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8442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1 0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载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在发射过程中对驱动轴系产生的冲击过载的机构,包括:天线[1]通过支撑杆[3]固定在航天器安装面上,通过爆炸螺栓[3]实现天线[1]的轴向固定。天线[1]轴形部分底部的锥面和轴系[6]的锥形部位能够形成锥面配合。天线[1]的轴形部分开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4]和楔形装置[5]。天线[1]与驱动系统[6]之间有压缩波纹管[7];支撑杆[3]底部具有承力装置并具有铰链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因天线加速度过载导致扫描轴系精度及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取得了在发射过程中大口径天线与扫描轴系分离;发射成功后,该机构能够使大口径天线与扫描轴系重新固联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天器天线
,具体涉及一种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发射过程中使用的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
技术介绍
航天器大型天线的口径通常较大。为获得良好的面形精度和物理性能,天线材料常采用碳化硅、微晶玻璃、零膨胀玻璃等。因此,大口径天线的质量往往高达数百千克。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加速度常常达到重力加速度的数十倍。因此,对于安装大口径天线的航天器轴系,其轴承除承受轴系本身的加速度过载外,还必须承受大口径天线数十倍重力的过载。为保证轴系精度和航天器的寿命,增加可靠性,人们常常需要采用在发射阶段使天线与轴系分离,发射成功之后又使天线与轴系连接的天线卸载机构。目前没有发现同本专利技术类似技术的说明或报道,也尚未收集到国内外类似的资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因过载导致轴系精度,及可靠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该机构天线、支撑杆、爆炸螺栓、波纹管、轴系、扭簧、承力块、压缩弹簧、楔形装置、火工销组成,大口径天线上设计有多个等角度分布的向四周伸出的爆炸螺栓安装台。通过安装在安装台上的爆炸螺栓使天线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火工销的固定,从而实现天线的轴向固定;波纹管一端与轴系通过紧固件连接,另一端与天线轴形部接触,避免于轴系接触;天线轴形部底部的锥面与轴系的锥形部位锥面配合连接;支撑杆底部采用铰链形式固定在承力块上,并安装扭转动力的扭簧; 天线的轴形部开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和楔形装置。采用本专利技术有效的克服了在发射过程中,卸载掉大口径天线施加在轴系上因加速度产生的过载,保护轴承和轴系精度。同时,该装置能够保证大口径天线发射后的位置精度,特别适用于对天线口径及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附图说明图I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原理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天线轴向锁紧示意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一个不限定特例;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支撑杆的结构组成图5是支撑杆的结构图图6是承力块的结构图图中I、天线2、爆炸螺栓3、支撑杆4、压缩弹簧5、楔形装置6轴系7、波纹管8、卫星平台9、扭簧10、底座11、承力块12、火工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I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机械原理图,如图I所示大口径天线上设计有多个等角度分布的向四周伸出的爆炸螺栓安装台。通过安装在安装台上的爆炸螺栓使天线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火工销的固定,从而实现天线的轴向固定;波纹管一端与轴系通过紧固件连接,另一端与天线轴形部接触,避免于轴系接触;天线轴形部底部的锥面与轴系的锥形部位锥面配合连接;支撑杆底部采用铰链形式固定在承力块上,并安装扭转动力的扭簧; 天线的轴形部开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和楔形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发射过程中,天线I被波纹管7托起,避免与轴系6接触; 大口径天线I通过支撑杆3固定在航天器8上并用爆炸螺栓2锁紧,实现天线I的轴向固定。支撑杆3底部采用铰链形式安装在承力块11上,支撑杆3的转动由扭簧9提供扭力。 支撑杆3的转动方向的固定通过安装在承力块11上的火工销12实现。承力块11上设计有承力面,能够承受大部分的载荷。爆炸螺栓2解锁后,扭簧9可以使支撑杆3翻转到航天器8上的特定位置。在发射过程中,波纹管7处于深度压缩状态。天线I的轴形部分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楔形装置5和压缩弹簧4。发射过程中,楔形装置5压缩在天线I轴形部分内部。航天器8入轨后,爆炸螺栓2解锁天线1,支撑杆3解锁并在扭簧9作用下旋转到特定位置。波纹管7继续伸长,楔形装置5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弹出,锁死天线I轴向上的移动。楔形装置5底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能够对轴向力产生摩擦自锁。由于天线 I轴形部分底部的锥面和轴系6的锥形部位形成锥面配合,进而实现天线I与轴系6固联。在航天器8入轨后,该卸载方案的重新实现天线I与轴系6固联的时序为天线 I压紧点爆炸螺栓2起爆——天线I解锁——支撑杆3翻转到特定位置——波纹管7伸长——楔形装置5弹出——天线I与轴系6固联。图2是天线轴向锁紧的示意图。天线I的轴形部分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楔形装置5和压缩弹簧4。发射过程中,楔形装置5压缩在天线I轴形部分内部。航天器8入轨后,天线I在波纹管7的推动下滑动,楔形装置5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弹出,锁死天线I轴向上的移动。楔形装置5底部具有较大的摩擦系数,能够对轴向力产生摩擦自锁。由于天线I轴形部分底部的锥面和轴系6的锥形部位形成锥面配合,进而实现天线I与轴系6固联。图3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航天器8发射定位成功后,爆炸螺栓2起爆,解锁天线I ;此时,支撑杆3在扭簧9 的作用下翻转到特定位置;大口径天线I在波纹管7的作用下向上抬升。当天线I抬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天线I轴形部分放入锥形底部与轴系6的锥形面接触;楔形装置5在压缩弹簧4的作用下弹出,锁死天线I在轴线方向上的运动,进而实现大口径天线I与轴系6的固联。 图4是支撑杆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支撑杆3底部采用铰链形式安装在承力块11上,支撑杆3的转动由扭簧9提供扭力。支撑杆3的转动方向的固定通过安装在承力块上的火工销12实现。承力块11上设计有承力面,能够承受大部分的载荷。权利要求1.一种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天线、爆炸螺栓、支撑杆、压缩弹簧、楔形装置、轴系、波纹管卫星平台、扭簧、 底座、承力块、火工销组成,所述天线为大口径天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卫星平台上并用爆炸螺栓锁紧,在天线上设有多个等角度分布的向四周伸出的爆炸螺栓安装台,通过安装在安装台上的爆炸螺栓使天线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的下端通过火工销固定,从而实现天线的轴向固定;波纹管 —端与轴系通过紧固件连接,另一端与天线轴形部接触,避免于轴系接触;天线轴形部底部的锥面与轴系的锥形部位锥面配合连接;支撑杆底部采用铰链形式固定在承力块上,并安装扭转动力的扭簧;天线的轴形部开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和楔形装置。2.一种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波纹管在发射过程中深度压缩, 支撑杆通过火工销与承力块固定。3.一种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航天器入轨后,天线能够波纹管的推动下滑动,在楔形装置在压缩弹簧的推动下滑出天线的轴部,与轴系形成锥面配合,并能够摩擦自锁。4.一种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航天器入轨后,天线轴形部分底部的锥面和轴系的锥形部位形成锥面配合,支撑杆在爆炸螺栓、火工销解锁后,转到相应位置并固定在航天器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卸载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在发射过程中对驱动轴系产生的冲击过载的机构,包括天线通过支撑杆固定在航天器安装面上,通过爆炸螺栓实现天线的轴向固定。天线轴形部分底部的锥面和轴系的锥形部位能够形成锥面配合。天线的轴形部分开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和楔形装置。天线与驱动系统之间有压缩波纹管;支撑杆底部具有承力装置并具有铰链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了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因天线加速度过载导致扫描轴系精度及可靠性降低的问题,取得了在发射过程中大口径天线与扫描轴系分离;发射成功后,该机构能够使大口径天线与扫描轴系重新固联的有益效果。文档编号H01Q1/22GK102938493SQ20111023386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天器大口径天线卸载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机构包括:天线[1]、爆炸螺栓[2]、支撑杆[3]、压缩弹簧[4]、楔形装置[5]、轴系[6]、波纹管[7]卫星平台[8]、扭簧[9]、底座[10]、承力块[11]、火工销[12]组成,所述天线[1]为大口径天线,通过支撑杆[3]固定在卫星平台[8]上并用爆炸螺栓[2]锁紧,在天线[1]上设有多个等角度分布的向四周伸出的爆炸螺栓[2]安装台,通过安装在安装台上的爆炸螺栓使天线[1]与支撑杆[3]连接,支撑杆[3]的下端通过火工销[12]固定,从而实现天线的轴向固定;波纹管[7]一端与轴系[6]通过紧固件连接,另一端与天线轴形部接触,避免于轴系[6]接触;天线[1]轴形部底部的锥面与轴系[6]的锥形部位锥面配合连接;支撑杆[3]底部采用铰链形式固定在承力块[11]上,并安装扭转动力的扭簧[9];天线[1]的轴形部开有一径向孔,内部安装有压缩弹簧[4]和楔形装置[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艳涛李雷卢伟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航天测控通信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