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获得一种能够提高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的行人检测性能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行人碰撞检测装置(10)具备配置有压力检测器(24)的腔室部件(20),在压力检测器(24)上连接有ECU(26)。腔室部件(20)的末端部(20A)在保险杠拐角部(12A)侧以覆盖保险杠加强件(1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面(14B)的方式而弯入。当碰撞时预定值以上的载荷从保险杠罩(18)侧被输入到腔室部件(20)的末端部(20A)时,末端部(20A)从保险杠加强件(14)获得反力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压缩变形,并且腔室部件(20)的压力腔内的压力发生变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行人向车辆用保险杠的碰撞进行检测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在车辆用碰撞检测装置中,已知一种如下的装置,其具备缓冲器、腔室部件和压力传感器,其中,所述缓冲器被配置于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方侧并在碰撞时发生变形,所述腔室部件的内部被设为压力腔,所述压力传感器对压力腔内的压力变化进行检测。在这种装置中,例如,以腔室部件前端位于与缓冲器前端相比更靠车辆后方侧的位置处的方式而构成,并且在轻微的碰撞时抑制腔室内的压力变化,从而提高了行人辨别性能(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18734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该结构中,未考虑到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的行人检测,在行人检测性能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另外,虽然考虑到通过使保险杠加强件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长,从而能够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较宽的范围内对与行人之间的碰撞进行检测,但是,将导致重量及成本的増加。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提高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的行人检测性能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被应用于车辆用保险杠中,所述车辆用保险杠被构成为,包括保险杠加强件,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配置;保险杠罩,其被配置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后方向外侧,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沿着所述保险杠加强件配置,且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向车辆前后方向内侧弯曲,所述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具有腔室部件,其与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外侧面邻接配置,并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沿着所述保险杠加强件配置,且内部被设为压力腔;压力检测器,其被配置于所述腔室部件上,并输出与所述压力腔内的压力变化相对应的信号;碰撞判断部,其根据所述压力检测器的输出来判断是否与行人发生了碰撞,所述腔室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末端部被构成为,在保险杠拐角部侧以覆盖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面的方式弯入,并且当碰撞时从所述保险杠罩侧被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压缩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当行人与车辆用保险杠发生碰撞时,腔室部件经由保险杠罩而被按压。此时,压力腔内的压力发生变化,且该压力变化通过压力检测器而被检测出。在碰撞判断部中,根据压力检测器的输出,来判断是否与行人发生了碰撞。在此,在本专利技术中,腔室部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末端部在保险杠拐角部侧以覆盖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端面的方式而弯入,并且当碰撞时从保险杠罩侧被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压缩变形。因此,当行人在车辆用保险杠的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与保险杠罩发生碰撞,且经由保险杠罩而向腔室部件的末端部输入了预定值以上的载荷时,腔室部件的末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压缩变形,从而使压力腔内的压力发生变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中,具有隔离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保险杠罩的背面中与所述腔室部件的所述末端部相对应的部位处;冲击吸收用的保险杠缓冲器,其介于所述保险杠罩和所述保险杠加强件之间,并且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在所述腔室部件中的、除了所述末端部以外的范围内与所述腔室部件并列配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在保险杠罩的背面中与腔室部件的末端部相对应的部位处,配置有隔离件。因此,当行人在车辆用保险杠的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与保险杠罩发生了碰撞时,载荷将经由被配置于保险杠罩上的隔离件而被输入至腔室部件的末端部。由此,碰撞时的碰撞载荷将被适当地传递到压力腔。另外,介于保险杠罩和保险杠加强件之间的冲击吸收用的保险杠缓冲器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在腔室部件中的、除了末端部以外的范围内,与腔室部件并列配置。因此,相对于行人与车辆用保险杠的车辆宽度方向的中央侧发生了碰撞时,随着保险杠缓冲器通过保险杠罩而被压缩变形而使腔室部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压缩变形的情况,当行人在车辆用保险杠的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与保险杠罩发生了碰撞时,随着保险杠罩弯曲变形,从而腔室部件的末端部向车辆宽度方向内侧压缩变形。据此,通过将保险杠拐角部中的保险杠罩的弯曲刚性调节为与保险杠缓冲器的F-S特性(载荷-行程特性)相同,从而即使在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也能够高精度地对与行人之间的碰撞进行检测。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为,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中,具有隔离件,其被配置在所述保险杠罩的背面中与所述腔室部件的所述末端部相对应的部位处;冲击吸收用的保险杠缓冲器,其介于所述保险杠罩和所述保险杠加强件之间,并且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在所述腔室部件中的、包括所述末端部在内的范围内与所述腔室部件并列配置,在形成于所述保险杠罩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的、圆弧状的车轮拱板的凸缘部处,形成有切口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在保险杠罩的背面中与腔室部件的末端部相对应的部位处,配置有隔离件。因此,当行人在车辆用保险杠的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与保险杠罩发生了碰撞时,载荷经由被配置于保险杠罩上的隔离件而被输入到腔室部件的末端部。由此,使碰撞时的碰撞载荷被适当地传递至压力腔。另外,介于保险杠罩和保险杠加强件之间的冲击吸收用的保险杠缓冲器以车辆宽度方向为长度方向而在腔室部件中的、包含末端部在内的范围内,与腔室部件并列配置,并且在形成于保险杠罩中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处的、圆弧状的车轮拱板的凸缘部处,形成有切口部。因此,当行人在车辆用保险杠的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与保险杠罩发生了碰撞时,通过使保险杠罩以切口部为起点而发生变形,从而抑制了该保险杠罩的变形载荷。由此,通过对保险杠拐角部中的保险杠缓冲器的F-S特性(载荷_行程特性)进行调节,从而即使在保险杠拐角部处,也能够对与行人之间的碰撞进行高精度的检测。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为,在第二方式或者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中, 在所述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两端面上安装有盖,所述盖中隔着所述腔室部件而与所述隔离件对置的面平行于车辆前后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由于在保险杠加强件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两端面上安装有盖,且盖中隔着腔室部件而与隔离件对置的面平行于车辆前后方向,因此,腔室部件的末端部不形成相对于车辆前后方向的负角即可。因此,腔室部件的末端部能够在不进行底切的条件下成形。专利技术效果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即,能够提高保险杠拐角部附近处的行人检测性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S卩,通过将保险杠拐角部中的保险杠罩的弯曲刚性调节为与保险杠缓冲器的F-S特性相同,从而即使在保险杠拐角部处,也能够对与行人之间的碰撞进行高精度的检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具有如下的优异效果,S卩,通过对保险杠拐角部中的保险杠缓冲器的F-S特性进行调节,从而即使在保险杠拐角部处, 也能够对与行人之间的碰撞进行高精度的检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测装置,具有能够在不进行底切的条件下使腔室部件的末端部成形的优异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行人碰撞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社本岳久,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