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包括:绝缘基体;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和静电放电机构,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并连接在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采用静电放电机构,使得所述连接器除了可实现电气连接的功能外,还具有静电防护功能,可有效防止静电到达与信号端子相连的电子元件从而造成对电子元件的伤害。另外,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省略了电路设计上的静电防护元件,降低了成本,且节省了这些元件占用的面积,结构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ESD防护功能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连接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机械或者机械电子部件互连,也常用于电子产品整机和外部器件的连接。连接器作为产品整机和外部器件连接时,很容易成为静电进入整机的端口。为了保护整机免受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即静电释放)的破坏,传统的解决方案是在整机内部增加ESD防护元件。以手机为例,耳机插座用于连接外部的耳机,耳机插座上有左声道、右声道、麦克风,检测端子和GND (地线)几个接触点,这几个触点连接到手机内部芯片的相应管脚,静电很容易从这几个接触点到达管脚,从而对芯片造成破坏,为了保护芯片,通常在电路板上在耳机插座到芯片管脚之间加设ESD防护元件。 在电路板上增加ESD防护元件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增加的ESD防护元件会增加成本,也会增加采购、物流、焊接的工作,制造复杂。其次,增加的ESD防护元件会占用电路板(PCB)的面积,在整机小型化的要求下,电路板的面积尤为珍贵,在手机设计中非常明显。第三、如果采用ESD防护二极管作为防护元件,由于ESD 二极管的射频性能不稳定,可能会造成电子产品其他方面性能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或至少提供一种有用的商业选择。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ESD (静电释放)防护功能,且无需在电路设计中增加单独的ESD防护元件,简化了设计和加工,节省了安装所需的空间和面积,降低了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和静电放电机构,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且连接在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通过在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间设置静电放电机构,使得所述连接器具有电气连接的功能外,还具有静电防护功能,可以有效防止静电到达与信号端子相连的电子元件从而造成对电子元件的伤害。另外,相较于传统的连接器,省略了电路设计上的静电防护元件,降低了成本,且节省了这些元件占用的面积,结构简单。此夕卜,由于采用具有ESD防护功能连接器,无需在电路板上设置单独的ESD防护元件,节省了电路板上的空间。进而,与在电路板上设置静电防护元件相比,由于静电在连接器上被释放到地,静电不会进入电路板内,进一步提高了静电防护效果,减小了静电对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损坏。优选地,所述绝缘基体上设有与所述信号端子相连的信号金属层和与所述接地端子相连的接地金属层,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连接在所述信号金属层与所述接地金属层之间。具体地,所述静电放电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放电件,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第二放电件相对且间隔开预定间隙,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信号金属层相连且所述第二放电件与所述接地金属层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件均由形成在所述绝缘基体的放电金属层形成,形成所述第一放电件的放电金属层与所述信号金属层一体形成,且形成所述第二放电件的放电金属层与所述接地金属层一体形成。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金属层和所述接地金属层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彼此并行地以曲线方式延伸且间隔开预定距离以便所述第一放电件由所述信号金属层构成且所述第二放电件由所述接地金属层构成。可选地,所述信号金属层和所述接地金属层中的每一个均为 条带状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凸出部。优选地,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第二放电件之间的预定材料件,所述预定材料件在被施加预定电压时被击穿。具体地,所述预定材料件为聚酯体件或半导体件。这样,当静电通过信号端子时时,放电电流更容易沿着静电放电机构通过预定材料件如聚酯体件或半导体件到达接地端子,避免静电放电电流顺着与信号端子相连接的信号线到达相应的电子元件,从而增强静电防护的能力。可选地,所述聚酯体件由聚酯体元件或涂覆在所述绝缘座体上的聚酯体层构成,所述半导体件由半导体元件或涂覆在所述绝缘座体上的半导体材料层构成,所述聚酯体层或半导体材料层覆盖所述第一放电件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放电件的一部分以及所述间隙。可选地,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第一放电件位于同一平面内。可选地,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第一放电件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且部分重合。可选地,所述绝缘基体由塑料注塑形成,所述信号金属层和所述接地金属层均为铜层。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信号金属层和接地金属层分别由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的金属片形成、或通过将所述绝缘基体的表面金属化形成、或由在所述绝缘基体的表面上通过涂覆工艺或电镀工艺形成的金属层形成。可选地,所述信号金属层与所述信号端子直接相连或通过电容相连,且所述接地金属层与所述接地端子直接相连或通过电容相连。可选地,所述接地金属层为一个,所述信号端子、所述信号金属层和所述静电放电机构均为多个,所述多个信号端子分别与所述多个信号金属层一一对应地相连,且所述多个静电放电机构分别一一对应地连接在所述接地金属层与所述多个信号金属层之间。可选地,所述静电放电机构为尖端放电机构或圆弧放电机构。由此,当静电通过信号端子时时,由于相对的尖端或圆弧更容易形成放电路径,静电电流就会通过这些放电路径到达接地端子,而不会顺着信号线达到电子元件而对电子元件造成伤害,从而达到静电防护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I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图2是图I中的连接器的仰视图;图3是图2中的连接器的静电放电机构的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其中静电放电机构为尖端放电机构;图4是图2中连接器的静电放电机构的另一个示例的示意图,其中静电放电机构为圆弧放电机构;图5-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多个实施例的连接器中的静电放电机构中采用聚酯体件或半导体件的示意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和·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再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基体;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和静电放电机构,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且连接在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基体; 信号端子,所述信号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 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和 静电放电机构,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设在所述绝缘基体上且连接在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基体上设有与所述信号端子相连的信号金属层和与所述接地端子相连的接地金属层,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连接在所述信号金属层与所述接地金属层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放电机构包括第一和第二放 电件,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第二放电件相对且间隔开预定间隙,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信号金属层相连且所述第二放电件与所述接地金属层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放电件均由形成在所述绝缘基体的放电金属层形成,形成所述第一放电件的放电金属层与所述信号金属层一体形成,且形成所述第二放电件的放电金属层与所述接地金属层一体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金属层和所述接地金属层在所述绝缘基体上彼此并行地以曲线方式延伸且间隔开预定距离以便所述第一放电件由所述信号金属层构成且所述第二放电件由所述接地金属层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金属层和所述接地金属层中的每一个均为条带状且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个间隔开的凸出部。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放电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放电件与所述第二放电件之间的预定材料件,所述预定材料件在被施加预定电压时被击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漆一宏,于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德百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