动力输出轴(10)带动甩盘(5)转动,转速为300~500rpm。喂秧手将放置在秧箱(8)的带钵秧苗经喂秧斗(7)喂入到甩盘(5)的接秧处A,甩盘(5)的内表面为一旋转抛物面,在甩盘(5)内表面均布有4~12条高度为秧苗钵体高度的后掠螺线型导秧轨(11),秧苗在甩盘(5)转动时产生的离心力和导秧轨(11)的作用下,沿导秧轨(11)自下而上运动,并随甩盘(5)一起转动,当秧苗运动到甩盘(5)的外缘时,秧苗与甩盘(5)脱离,以沿导秧轨(11)运动的相对速度与甩盘(5)转动的牵连速度的合速度,从抛秧口抛向空中,靠重力落入田间定植,完成抛秧作业。机器在田间匀速前进,秧苗被抛撒在机器的后方,只要喂秧手均匀喂入秧苗,即可实现均匀抛秧。本水稻抛秧机配套动力2.5~5kw,机器前进速度1~2km/hr,抛秧幅宽8m,抛距4~6m,抛高3~5m,生产率15~20亩/小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甩盘采用旋转曲面,提高了秧苗的抛射角度,增加了抛秧高度,大大提高了秧苗的直立度。并且该机具有对秧苗损伤小、抛秧均匀、作业效率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重量轻、功耗小、适用性广等优点,可在全国水稻产区推广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水稻抛秧机,是由拖板、机架、牵引装置、变速箱、甩盘、护罩、喂秧斗和秧箱组成,其特征在于甩盘(5)与变速箱(4)的动力输出轴相联结,甩盘(5)的内表面为一旋转曲面,曲面母线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底部到上端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甩盘(5)的内表面均布有若干条后掠的螺线型导秧轨(11),导秧轨(11)的高度与秧苗钵体高度相当,导秧轨(11)在接秧处的相邻间距大于秧苗钵体直径的2倍,在甩盘(5)的中心配有导秧锥(12),在甩盘(5)的四周配有与机架(3)固定的护罩(6),喂秧斗(7)配置在甩盘(5)接秧处A的上方,并安装在护罩(6)上,且与护罩(6)的相对位置可调,在护罩(6)的后侧方开有与喂秧斗(7)位置相对应的抛秧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离心式水稻抛秧机,是由拖扳、机架、变速箱、甩盘、护罩、喂秧斗和秧箱组成,其特征在于甩盘(5)与变速箱(4)的动力输出轴相连结,甩盘(5)的内表面为一旋转曲面,曲面母线的切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底部到上端是由小到大变化的,在甩盘(5)的内表面均布有3~12条后掠的螺旋线型导秧轨(11),导秧轨(11)的高度与秧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建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