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壳体、容置于屏蔽壳体内的一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的一内电路板及一接地组件;接地组件穿接内电路板与绝缘本体的侧缘并局部凸出固定于屏蔽壳体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接地结构易于制造、组装与维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已经发展出许多种类的电连接器,以便在电子零件之间产生电性连接。另外,电连接器必须要设置一接地结构,才能保护电连接器内部的电子电路。 因此,业界无不致力于研发出各种的接地结构。一般来说,电连接器主要包括一金属屏蔽壳体、容置于金属屏蔽壳体内的一绝缘本体、设置于绝缘本体中的一内电路板及电性连接该内电路板的复数导电端子。整个电连接器可以透过金属屏蔽壳体而装设于一外部电路板上。传统的接地结构是在绝缘本体内增设至少一接地端子,此接地端子电性焊接至该内电路板而电性接触该金属屏蔽壳体,因此使电连接器内的导电端子与内电路板得以电性接地。所以,可想而知,传统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在制造电连接器的过程中一并焊接或组装在电连接器内部。随着电连接器的小型化, 这样的接地结构在制作上越来越不容易,因而增加了制造上的困难度。另一方面,由于传统电连接器的接地结构是设置在电连接器的内部,所以一旦上述接地端子故障的话,则必须拆解整个电连接器才能够维修接地端子,否则仅因为接地端子的故障就必须抛弃整个电连接器,对使用者来说实在是一种浪费,也不符合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其易于制造、组装与维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壳体;一绝缘本体,容置于该屏蔽壳体内;一内电路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以及一接地组件,穿接该内电路板与该绝缘本体的侧缘并局部凸出固定于该屏蔽壳体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由于本技术的接地组件穿接内电路板与绝缘本体的侧缘并局部凸出固定于该屏蔽壳体外,因此,本技术的接地组件并非完全装设于电连接器的内部,且分开制造与组装,最后接地组件才与电连接器组装在一起,如此不会影响电连接器的制造与组装。另外,这样单独制造与组装的接地组件也非常易于维修,因为维修人员可以轻易地从外部抽出接地组件,或者打开屏蔽壳体,沿着绝缘本体与内电路板的侧缘而抽出故障的接地组件,然后更换一个新的接地组件,所以不需要因为接地组件的故障就必须拆开整个电连接器或抛弃电连接器。另一方面,本技术的接地组件穿过屏蔽壳体、绝缘本体及内电路板,而非预安3装在电连接器的内部,所以即使电连接器的尺寸小型化,也不会过度限制接地组件的制造、 组装与维修。因此,本技术的接地结构确实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点,并使电连接器与其接地结构在制造、组装与维修上更加容易。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透视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组合透视图。 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组合透视图。 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组合透视图。 图9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0是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组合透视图。 图11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2是本技术第五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组合透视图。 图13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14是本技术第六实施例的接地组件的组合透视图。 图中100-电连接器;110-屏蔽壳体;111-插接脚;120-绝缘本体;121-主体部; 1211-前侧开口 ; 1213-导接端子;122 -前盖部;1221 -导电端子 123 -连接端子;130 -内电路板;131 -孔洞;112-通孔;1212 -端子槽;1222 -穿槽;140 -接地组件;141 -螺检;1411 -螺纹端;141a-杆体; 1411a -挡止端141b-挡止端;142b -铆接端;140d-接地组件;141d -螺纹端;141e-挡止端;200 -外部电路板;210 -插孔。142 -螺帽;140a -接地组件142a -C型扣环;140b -接地组件; 140c -接地组件;141c -勾接端; 142d -挡止端;140e -接地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如图I 图4所示,显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100。电连接器100包括一屏蔽壳体110、一绝缘本体120、一内电路板 130、及一接地组件140。屏蔽壳体110是一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用以包覆容纳绝缘本体120、内电路板 130及其他电子组件。因此,屏蔽壳体110设置在整个电连接器100的外表面,屏蔽壳体110 的下缘二侧分别成型有一插接脚111,用以插入一外部电路板200的一插孔210 (第一图)内形成电性连接,使整个电连接器100能够装设于外部电路板200上。要注意的是屏蔽壳体110的一侧表面上开设有一通孔112,用以供接地组件140穿接。绝缘本体120是由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本技术的绝缘本体120是由一主体部121及一前盖部122所组成,主体部121设有供内电路板130组装的一前侧开口 1211、复数端子槽1212及朝下弯折的导接端子1213 ;前盖部122则具有复数导电端子1221并罩盖组接于主体部121的前侧开口 1211。在内电路板130组装于主体部121之后,前盖部122 则罩盖组接于主体部121的前侧开口 1211,并将内电路板130夹在前盖部122与主体部121 之间。另外,电连接器100的内部还可以设置复数连接端子123,其二端分别电性连接绝缘本体120的端子槽1212、导电端子1221和内电路板130。由于绝缘本体120、导电端子 1221、端子槽1211、导接端子1213及连接端子123并不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且可设计成任何适当结构与形式,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免赘述。但是,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绝缘本体120的一侧缘开设有一穿槽1222,用以供接地组件140穿设。而且,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穿槽1222为一剖槽而便于取出接地组件140。当然,穿槽1222并不一定为剖槽,只要能便于接地组件140插入与取出即可。内电路板130上布设有电子电路且用以供导电端子1221或连接端子123电性连接。由于内电路板130并不是本技术的技术特征且可设计成任何适当结构与形式,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免赘述。但是,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是,内电路板130的一侧缘开设有一孔洞131,用以供接地组件140电性插接。而且,绝缘本体120设有穿槽1222的该侧缘与内电路板130设有孔洞131的该侧缘位于整个电连接器100的同一侧。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孔洞131为一 C型缺孔以便于取出接地组件140。当然,孔洞131并不一定为C型缺孔,只要能便于接地组件140插入与取出即可。以下,将说明本技术的接地组件140的不同实施例,其中各个实施例中相同的部位则以相同的组件符号标示。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屏蔽壳体;一绝缘本体,容置于该屏蔽壳体内;一内电路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及一接地组件,该接地组件穿接该内电路板与该绝缘本体的侧缘,并局部凸出固定于该屏蔽壳体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屏蔽壳体;一绝缘本体,容置于该屏蔽壳体内;一内电路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中;及一接地组件,该接地组件穿接该内电路板与该绝缘本体的侧缘,并局部凸出固定于该屏蔽壳体外。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屏蔽壳体的一表面上开设有供该接地组件穿接的一通孔,该绝缘本体的一侧缘设有供该接地组件穿接一穿槽,该内电路板的一侧缘设有供该接地组件电性插接的一孔洞,该绝缘本体设有该穿槽的该一侧缘与该内电路板设有该孔洞的该一侧缘位于所述电连接器的同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组件包括穿接该穿槽与该孔洞的一螺栓及从该屏蔽壳体外部锁固该螺栓的一螺帽,该螺栓凸出该屏蔽壳体的一端设有供该螺帽旋接的一螺纹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组件包括穿接该穿槽与该孔洞的一杆体及从该屏蔽壳体外部锁固该杆体的一 C型扣环,该杆体凸出该屏蔽壳体的一端设有供该C型扣环扣接的一挡止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接地结构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接地组件为穿接该穿槽与该孔洞的一杆体,其一端为一挡止端,而凸伸出该屏蔽壳体外的另一端则为一铆接端,该铆接端以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乃千,
申请(专利权)人:特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