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刚专利>正文

孔内加工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65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孔内加工刀具,包括一个圆柱状刀体和一个刀片,圆柱状刀体中部有一与刀体长度方向一致的可容纳刀片的刀槽,刀片装在该刀槽内,刀片尾部铰接在刀体上,其前端向一侧倾斜并在端部形成斜刀刃,位于斜刀刃后方位置且与刀刃方向相反的边缘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前部为斜边,刀片在未使用状态该凸出部向外凸出于刀体,且凸出部被向刀槽内挤压时刀片的刀刃能够伸出于刀体刀槽一定高度形成凸出于刀体的三角形加工部,刀体上有一复位弹簧作用于刀片上使刀片的刀刃在未使用状态隐蔽于刀体上的刀槽内。这种孔内加工刀具可用钻床进行孔内加工,加工效率可提高三倍以上,降低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加工用的刀具,具体来说是一种进行孔内加工用的刀具。
技术介绍
机械加工普遍会遇到孔内倒角、孔内切槽(圆形槽)、孔内加工大圆孔的问题,现有的解决办法通常是将初次加工成孔的工件装上车床,利用镗孔刀来完成。这种方法对设备有较高要求,其中之一是必须使用车床,而且加工时间较长,因此加工成本很高,常常出现孔内倒角成本高于初孔本身加工成本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加工用的刀具,这种刀具可以利用钻床进行孔内倒角、孔内切槽、孔内大圆孔的加工。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孔内加工刀具,包括一个圆柱状刀体和一个刀片,圆柱状刀体中部有一与刀体长度方向一致的可容纳刀片的刀槽,刀片装在该刀槽内,刀片尾部铰接在刀体上,其前端向一侧倾斜并在端部形成斜刀刃,位于斜刀刃后方位置且与刀刃方向相反的边缘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前部为斜边,刀片在未使用状态该凸出部向外凸出于刀体,且凸出部被向刀槽内挤压时刀片的刀刃能够伸出于刀体刀槽一定高度形成凸出于刀体的三角形加工部,刀体上有一复位弹簧作用于刀片上使刀片的刀刃在未使用状态隐蔽于刀体上的刀槽内。所述的孔内加工刀具还可以包括一个外套管,该外套管通过螺纹装在刀体外部,将刀片的凸出部以后的部分及该部分所在的刀体刀槽套住。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一个圆柱状刀体上的刀槽内安装一个前端有斜刀刃,刀片背脊部有凸出部的刀片,使用时将刀体安装于钻床上,刀体顺着工件上预先加工的圆孔推进,利用孔壁挤压刀片背脊上的凸出部,使刀片刀刃伸出于刀体外,刀片刀刃在刀体带动下旋转,并进行倒角、切圆槽、切孔径更大圆孔加工,加工完成后,顺着圆孔退出刀体,当刀片的刀背上的凸出部退出孔后,刀刃复位,此时将整个刀体全部退出圆孔。使得利用这种刀具在进行孔内倒角、切圆槽、切孔径更大的圆孔时无需采用车床,利用钻床即可完成加工,并且加工效率可提高三倍以上,降低了加工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孔内加工刀具装配图。图2为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刀体的剖面图。图4为图2中所示刀体的B-B剖面图。图5为外套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刀片结构示意图。图7为刀片的A-A、B-B剖面图。图8为孔内倒角加工原理图。图9为孔内切槽加工示意图。图10为加工口小内大的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孔内加工刀具的结构及其原理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所示,这种孔内加工刀具的主体部分为一个刀体1和一个刀片4。参照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刀体1为一个圆柱体,在刀体1中部有一刀槽17,刀槽17在刀体1上的长度方向与刀体的长度方向一致,刀槽17用于装入刀片4,该刀槽17的前端18将刀体1沿径向贯通,以便于刀片的刀刃伸出。刀片4装在该刀槽17内。参照图6和图7所示,刀片4为一平板状,其尾部有圆铰接孔42以便用销轴7铰接在刀体1上,刀片4前端向一侧倾斜并在端部形成相对于刀身倾斜的斜刀刃41以进行加工,在与斜刀刃41相反的一侧边缘即刀片背脊部位于斜刀刃41后方位置有一凸出部40,该凸出部40前部为斜边,在斜刀刃一侧接近中部边缘有两个缺口43,用于复位弹簧的定位。如图1所示,刀片4尾部通过销轴7铰接在刀体1上,并装于刀槽17内。通过一个安装在刀体1上的螺孔16内的压紧螺钉6装有一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另一端作用于刀片4上使刀片4的刀刃在非工作状态下位于刀体1上的刀槽17内。在未使用状态其背部的凸出部40向外凸出于刀体1,而刀刃41则隐藏于刀体1上的刀槽17内,当该凸出部40受挤压与刀体1平齐时刀片4的刀刃41伸出于刀体1一定高度形成三角形加工部。复位弹簧5另一端插入刀片4上的两个缺口43内,实现复位弹簧5的定位。复位弹簧也可以为安装在销轴上的扭簧。在用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过程中,有可能会有金属屑进入刀体1上的刀槽17内,影响刀片4转动的灵活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改进,如图1所示,采用一个外套管2,并结合图5所示,外套管2内孔一端20的直径较小且加工有内螺纹,同时参照图1所示,外套管2通过该内螺纹与刀体1上相应位置的外螺纹配合,装配在刀体1上,外套管2则将刀片4的凸出部40后部的部分及该部分所在的刀体刀槽17套住。为便于调节刀片的凸出部40凸出于刀体1的高度和刀片工作角度,作为一个较佳实施例,如图1及图2至图4所示,在刀体1上加工有一个螺孔16′,螺孔16′内装有一个调节螺钉3,调节螺钉3前端作用于刀片4有凸出部一侧的边缘上。通过调节调节螺钉3,可以限制刀片4相对于刀体1的转动角度。刀槽17可以为一道直缝,安装时可以将刀片4先装于刀槽17内再从刀体两侧安装销钉以穿过刀片4尾端的通孔。为便于装配和更换刀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刀体结构如图2至图4所示,在刀槽17尾端有一个与刀槽垂直的肓孔19与刀槽17尾端相连,铰接刀片用的销轴7位于该肓孔内,使得刀片安装时只要将刀片4尾端从肓孔开口处伸入套装在固定于刀体1上的销轴7上即可,而无需拆卸销轴7。本实施例中,刀槽17仅在前端18处贯通刀体1以便于斜刀刃伸出于刀体,相对于采用整个刀槽均贯通刀体的方式相比,刀体强度更高,且利用一段未贯通的部分能够限制刀片的旋转角度。同样,为安装方便和便于装配,如图1和图6所示,刀片4尾端向刀刃一侧凸出,刀片4上的铰接孔42位于该凸出部上形成偏心孔。如图1-4所示,由于在刀体中部有径向的调节螺钉3和压紧螺钉6等部件及其相应的螺孔,刀体采用变径设计,其中部12、13的直径大于两端11、14的直径,使得两端11、14直径较小的部分分别形成固定于钻床用的安装部和插入工件的加工部,中部12直径又小于中部13的直径且加工有外螺纹,以便装外套管2。孔内倒角加工过程如图8所示,将刀体的尾端11夹装于钻床上,将刀体前端14伸入工件100上预先加工好的圆孔内,开动钻床刀体4顺着工件100上预先加工的圆孔推进,利用孔壁挤压刀片背脊上的凸出部,使刀片4的刀刃伸出于刀体外,刀片的刀刃在刀体带动下旋转,在孔壁上进行倒角加工。加工完后,随着退刀操作,在复位弹簧5作用下,刀片4的刀刃部分渐渐缩进刀体内,无阻碍地退出。由于刀体的保护作用,使得刀片不会在加工过程中变形和折断。孔内切槽、切鼓过程如图9所示,加工口小内大的孔则如图10所示,其过程和原理与孔内倒角加工过程相同。刀体1及外套管2可以采用45#钢经淬火HRC42-47和低温回火调质处理,刀片材料采用yg6x。权利要求1.一种孔内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柱状刀体和一个刀片,圆柱状刀体中部有一与刀体长度方向一致的可容纳刀片的刀槽,刀片装在该刀槽内,刀片尾部铰接在刀体上,其前端向一侧倾斜并在端部形成斜刀刃,位于斜刀刃后方位置且与刀刃方向相反的边缘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前部为斜边,刀片在未使用状态该凸出部向外凸出于刀体,且凸出部被向刀槽内挤压时刀片的刀刃能够伸出于刀体刀槽一定高度形成凸出于刀体的三角形加工部,刀体上有一复位弹簧作用于刀片上使刀片的刀刃在未使用状态隐蔽于刀体上的刀槽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孔内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外套管,该外套管通过螺纹装在刀体外部,将刀片的凸出部以后的部分及该部分所在的刀体刀槽套住。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孔内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孔内加工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圆柱状刀体和一个刀片,圆柱状刀体中部有一与刀体长度方向一致的可容纳刀片的刀槽,刀片装在该刀槽内,刀片尾部铰接在刀体上,其前端向一侧倾斜并在端部形成斜刀刃,位于斜刀刃后方位置且与刀刃方向相反的边缘有一凸出部,该凸出部前部为斜边,刀片在未使用状态该凸出部向外凸出于刀体,且凸出部被向刀槽内挤压时刀片的刀刃能够伸出于刀体刀槽一定高度形成凸出于刀体的三角形加工部,刀体上有一复位弹簧作用于刀片上使刀片的刀刃在未使用状态隐蔽于刀体上的刀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刚
申请(专利权)人:梁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