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装置及应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栅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41704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应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栅系统。该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电子光栅以及驱动电路;显示屏包括多个像素单元;电子光栅设置于显示屏的显示面,驱动电路控制电子光栅,使在进行立体显示时,电子光栅将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而在进行二维显示时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兼顾立体显示和二维显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体显示领域,特别是涉及立体显示装置及应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栅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3D (Three-dimensional,三维立体)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立体电影、立体电视、立体电脑、立体手机等也将逐步进入市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3D显示方式有快门式3D显示、偏光式3D显示和裸视式3D显示。在这几种3D显示方式中,前两种戴眼镜式3D显示技术发展较早,在商用领域已经应用多年。但是戴眼镜式3D电视需要佩戴定制的3D眼镜,对于已经佩戴近视或者远视型眼镜的消费者会造成不方便。裸视式3D因为不需要额外佩戴眼镜即可让观众欣赏到3D视觉效果,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欢迎和厂家的重视,裸视式3D技术是现在3D显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目前,裸视式3D技术普遍采用柱状透镜和视差光栅技术,而由于这两种技术目前采用的是在2D显示屏上贴装硬件的透镜和光栅而不能简单地进行取消或拆卸,使得采用这种技术的3D显示屏不能直接使用2D (Two-dimensional, 二维平面)图像。然而,实际上人们平时观看到的图像往往是既有3D,也有2D的,这样就大大制约了图像内容的使用范围。同时,由于固定的透镜和光栅不可调整,使得最佳观看位置和距离也是固定的,使得消费者的使用很不方便。所以,如何实现裸视式3D显示屏既可以显示3D内容,又可以显示2D内容、如何实现可以按照使用者的观看位置和距离进行电子可控调整的3D显示,成为提升裸视式3D立体使用便利性和观看效果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应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栅系统,能够兼顾立体显示和二维显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电子光栅以及驱动电路;显示屏包括多个像素单元;电子光栅设置于显示屏的显示面,驱动电路控制电子光栅,使在进行立体显示时,电子光栅将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而在进行二维显示时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其中,电子光栅是液晶光栅,依序包括上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液晶层、下透明电极基板以及下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和下透明电极基板中的透明电极分别连接驱动电路;上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液晶层、下透明电极基板以及下偏振片共同定义相应显示屏像素单元的多个光栅单元;在进行立体显示时,驱动电路施加电压至上透明电极基板或下透明电极基板中的透明电极,使光栅单元中的一部分区域形成透光的狭缝,而其余部分遮光,使得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通过狭缝后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在进行二维显示时,驱动电路驱动光栅单元,使其全部可视区域透光,进而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其中,狭缝的大小和位置可调。其中,上透明电极基板和下透明电极基板分别是上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玻璃和下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玻璃。其中,显示屏是液晶显示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应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栅系统,包括电子光栅以及驱动电路;电子光栅设置在显示屏的显示面,驱动电路控制电子光栅,使在进行立体显示时,电子光栅将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而在进行二维显示时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其中,电子光栅是液晶光栅,依序包括上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液晶层、下透明电极基板以及下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和下透明电极基板中的透明电极分别连接驱动电路;上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液晶层、下透明电极基板以及下偏振片共同定义相应显示屏像素单元的多个光栅单元;在进行立体显示时,驱动电路施加电压至上透明电极基板或下透明电极基板中的透明电极,使光栅单元中的一部分区域形成透光的狭缝,而其余部分遮光,使得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通过狭缝后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在进行二维显示时,驱动电路驱动光栅单元,使其全部可视区域透光,进而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其中,狭缝的大小和位置可调。其中,上透明电极基板和下透明电极基板分别是上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玻璃和下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玻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及应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栅系统,通过驱动电路控制电子光栅的上透明电极基板或下透明电极基板形成或者不形成透光的狭缝,使得显示屏中相邻像素单元各自光线选择性或者无选择性地出射,从而实现立体显示或者二维显示。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立体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立体显示装置实施例中进行立体显示时的光路示意图;图3是图I所示立体显示装置实施例中电子光栅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电子光栅中光栅单元的其一开启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3所示电子光栅中光栅单元的其二开启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电子光栅中光栅单元的其三开启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应用于立体显示装置的光栅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1,图I是本技术立体显示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立体5显示装置实施例包括显示屏11、电子光栅12以及驱动电路13。其中,显示屏11包括多个像素单元111,电子光栅12设置于显示屏11的显示面。驱动电路13控制电子光栅12,并且在进行立体显示时,如图2所示,电子光栅12将来自显示屏11的相邻像素单元111的各自光线有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的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因视差原理,从而可呈现给人眼立体视觉效果;而在进行二维显示时,电子光栅12将来自显示屏11的相邻像素单元111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图像未被改变,所以人眼能够看到二维视觉效果。具体而言,电子光栅12可以是液晶光栅,电子光栅12包括上偏振片121、上透明电极基板122、液晶层123、下透明电极基板124以及下偏振片125。其中,上偏振片121、上透明电极基板122、液晶层123、下透明电极基板124以及下偏振片125从上至下依序设置,即下偏振片125最邻近显示屏11的显示面。其中,上透明电极基板122和下透明电极基板124均包括多个行列式的透明电极,并且,上透明电极基板122和下透明电极基板124中的透明电极分别连接驱动电路I 3。具体的,上透明电极基板122的透明电极为上透明电极(如图I中标号为1221-1224),下透明电极基板124为下透明电极(如图I中标号为1241-1244),即上透明电极与下透明电极均分别连接驱动电路13。其中,上偏振片121、上透明电极基板122、液晶层123、下透明电极基板124以及下偏振片125共同定义相应显示屏11的像素单元111的多个光栅单元(如图I所示标号为1001-1004)。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在进行立体显示时,驱动电路13施加电压至上透明电极基板122或下透明电极基板124中的透明电极,使光栅单元中的一部分区域形成透光的狭缝,而其余部分遮光,使得来自显示屏11的相邻像素单元111的各自光线通过狭缝后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电子光栅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光栅设置于显示屏的显示面,所述驱动电路控制电子光栅,使在进行立体显示时,所述电子光栅将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而在进行二维显示时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电子光栅以及驱动电路;所述显示屏包括多个像素单元;所述电子光栅设置于显示屏的显示面,所述驱动电路控制电子光栅,使在进行立体显示时,所述电子光栅将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而在进行二维显示时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光栅是液晶光栅,依序包括上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液晶层、下透明电极基板以及下偏振片;所述上透明电极基板和下透明电极基板中的透明电极分别连接驱动电路;所述上偏振片、上透明电极基板、液晶层、下透明电极基板以及下偏振片共同定义相应显示屏像素单元的多个光栅单元;在进行立体显示时,所述驱动电路施加电压至上透明电极基板或下透明电极基板中的透明电极,使所述光栅单元中的一部分区域形成透光的狭缝,而其余部分遮光,使得来自所述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通过狭缝后选择性地分别向对应人左眼和右眼的方向出射;在进行二维显示时,所述驱动电路驱动光栅单元,使其全部可视区域透光,进而使来自显示屏的相邻像素单元的各自光线无选择性地出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缝的大小和位置可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透明电极基板和下透明电极基板分别是上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玻璃和下纳米铟锡金属氧化物玻璃。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美鸿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亿思达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