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化仪表控制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套电源既独立供电又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控制线路,包括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和断路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两套供电电路,两套供电电路在正常工作时,各自供电,当供电电路出现故障时,两套电路互为备用,自动切换,延时性低、可靠性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仪表控制台
,具体地说是一种双套电源既独立供电又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控制线路。
技术介绍
目前,船舶上位于两个不同控制台的给同一电气系统供电的电源往往单独供电,一旦某个位置失电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瘫痪,可靠性低。为了改善上述问题,设计了手动切换的互为备用的两套电源,但这种电路延时性高,且容易发生误操作。因此,设计一种既能够独立供电又能够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双套电源控制线路是至关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够独立供电又能够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双套电源控制线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套电源既独立供电又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控制线路,包括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和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相线LI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相线NI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与熔断器FUl的I号端口及I号供电线路的相线L3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与熔断器FUl的2号端口及I号供电线路的相线N3连接,熔断器FUl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l线圈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l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l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接触器KMl线圈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l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熔断器FU2的I号端口与熔断器FU2的2号端口之间依次串联接触器KM3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以及接触器KM2的线圈,熔断器FU2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LI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连接,熔断器FU2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NI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4号端口连接,断路器F2的I号端口与相线L2连接,断路器F2的3号端口与相线N2连接;熔断器FU4的I号端口与熔断器FU4的2号端口之间依次串联接触器KMl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l的常闭触点以及接触器KM4的线圈,熔断器FU4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L2以及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连接,熔断器FU4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N2以及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断路器Fl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断路器Fl的4号端口连接,断路器Fl的I号端口与相线NI连接,断路器Fl的3号端口与相线LI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相线L2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相线N2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与熔断器FU3的I号端口及2号供电线路相线L4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与熔断器FU3的2号端口及2号供电线路相线N4连接,熔断器FU3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2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3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接触器KM3线圈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2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3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两套供电电路,两套供电电路在正常工作时,各自供电,当供电电路出现故障时,两套电路互为备用,自动切换,延时性低、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 型的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双套电源既独立供电又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控制线路,包括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和断路器。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相线LI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相线NI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与熔断器FUl的I号端口及I号供电线路的相线L3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与熔断器FUl的2号端口及I号供电线路的相线N3连接,熔断器FUl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l线圈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l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l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接触器KMl线圈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l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熔断器FU2的I号端口与熔断器FU2的2号端口之间依次串联接触器KM3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以及接触器KM2的线圈,熔断器FU2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LI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连接,熔断器FU2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NI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4号端口连接,断路器F2的I号端口与相线L2连接,断路器F2的3号端口与相线N2连接;熔断器FU4的I号端口与熔断器FU4的2号端口之间依次串联接触器KMl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l的常闭触点以及接触器KM4的线圈,熔断器FU4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L2以及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连接,熔断器FU4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N2以及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断路器Fl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断路器Fl的4号端口连接,断路器Fl的I号端口与相线NI连接,断路器Fl的3号端口与相线LI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相线L2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相线N2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与熔断器FU3的I号端口及2号供电线路相线L4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与熔断器FU3的2号端口及2号供电线路相线N4连接,熔断器FU3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2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3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接触器KM3线圈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2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3线圈的另一端连接。本技术设计了两套供电电路的控制线路,第一套控制线路包括熔断器FU1、熔断器FU2、接触器KMl、接触器KM2、断路器Fl、继电器Kl ;第二套控制线路包括熔断器FU3、熔断器FU4、接触器KM3、接触器KM4、断路器F2、继电器K2。本技术即可适用于220V交流电源和又可适用于24V直流电源。本技术在正常工作时,第一套电路和第二套电路各自供电,互不影响;第一套电路和第二套电路不分优先级,互为备用。当其中一套电路出现故障时,另一套电路自动切 换为备用电路进行供电。维修工断开互连线路中的断路器进行维修。当故障电路恢复供电时,备用电路自动断开,提高了供电的安全及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套电源既独立供电又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控制线路,包括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和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器KM1常开触点的1号端口与相线L1连接,接触器KM1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相线N1连接,接触器KM1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与熔断器FU1的1号端口及1号供电线路的相线L3连接,接触器KM1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与熔断器FU1的2号端口及1号供电线路的相线N3连接,熔断器FU1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1线圈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1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1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接触器KM1线圈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1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熔断器FU2的1号端口与熔断器FU2的2号端口之间依次串联接触器KM3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以及接触器KM2的线圈,熔断器FU2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L1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连接,熔断器FU2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N1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1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4号端口连接,断路器F2的1号端口与相线L2连接,断路器F2的3号端口与相线N2连接;熔断器FU4的1号端口与熔断器FU4的2号端口之间依次串联接触器KM1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1的常闭触点以及接触器KM4的线圈,熔断器FU4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L2以及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连接,熔断器FU4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N2以及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1号端口与断路器F1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4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断路器F1的4号端口连接,断路器F1的1号端口与相线N1连接,断路器F1的3号端口与相线L1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1号端口与相线L2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相线N2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与熔断器FU3的1号端口及2号供电线路相线L4连接,接触器KM3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与熔断器FU3的2号端口及2号供电线路相线N4连接,熔断器FU3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2线圈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2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3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2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接触器KM3线圈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2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3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套电源既独立供电又自动切换互为备用的控制线路,包括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和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相线LI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相线NI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与熔断器FUl的I号端口及I号供电线路的相线L3连接,接触器KMl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与熔断器FUl的2号端口及I号供电线路的相线N3连接,熔断器FUl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l线圈的一端以及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一端连接,熔断器FUl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继电器Kl线圈的另一端以及接触器KMl线圈的一端连接,接触器KM4常闭触点的另一端与接触器KMl线圈的另一端连接;熔断器FU2的I号端口与熔断器FU2的2号端口之间依次串联接触器KM3的常闭触点、继电器K2的常闭触点以及接触器KM2的线圈,熔断器FU2的3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LI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2号端口连接,熔断器FU2的4号端口分两路分别与相线NI以及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4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I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2号端口连接,接触器KM2常开触点的3号端口与断路器F2的4号端口连接,断路器F2的I号端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张寅啸,
申请(专利权)人:康士伯控制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