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u膜退火的Si衬底图形化石墨烯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346105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Cu膜退火的Si衬底图形化石墨烯制备方法,主要解决现有技术制备的石墨烯形状不规则,需要先图形化后,才可制成晶体管且过程复杂,生产率低的问题。其实现步骤是:首先在Si衬底上生长一层碳化层作为过渡;然后进行3C-SiC薄膜异质外延生长;再在3C-SiC样片表面淀积一层SiO2,并在SiO2上光刻出图形窗口;然后将裸露的3C-SiC与气态CCl4反应,生成碳膜;再将生成的碳膜样片置于缓冲氢氟酸溶液中去除图形以外的SiO2;再在碳膜上利用PVD法镀一层Cu膜;将它们一同置于Ar气中退火,生成图形化石墨烯;最后去除Cu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图形化石墨烯产量大,分布均匀,不用进行刻蚀就可直接进行电极沉积等工艺步骤,制成半导体元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电子
,涉及一种半导体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自从2004年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Andre Geim和他的合作者Kostya Novoselov使用机械剥离法首次制备出石墨烯以来,石墨烯即引起了全球轰动,从而引发了材料、凝聚 态物理、微电子、化学等领域的研究热潮。石墨烯是由SP2杂化的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这是目前发现最薄的材料。它不仅具有比碳纳米管更为优越的性质,而且还克服了碳纳米管具有较大的接触电阻,难以逾越的手性控制、金属型和半导体型分离以及催化剂杂质等诸多缺点,更容易与现有的半导体工艺技术相兼容,为制备碳基纳米器件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被学术界和工业界认为是post-CMOS时代微电子技术取代硅,克服目前电子器件越来越小所遇到的尺寸极限效应的技术瓶颈最有希望的候选材料。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电学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继而制备石墨烯的新方法层出不穷,但使用最多的主要有化学气相沉积法和热分解SiC法两种。化学气相沉积法,是制备半导体薄膜材料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大规模工业化方法,它是利用甲烷、乙烯等含碳化合物作为碳源,通过其在基体表面的高温分解生长石墨烯,最后用化学腐蚀法去除金属基底后即可得到独立的石墨烯片。通过选择基底的类型、生长的温度、前驱体的流量等参数可调控石墨烯的生长,如生长速率、厚度、面积等,此方法的缺点是制备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大,成本较高,精确控制较差,而且获得的石墨烯片层与衬底相互作用强,丧失了许多石墨烯的性质,且石墨烯的连续性不是很好。热分解SiC法,是通过高温加热使得SiC衬底表面碳硅键断裂,使SiC表面上的Si原子升华,剩余C原子在原衬底表面重构,形成石墨烯。然而,SiC热分解时温度较高,并且生长出来的石墨烯呈岛状分布,孔隙多,而且做器件时由于光刻,干法刻蚀等会使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降低,从而影响了器件性能。石墨烯已被证明可以应用于多种电子器件的制备,如分子传感器、场效应晶体管、太阳能电池等等。基于微纳器件的制备,通常需要对石墨烯进行图形化,目前常用的石墨烯图形化方法有I)光刻法。对大面积石墨烯进行光刻、离子刻蚀工艺,得到图形化的石墨烯,这种方法图形化精度高,但是工艺难度大,工艺过程中容易对石墨烯造成污染与损伤;2)直接生长法。在金属膜基底上生长图形化的石墨烯再转移到元器件衬底,这种方法无需用到后续的光刻蚀工艺,但是无法将石墨烯精确定位到衬底上;3)纳米压印法。在需要有图形的地方压印出石墨烯,这种方法方便简单,但是无法得到较为复杂的图形,模板制备成本也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以提高表面光滑度和连续性、降低孔隙率、减少成本,实现在Si衬底上选择性地生长出图形化石墨烯,以免除在后续制造器件过程中要对石墨烯进行刻蚀的工艺过程,保证石墨烯的电子迁移率稳定,提高器件性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对4-12英寸的Si衬底基片进行标准清洗;(2)将清洗后的Si衬底基片放入CVD系统反应室中,对反应室抽真空达到10_7mbar级别; (3)在H2保护的情况下,使反应室逐步升温至碳化温度900°C -1100°C,通入流量 为40ml/min的C3H8,对衬底进行碳化3_8min,生长一层碳化层;(4)对反应室加热至IlOO0C _1250 °C,通入C3H8和SiH4,使C3H8和SiH4反应35-70min,在碳化层表面异质外延生长一层3C_SiC薄膜,然后在H2保护下逐步冷却至室温;(5)在生长好的3C-SiC样片表面利用PECVD淀积一层O. 5-1 μ m厚的SiO2,作为掩膜;(6)在SiO2掩膜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在掩膜上刻出与所需制作的器件的衬底形状相同的窗口,露出3C-SiC,形成与窗口形状相同的图形;(7)将形成图形的样片置于石英管中,再对石英管加热至800-1000°C ;(8)对装有CCl4液体的三口烧瓶加热至60_80°C,再向三口烧瓶中通入Ar气,利用Ar气携带CCl4蒸汽进入石英管中,使CCl4与裸露的3C-SiC反应30_120min,生成碳膜;(9)将生成的碳膜样片置于缓冲氢氟酸溶液中以去除图形以外的SiO2 ;(10)在碳膜上利用PVD法镀一层200-300nm厚的Cu膜;(11)将镀有Cu膜的样片置于Ar气中,在温度为900-1100°C下退火10-25分钟,使碳膜在图形位置重构成图形化石墨烯;(12)将生成的图形化石墨烯的样片置于FeCl3溶液中以去除Cu膜,获得图形化石墨稀材料。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本专利技术由于3C_SiC可异质外延生长在Si圆片上,因而用此方法生长的图形化石墨烯成本低,成品率高,适宜未来集成工艺的发展。2.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3C_SiC与CCl4气体反应,因而生成的图形化石墨烯表面光滑,孔隙率低。3.本专利技术由于利用在Cu膜上退火,因而生成的碳膜更容易重构形成连续性较好,形状规则的图形化石墨烯。4.本专利技术由于选择性地生长了图形化石墨烯,在此石墨烯上制作元器件时无需光刻即可直接进行电极沉积等工艺步骤,避免了刻蚀工艺对石墨烯造成污染和损伤,制作出的石墨稀晶体管具有闻转换速度和闻迁移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石墨烯的装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制备石墨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设备主要由三通阀门3,三口烧瓶8,水浴锅9,石英管5,电阻炉6组成;三通阀门3通过第一通道I与石英管5相连,通过第二通道2与三口烧瓶8的左侧口相连,而三口烧瓶8的右侧口与石英管5相连,三口烧瓶中装有CCl4液体,且其放置在水浴锅9中,石英管5放置在电阻炉6中。三通阀门3设有进气口 4,用于向设备内通入气体。参照图2,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给出如下三种实施例。实施例I·步骤I:去除样品表面污染物。对4英寸的Si衬底基片进行表面清洁处理,即先使用ΝΗ40Η+Η202试剂浸泡样品10分钟,取出后烘干,以去除样品表面有机残余物;再使用HC1+H202试剂浸泡样品10分钟,取出后烘干,以去除离子污染物。步骤2 :将Si衬底基片放入CVD系统反应室中,对反应室抽真空达到10_7mbar级别。步骤3 生长碳化层。在H2保护的情况下将反应室温度升至碳化温度900°C,然后向反应室通入流量为40ml/min的C3H8,在Si衬底上生长一层碳化层,生长时间为8min。步骤4 :在碳化层上生长3C_SiC薄膜。将反应室温度迅速升至生长温度1100°C,通入流量分别为15ml/min和30ml/min的SiH4和C3H8,进行3C-SiC薄膜异质外延生长,生长时间为70min ;然后在H2保护下逐步降温至室温,完成3C-SiC薄膜的生长。步骤5 :在生长好的3C_SiC样片表面淀积一层SiO2。(5. I)将生长好的3C_SiC样片放入PECVD系统内,将系统内部压力调为3. OPaJf频功率调为100W,温度调为150°C ;(5. 2)向系统内分别通入流速为30sccm的SiH4、流速为60sccm的N2O和流速为200sccm的N2,持续通入30min,使SiH4和N2O反应在3C_SiC样片表面淀积一层O. 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Cu膜退火的Si衬底图形化石墨烯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4?12英寸的Si衬底基片进行标准清洗;(2)将清洗后的Si衬底基片放入CVD系统反应室中,对反应室抽真空达到10?7mbar级别;(3)在H2保护的情况下,使反应室逐步升温至碳化温度900℃?1100℃,通入流量为40ml/min的C3H8,对衬底进行碳化3?8min,生长一层碳化层;(4)对反应室加热至1100℃?1250℃,通入C3H8和SiH4,使C3H8和SiH4反应35?70min,在碳化层表面异质外延生长一层3C?SiC薄膜,然后在H2保护下逐步冷却至室温;(5)在生长好的3C?SiC样片表面利用PECVD淀积一层0.5?1μm厚的SiO2,作为掩膜;(6)在SiO2掩膜表面涂一层光刻胶,再在掩膜上刻出与所需制作的器件的衬底形状相同的窗口,露出3C?SiC,形成与窗口形状相同的图形;(7)将图形化的样片置于石英管中,再对石英管加热至800?1000℃;(8)对装有CCl4液体的三口烧瓶加热至60?80℃,再向三口烧瓶中通入Ar气,利用Ar气携带CCl4蒸汽进入石英管中,使CCl4与裸露的3C?SiC反应30?120min,生成碳膜;(9)将生成的碳膜样片置于缓冲氢氟酸溶液中以去除图形以外的SiO2;(10)在碳膜上利用PVD法镀一层200?300nm厚的Cu膜;(11)将镀有Cu膜的样片置于Ar气中,在温度为900?1100℃下退火10?25分钟,使碳膜在图形位置重构成图形化石墨烯;(12)将生成的图形化石墨烯的样片置于FeCl3溶液中以去除Cu膜,获得图形化石墨烯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辉张晨旭张玉明赵艳黎雷天民张克基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