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9871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9: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依据地形改造的地面抬高要求,原始大树的树干周围设置有包围所述树干的带有空隙的填料井,所述填料井的外围填充有用来塑造新地形的种植土,填料井内设有一个或若干个透水软管,优选为2个或3个,所述透水软管中填充有能够透水且可以支撑透水软管的填充颗粒,填料井的井壁包括填充有颗粒材料的能够透水、透气的填充层,颗粒材料包括陶粒、坚果皮和碎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大树保护机构,在地形抬高处理时,不影响新地形的外貌和景观布置,且可以保证正常的树体循环代谢,地形该种后大树仍能健壮生长,且该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使用的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主要用于对地形进行抬高重塑的改造过程中对原始大树进行保护。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人们对生态和谐、人居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园林工程日益发展,特别是对景观环境的质量、功能、效果的需求更高。在一些园林工程项目中,需进行地形重新塑造或高差处理,同时又要对一些古树、大树予以保留,例如树龄高的树木、稀有且珍贵的树木、具有历史价值或重要纪念意义的树木,按相关规定应重点管理养护、严禁砍伐或迁移的名木古树,特别是其中不易生成不定根落叶树或常绿树种等,如槐树等,对其进行移植则容易在短期内即造成死亡,直接进行地形塑造则容易出现树干呼吸困难,长势衰弱,直至树体代谢循环受阻,从而造成大树慢性死亡。如何保证上述大树在改造后能正常树体循环代谢、 生长健壮是各园林部门甚为关心的课题,而目前,尚未有效果良好的保留措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在地形抬高处理时,不影响新地形的外貌和景观布置,且该种大树保护结构可以保证正常的树体循环代谢,使原始大树在地形重塑后能够健壮生长。本技术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是一种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依据地形改造的地面抬高要求,原始大树的树干周围设置有包围所述树干的带有空隙的填料井,所述填料井的外围填充有用来塑造新地形的种植土。优选为,所述填料井内设有防止填料井内积水过多而造成原始大树发生涝害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透水软管,所述透水软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优选为2个或3个,所述透水软管中填充有能够透水且可以支撑透水软管的填充颗粒。多个所述透水软管优选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原始大树的四周。所述填充颗粒包括珍珠岩和/或陶粒。所述透水软管可以呈L型设于所述填料井中,所述透水软管的入口段沿所述原始大树的树干设置,入口与填料井的顶端平齐或略低于填料井的顶端,所述透水软管的出口段沿所述原始地面延伸,出口连接排水系统或滤水系统。上述任一种所述的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优选为,所述填料井的井壁包括填充有颗粒材料的能够透水、透气的填充层,所述颗粒材料为下列中的任一种、任几种或全部陶粒、坚果皮和碎石。所述填充层的高度与所述填料井的深度相适应,优选为二者相等或相近,填充层的厚度与所述原始大树的直径相适应,优选为原始大树直径的一倍至三倍。优选为,所述填充层的外层还包裹有可以防止外界杂物或所述种植土进入颗粒材料之间的缝隙影响填充层的透水、透气性能的隔离防护层。所述隔离防护层为下列中的任一种、任几种或全部金属板、木板、砖石墙体、土工布和淋层板。所述土工布的包裹方式可以为所述土工布的上部竖向设于所述填充层的上部内侦牝所述土工布的下部竖向包裹于所述填充层的下部外侧,所述土工布的中部横向压设于所述填充层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大树保护结构通过在树干底部设置填料井,避免了种植土对树干底部的直接掩埋,可以保证在对地形进行抬高改造后不会影响树干底部的水、气通透,并且可以保证不会因树干底部积水造成涝害,有利于树体的呼吸,特别是根茎部分的水气循环得以保证,保证了树体的健壮,使得树势与地形改造前无异,且树体姿态不受影响,做到了真 正的保留,充分发挥了原生保留植物的景观价值;由于大树自身的外形差异很大,尤其是古槐、古松、古柏等树种更是如此,本技术采用在透水软管中填充陶粒、珍珠岩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透水效果,并且可以根据原始大树自身的树体外形差异随意布置透水软管,使得施工更加简单,适用范围更广;同时,在填充层中填充陶粒、坚果皮、碎石的技术方案不仅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实现废物利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采用颗粒材料进行填充可以适应各种树体外形的大树,使得施工简单,更有利于实际操作,并且,填充材料间的空隙是颗粒材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下堆砌而成,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树势必不停生长,其向外的扩展即树木自身的生长不会受到填充层的限制,避免了采用整体结构的弊端,并且,本专利技术可以进一步采用柔软的土工布对填充层进行包裹作为填料井的外壁,更有利于达到上述效果;另外,本技术的结构易于实现,且操作简单,材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解释本技术,以便更好的理解,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依据地形改造的地面抬高要求,原始大树I的树干周围设置有包围所述树干的带有空隙的填料井,所述带有空隙的填料井是指构成填料井的填料之间设有空隙。所述填料井靠近原始地面2处设置,且能够透水、透气,以保证原始大树的树干下部和根茎能够进行正常生理活动,所述填料井的外围填充有用来塑造新地形的种植土 7。填料井的设置,避免了种植土对树干底部的直接掩埋,可以保证在对地形进行抬高改造后不会影响树干底部的水、气通透,并且可以保证不会因树干底部积水造成涝害,有利于树体的呼吸,特别是根茎部分的水气循环得以保证,保证了树体的健壮,使得树势与地形改造前无异,且树体姿态不受影响,做到了真正的保留,充分发挥了原生保留植物的景观价值。所述填料井的深度与新地形和原始地面的高度差相适应,优选为不超过原始大树的第一主要侧枝的高度。优选为,所述填料井内设有防止填料井内积水过多而造成原始大树发生涝害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包括透水软管4。所述透水软管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若干个,优选为2个或3个。多个所述透水软管优选为均匀分布在所述原始大树的四周。 所述透水软管中填充有能够透水且可以支撑透水软管的填充颗粒9。所述填充颗粒包括珍珠岩和/或陶粒。透水软管中填充的珍珠岩和/或陶粒可以使管体保持饱满撑圆状态,且具有良好的透水效果。由于大树自身的外形差异很大,尤其是古槐、古松、古柏等树种更是如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在透水软管中填充陶粒、珍珠岩的技术方案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透水效果,并且可以根据原始大树自身的树体外形差异随意布置透水软管,使得施工更加简单,适用范围更广。所述透水软管可以呈L型设于所述填料井中,所述透水软管的入口段沿所述原始大树的树干设置,入口与填料井的顶端平齐或略低于填料井的顶端,所述透水软管的出口段沿所述原始地面延伸,由此可以通过软管将填料井内的积水引出,避免新塑造地形处积水过多,以避免大树发生涝害。通常情况下,所述透水软管的直径可以为60mm 150mm,所述软管内填充的珍珠岩和陶粒的直径大小优选为3 15。上述任一种所述的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优选为,所述填料井的井壁包括填充有颗粒材料5的能够透水、透气的填充层,所述颗粒材料为下列中的任一种、任几种或全部陶粒、坚果皮和碎石。所述陶粒、坚果皮和碎石的粒径大小优选为3 15。填充陶粒、坚果皮、碎石的技术方案不仅显著降低了施工成本,可以实现废物利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采用颗粒材料进行填充可以适应各种树体外形的大树,使得施工简单,更有利于实际操作,并且,填充材料间的空隙是颗粒材料在重力作用下自然落下堆砌而成,稳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树势必不停生长,其向外的扩展即树木自身的生长不会受到填充层的限制,避免了采用整体结构的弊端。所述填充层的高度应与所述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于地形重塑的大树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依据地形改造的地面抬高要求,原始大树的树干周围设置有包围所述树干的带有空隙的填料井,所述填料井的外围填充有用来塑造新地形的种植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喜华董彦良陈超郑福源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正和恒基滨水生态环境治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