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结构,尤其是一种复合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属于土木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钢管混凝土结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其具有抗震性能好和施工方便等优点,同时也认识到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以下缺陷与不足钢管既要承受弯矩和轴向荷载产生的竖向应力,又要承受剪力和混凝土膨胀产生的横向应力,双向应力状态将降低钢管的约束效应,提前钢管的局部屈曲,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表明,这种局部屈曲将导致不稳定的滞回循环,降低构件的延性,并且这种失效难以修复;由于钢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一旦钢管屈服其约束力将限于定值,构件承载力不再增加,安全储备低;钢管采用的钢材强度较低,对于大型的高轴力混凝土结构,必须采用厚壁钢管,用钢量大,加工困难,不经济;钢管面临锈蚀、耐久性难题。纤维增强塑料(FRP)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的优良特性,在土木工程抗震加固、 补强领域得到了普遍应用,根据纤维增强体的不同,FRP可分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GFRP)、 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芳纶纤维增强塑料(AFRP)、玄武岩纤维增强塑料(BFRP)等, 无论何种纤维增强塑料,其拉伸极 ...
【技术保护点】
复合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内部混凝土(1)、钢管(2)、横向预应力钢丝(3)、纤维增强塑料(4);其中,横向预应力钢丝(3)通过对钢丝施加预应力横向连续均匀缠绕于钢管(2)的外壁,纤维增强塑料(4)粘贴于最外层横向预应力钢丝(3)的外表面,内部混凝土(1)填充于钢管(2)的内部;横向预应力钢丝(3)和纤维增强塑料(4)各为1层及1层以上,其钢丝或纤维方向与钢管横向倾角在?30°至30°之间,各层钢丝及纤维方向可以相同或不同,横向预应力钢丝(3)的缠绕间距不大于40mm;横向预应力钢丝(3)通过环氧树脂、乙烯基树脂、聚氨酯树脂或环氧砂浆实现与钢管(2)的粘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洋,吴刚,吴智深,蒋剑彪,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特希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