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光缆技术领域,涉及间隙式填充绳及采用该填充绳的光缆,间隙式填充绳,它由填充绳本体构成,其特征在于填充绳本体是由相互间隔分布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构成;在与大截面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上,小截面部分的边界位于大截面部分的边界之内且小截面部分的面积与大截面部分的面积之比为[40%,85%];大截面部分的长度L1≥3000mm,小截面部分的长度L2的范围为[10mm,1000mm];所述填充绳本体是采用复合材料制成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揭示了采用该填充绳的光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间隙式填充绳与原有填充绳相比,使用的材料更少、韧性更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缆与现有技术的光缆相比较,性能相当、成本更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隙式填充绳及采用该填充绳的光缆
本技术属于光缆
,尤其是涉及层绞式光缆用间隙式填充绳及采用该填充绳的光缆。
技术介绍
层绞式通信光缆在国内外已被大量应用,国内主要用在电信、联通、移动、广电等运营商的网络中。层绞式光缆通常是由缆芯、护套及可能有的保护层构成的,缆芯位于光缆中央,缆芯中包含松套管,松套管中包含光纤或光纤带;缆芯中可能包含填充绳,有填充绳时,填充绳与松套管一起绞合,绞合的缆芯间隙中填充阻水油膏。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及用途的变化,缆芯间隙中不使用阻水油膏的层绞式光缆的需求量不断攀升。层绞式光缆中,对于芯数较小的光缆中,填充绳的作用是使光缆缆芯相对圆整,从而保证光缆结构的稳定,因此,现有技术中,填充绳都采用圆柱形的塑料制成,对于填充绳使用较多、 或者是填充绳直径较粗的光缆来说,填充绳的耗用量相当大,因此,很不经济。专利号为 ZL200910220927. 5的技术专利中,采用局部中空的填充绳来实现减少填充绳用量的目的,但申请人认为加工不易。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揭示另一种间隙式填充绳,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间隙式填充绳,它是由填充绳本体I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填充绳本体是由相互间隔分布的小截面部分11和大截面部分12构成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一体形成; 在与大截面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上,小截面部分的边界位于大截面部分的边界之内且小截面部分的面积与大截面部分的面积之比为[40%,85%];大截面部分的长度 LI ^ 3000mm,小截面部分的长度L2的范围为[10mm,1000mm];所述填充绳本体是采用包含有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聚丙烯40% 70%、光缆用中密度聚乙烯18% 35%、聚乙烯蜡2% 6%、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 20%。本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揭示一种采用上述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位于中央的中心加强件4、围绕中心加强件以SZ的方式绞合的至少一根松套管2及至少一根间隙式填充绳、包覆在松套管与间隙式填充绳之上的护套层6构成的;松套管、间隙式填充绳与护套层形成的间隙中及中心加强件外具有阻水构件5,松套管中具有至少一根光导纤维3 ;在光缆的任一横截面上,至少具有一个小截面部分。上述所述的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在光缆的任一横截面上具有多个小截面部分时,任意两个小截面部分都不是相邻分布的。上述所述的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纤维为G652型单模光纤或G655型单模光纤或G657型单模光纤或多模光纤。上述所述的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构件的材料为阻水纱或阻水绳。上述所述的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加强件的材料为钢丝或玻璃纤维增加塑料杆。上述所述的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护套层的材料为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本技术中的间隙式填充绳与原有填充绳相比,使用的材料更少、韧性更好;本技术的光缆与现有技术的光缆相比较,性能相当、成本更低。附图说明图图图图图图图图图是本技术间隙式填充绳的一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是图I的左视图。是本技术光缆的实施实例I 是本技术光缆的实施实例2 是本技术光缆的实施实例3 是本技术光缆的实施实例4 是本技术光缆的实施实例5 是本技术光缆的实施实例6 是本技术光缆的实施实例7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 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 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 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 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 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 的横截面处的主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实例1、2为本技术间隙式填充绳的实施例;实施实例3 9为本技术光缆的实施例。实施实例I请见图I和图2,间隙式填充绳,它是由填充绳本体I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填充绳本体是由相互间隔分布的小截面部分11和大截面部分12构成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一体形成;在与大截面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上,小截面部分的边界位于大截面部分的边界之内且小截面部分的面积与大截面部分的面积之比为40% ;大截面部分的长度Ll=8000mm,小截面部分的长度L2=1000_ ;所述填充绳本体是采用包含有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聚丙烯50%、光缆用中密度聚乙烯24%、聚乙烯蜡6%、线性低密度聚乙烯20%ο实施实例2请见图I和图2,间隙式填充绳,它是由填充绳本体I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填充绳本体是由相互间隔分布的小截面部分11和大截面部分12构成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一体形成;在与大截面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上,小截面部分的边界位于大截面部分的边界之内且小截面部分的面积与大截面部分的面积之比为85% ;大截面部分的长度Ll=3000mm,小截面部分的长度L2=800mm ;所述填充绳本体是采用包含有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聚丙烯60%、光缆用中密度聚乙烯25%、聚乙烯蜡5%、线性低密度聚CN 202735562 U书明说3/4页乙烯10% ο经过反复试验,申请人发现符合以下条件的填充绳都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间隙式填充绳,它是由填充绳本体I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填充绳本体是由相互间隔分布的小截面部分11和大截面部分12构成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一体形成;在与大截面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上,小截面部分的边界位于大截面部分的边界之内且小截面部分的面积与大截面部分的面积之比为[40%,85%];大截面部分的长度LI ^ 3000mm,小截面部分的长度L2的范围为[10mm, 1000mm];所述填充绳本体是采用包含有以下组分及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的聚丙烯40% 70%、光缆用中密度聚乙烯18% 35%、聚乙烯蜡2% 6%、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 20%。实施实例3请见图3,一种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位于中央的中心加强件4、围绕中心加强件以SZ的方式绞合的一根松套管2及四根间隙式填充绳、包覆在松套管与间隙式填充绳之上的护套层6构成的;松套管、间隙式填充绳与护套层形成的间隙中及中心加强件外具有阻水构件5,松套管中具有至少六根光导纤维3 ;在光缆的横截面上,具有一个小截面部分11 ;小截面部分与松套管之间间隔有一间隙式填充绳;该横截面上具有三个大截面部分12。实施实例4·请见图4,一种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基本同实施实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光缆的横截面上,一个小截面部分11与松套管相邻且位于松套管右侧。实施实例5请见图5,一种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基本同实施实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光缆的横截面上,一个小截面部分11与松套管相邻且位于松套管左侧。实施实例6请见图6,一种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基本同实施实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光缆的横截面上,一个小截面部分11位于实施实例3中的小截面部分的左侧。实施实例7请见图7,一种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基本同实施实例3,不同之处在于在光缆的横截面上,具有二个小截面部分11,且二个小截面部分的中间间隔有一根间隙式填充绳。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间隙式填充绳,它是由填充绳本体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填充绳本体是由相互间隔分布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构成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一体形成;在与大截面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上,小截面部分的边界位于大截面部分的边界之内且小截面部分的面积与大截面部分的面积之比为[40%,85%];大截面部分的长度L1≥3000mm,小截面部分的长度L2的范围为[10mm,10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间隙式填充绳,它是由填充绳本体构成的,其特征在于填充绳本体是由相互间隔分布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构成的,小截面部分和大截面部分一体形成;在与大截面部分轴线相垂直的平面内的投影上,小截面部分的边界位于大截面部分的边界之内且小截面部分的面积与大截面部分的面积之比为[40%,85%];大截面部分的长度LI > 3000mm,小截面部分的长度L2的范围为[10mm, 1000mm]。2.一种具有间隙式填充绳的层绞式光缆,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位于中央的中心加强件、 围绕中心加强件以SZ的方式绞合的至少一根松套管及至少一根权利要求I所述的间隙式填充绳、包覆在松套管与间隙式填充绳之上的护套层构成的;松套管、间隙式填充绳与护套层形成的间隙中及中心加强件外具有阻水构件,松套管中具有至少一根光导纤维;在光缆的任一横截面上,至少具有一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群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粤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