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评价重质油混合稳定性及相关助剂效能的装置。技术背景对重质油胶体稳定性的研究,经常采用加入溶剂的方法以测定其中浙青质的聚沉的起始点,作为表征体系胶体稳定性的参数。常用的方法有(I)电导率法,通过不断向原油中加入正庚烷,并准确测定混合物的电导率,用重量分析法得出了不同条件下沉积物的含量。其测定电导率的实验不够完善,不能细致地反映体系电导率变化的情况;重量分析法中数据的回归也存在着某些欠缺。(2)分光光度法,采用向浙青质-甲苯溶液中滴加正庚烷,在740nm处测量溶液的透光率。但由于原油透明度和光源问题,其适用性受到一定限制。加拿大阿尔贝塔大学的A. P. Watkinson研制了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动态循环中试测试方法(A. P. Watkinson Energy&Fuels, 2000, (14) :64-69),但是其主要针对的是 API 度较大(APIo大于15)的相对轻质油品。因此一些装置条件,例如反应测试区流体通过的管道实际半径仅为2. 3mm,对于高粘度易沉积生焦的重质油(APIo小于12)包括超稠油并不适用。而且由于其壁温较低,测试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评价重质油混合稳定性及相关助剂效能的装置,由原料罐、高温油泵、预热段、反应器、冷却装置、双体接收器、和测试系统、阀门和管线组成;其特征在于:原料罐罐底通过管线和阀门与高温油泵输入端连接,高温油泵的输出端与预热段连接,预热段与反应器连接,反应器通过三通与冷却装置连接,冷却装置与双体接收器连接,双体接收器通过连接管线和阀门与原料罐上部连接;反应器内设有温度探测管,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反应器外壁设有对应的温度探测管,温度探测管与测试系统的转化器连接,原料罐、预热段、反应器内部上下端、冷却装置和双体接收器均设有温度控制和温度监测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评价重质油混合稳定性及相关助剂效能的装置,由原料罐、高温油泵、预热段、反应器、冷却装置、双体接收器、和测试系统、阀门和管线组成;其特征在于原料罐罐底通过管线和阀门与高温油泵输入端连接,高温油泵的输出端与预热段连接,预热段与反应器连接,反应器通过三通与冷却装置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宗贤,郭爱军,蔺爱国,陈坤,王齐,于志敏,闫灿灿,杨普江,刘东,沐宝泉,付兴国,张艳梅,薛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