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45067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20 17: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对下列基因中一种或几种基因具有去甲基化作用的物质,WNT8B、DCC、E2F3、NCOA4、HDAC1、PIAS3、FASLG、TRAF3、PIK3R2。通过研究分析,青黄散对MDS的治疗作用明显,总有效率82.3%,治疗后的WNT8B、DCC、DACT1、E2F3、NCOA4、HDAC1、PIAS3、ATF3、ZBTB33、LHX9、FASLG、TRAF3、PIK3R2基因异常甲基化消失,表现显著地去甲基化作用。其中WNT8B、DCC、E2F3、NCOA4、HDAC1、PIAS3、FASLG、TRAF3、PIK3R2九个基因未见文献报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的是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
技术介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获得性克隆性疾患,是长期积累的多重突变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最终骨髓中分化异常的髓系克隆性扩增,造成骨髓无效造血、外周血进行性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等临床表现。MDS的遗传学改变是其重要特征,也是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重要依据。MDS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主要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0 60岁,己有年轻化趋势。其总体发病率约5/10万,但70岁以上者发病率升至22 45/10万,并随年龄的上升而呈逐步增高的趋势,故而在未来的老龄化社会中MDS将可能成为血液病常见病种之一。因此,研究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学(Epigeneties)范畴,它是在DNA甲基转移酶(DNAmethyltransferase, Dnmt)作用下,由S-腺苷-L-甲硫氨酸提供甲基,在CpG岛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位碳原子上加入甲基基团,从而由5-胞嘧啶变为5-甲基胞嘧啶的化学反应。CpG岛位置一般在基因的转录起始位点(启动子或第一外显子)附近,通过基因启动子区及附近区域CpG岛胞嘧啶的甲基化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相应基因沉默,去甲基化又可恢复表达,是众多基因实现去表达(沉默)和基因印记的重要途径,CpG岛抑癌基因异常高甲基化所致基因失活也已成为目前分子生物学及肿瘤疾病研究中的热点。有关研究表明,MDS患者存在抑癌基因高度甲基化,且高危MDS(RAEB、RAEB-t)患者发生率高。DNA甲基化与MDS的发生、发展有关,是MDS向急性白血病进展的主要机制。由此可见,分析研究DNA甲基化对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具有重大的帮助,可以通过相应去甲基化药物的研制和筛选达到有针对性地治疗MDS的目的。因此,通过去甲基化药物在体内和体外均能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I (DNMTl)使抑癌基因恢复正常去甲基化状态,重新激活那些由于DNA过度甲基化而失活的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终末分化、衰老或凋亡。故采用去甲基化药物进行去甲基化治疗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有望成为MDS有效治疗方案之一。目前MDS尚无特效疗法,最新的美国NCCN关于MDS的诊疗指南(2012)指出,MDS应根据IPSS或WPSS积分分型治疗,低危组及中危I组中伴有5q-者应用雷利度胺,不伴有5q_者主要应用造血生长因子、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中危II组和高危组主要应用地西他滨、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地西他滨作为治疗中、高危MDS的一线用药,总有效率50%左右,其作用机制为抑制DNA甲基化转移酶而使抑癌基因去甲基化。该药副作用大,包括严重骨髓抑制、心肌梗死、发热、感染、肝功能异常、消化道反应、精神状态改变等,甚者会诱发染色体畸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对特征基因去甲基化的药物,以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对下列基因中一种或几种基因具有去甲基化作用的物质,WNT8B、DCC、E2F3、NC0A4、HDACl、PIAS3、FASLG, TRAF3、PIK3R2。所述物质可以是中药制剂青黄散,由青黛和雄黄按重量比为3 2的比例组成。青黄散系专利技术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有效方药,由青黛、雄黄组成,青黛性味咸寒,入肝经,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雄黄味辛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腹中之瘀血。因此青黄散具有祛邪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适用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且价格低廉。应用青黄散治疗MDS取得较好疗效,总有效率82. 3%,缓解率26. 5%。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方法病例选择根据2000年MDS国际工作组关于MDS治疗疗效标准,危险度评定参照MDS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人组标准50例MDS患者,IPSS评估中危I组20例,II组20,闻危组10。治疗50例患者青黄散O. 4g,每天I次,晚饭后口服。I个疗程为3个月,治疗两个疗程。根据2000年MDS国际工作组关于MDS治疗疗效标准,完全缓解、血液学进步、稳定为有效。经过判定,总有效率82. 3%,缓解率26. 5%。I MDS患者治疗前DNA甲基化情况I. I显著性差异功能及其所属基因基于GO数据库,采用GO-analysis方法并经统计学分析,MDS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两者差异甲基化基因达1063个,占全部检测基因的2. 7%,这些基因共参与156类不同的基因功能,包括刺激应答、依赖于DNA的转录调控、多细胞生物发育、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细胞分化、细胞周期、DNA修复、细胞粘附等。如表1、2所示(仅列出部分结果)。表I.显著性差异功能部分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对下列基因中一种或几种基因具有去甲基化作用的物质,WNT8B、DCC、E2F3、NCOA4、HDAC1、PIAS3、FASLG、TRAF3、PIK3R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对下列基因中一种或几种基因具有去甲基化作用的物质,WNT8B、DCC、E2F3、NC0A4、HDAC1、PIA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柔杨晓红胡晓梅许勇钢徐述王洪志孙淑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