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主要是在阀体上分布连有的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内分别转动连有阀芯,阀芯底部端面水流道孔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水流道孔转向连通;阀体进水孔分别与第一、第三阀芯腔底部端面进水流道孔连通;阀体排污水孔与第三阀芯腔底部端面排污水流道孔连通;阀体出水孔与第二阀芯腔底部端面出水流道孔连通;阀体第一、第二上布水孔和第一、第二下布水孔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和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连通。既可控制两只水处理罐同时向外输出过滤水;又可交替控制一只水处理罐在连续向外输出过滤水的同时,另一只水处理罐进行再生清洗,减少了水处理阀的使用数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处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现有技术中的多路水处理阀,其结构通常是在阀体内设有单个阀芯来转向控制进行水处理工作。由于多路水处理阀与水处理罐连接工作一定时间后,需要间断关闭阀体出水孔停止向外输出过滤水,待对水处理罐内的滤料存积的杂质污物进行再生清洗后,方可开启出水孔向外输出过滤水。为解决间断停止向外输出过滤水的不足,企业通常是采用单体水处理阀与单只水处理罐连接成两组或多组水处理装置,进行交替工作来弥补水处理阀向外输出过滤水的间断。所述两组或多组水处理装置的连接使用,明显地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旨在工作时既可进行向外输出过滤水,又可控制在连续向外输出 过滤水的同时进行再生清洗工作,以减少水处理阀的使用数量,实现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主要由阀体和在阀体上设有水孔对应与阀体内腔水流道孔连通构成;它是在所述阀体上分布连有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在所述的阀芯腔内分别转动连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底部端面水流道孔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水流道孔转向连通;所述阀体的进水流道孔分别与第一、第三阀芯腔底部端面进水流道孔连通;所述阀体的排污水流道孔与第三阀芯腔底部端面排污水流道孔连通;所述阀体的出水流道孔与第二阀芯腔底部端面出水流道孔连通;所述阀体的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和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和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连通。本技术通过采取上述结构,工作时,单体水处理阀分别与两只水处理罐连接使用,通过先后转动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内的阀芯,使其阀芯底部端面水流道孔各自对应与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底部端面水流道孔转向连通。既可实现同时控制两只水处理罐向外输出过滤水;又可交替控制一只水处理罐在连续向外输出过滤水的同时,另一只水处理罐进行再生清洗工作,有效地减少了现有技术中水处理阀的使用数量,明显地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例多路水处理过滤阀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I中A-A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阶梯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图I中B-B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局部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图I中C-C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图2中D-D向阀芯端面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图2中E-E向阀芯端面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图2中F-F向阀芯端面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图I中阀体去除第一、第二、第三阀芯的视图;图9为本技术图2中G-G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图2中H-H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11为本技术图2中I-I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图2中J-J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二种实施例多路水处理逆流再生软化阀的主视图;图14为本技术图13中Al-Al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阶梯剖视图;图15为本技术图13中Bl-Bl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16为本技术图14中Fl-Fl向阀芯端面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17为本技术图13中阀体去除第一、第二、第三阀芯的视图;图18为本技术图14中Gl-Gl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19为本技术图14中Hl-Hl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20为本技术图15中Kl-Kl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21为本技术第三种实施例多路水处理浮动床软化阀的主视图;图22为本技术图21中A2-A2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阶梯剖视图;图23为本技术图21中B2-B2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24为本技术图22中D2-D2向阀芯端面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25为本技术图22中E2-E2向阀芯端面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26为本技术图22中F2-F2向阀芯端面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27为本技术图21中阀体去除第一、第二、第三阀芯的视图;图28为本技术图22中G2-G2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29为本技术图23中K2-K2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30为本技术图22中H2-H2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31为本技术图22中12-12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剖视图;图32为本技术图I与第一、第二水处理罐连接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3为本技术图32连接第一水处理罐15的A3-A3向阶梯剖视图;图34为本技术图32中B3-B3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局部剖视图;图35为本技术图32中C3-C3向阀体内腔水流道孔的局部剖视图;图36为本技术图32中连接第二水处理罐16的K3-K3向剖视图;图37为本技术图36中第二上、下布水孔5、7的L3-L3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图I-图12所示。这种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主要由阀体和在阀体上设有水孔对应与阀体内腔水流道孔连通构成;它是在所述阀体上分布连有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11、12、13 ;在所述的阀芯腔内分别转动连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底部端面水流道孔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水流道孔转向连通;所述阀体的进水流道孔I分别与第一、第三阀芯腔11、13底部端面进水流道孔I连通;所述阀体的排污水流道孔3与第三阀芯腔13底部端面排污水流道孔3连通(图4、图8所示);所述阀体的出水流道孔2与第二阀芯腔12底部端面出水流道孔2连通;所述阀体的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对应与第一、第三阀芯腔11、13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连通;所述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6、7对应与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11、12、13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6、7连通(图2-图12所示)。构成了多路水处理过滤阀。实施例二,图13-图20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在于在所述阀体上设有盐阀第一、第二水流道孔8、9(图20所示),所述盐阀第一水流道孔8与第一阀芯腔11底部端面盐阀第一水流道孔8连通,所述盐阀第二水流道孔9与第二阀芯腔12底部端面盐阀第二水流道孔9连通( 图17所示);在所述盐阀第二水流道孔9上连通有吸盐水孔10(图15所示)。分别置换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11、12、13内的阀芯,使其阀芯底部端面水流道孔各自对应与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底部端面水流道孔转向连通(图16所示)。构成了多路水处理逆流再生软化阀。实施例三,图21-图3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相同之处不再赘述。其不同在于在所述阀体上设有盐阀第一、第二水流道孔8、9 (图29所示),所述盐阀第一水流道孔8与第一阀芯腔11底部端面盐阀第一水流道孔8连通,所述盐阀第二水流道孔9与第二阀芯腔12底部端面盐阀第二水流道孔9连通(图27所示);在所述盐阀第二水流道孔9上连通有吸盐水孔10 (图23所示);所述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对应与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11、12、13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连通(图27所示);所述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6、7对应与第一、第三阀芯腔11、13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主要由阀体和在阀体上设有水孔对应与阀体内腔水流道孔连通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上分布连有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11、12、13);在所述的阀芯腔内分别转动连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底部端面水流道孔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水流道孔转向连通;所述阀体的进水流道孔(1)分别与第一、第三阀芯腔(11、13)底部端面进水流道孔(1)连通;所述阀体的排污水流道孔(3)与第三阀芯腔(13)底部端面排污水流道孔(3)连通;所述阀体的出水流道孔(2)与第二阀芯腔(12)底部端面出水流道孔(2)连通;所述阀体的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和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6、7)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和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主要由阀体和在阀体上设有水孔对应与阀体内腔水流道孔连通构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阀体上分布连有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11、12、13);在所述的阀芯腔内分别转动连有阀芯,所述阀芯的底部端面水流道孔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水流道孔转向连通;所述阀体的进水流道孔(I)分别与第一、第三阀芯腔(11、13)底部端面进水流道孔(I)连通;所述阀体的排污水流道孔(3)与第三阀芯腔(13)底部端面排污水流道孔⑶连通;所述阀体的出水流道孔⑵与第二阀芯腔(12)底部端面出水流道孔(2)连通;所述阀体的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和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6、7)对应与阀芯腔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和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三阀芯的多路水处理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的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对应与第一、第三阀芯腔(11、13)底部端面第一、第二上布水流道孔(4、5)连通;所述第一、第二下布水流道孔(6、7)对应与第一、第二、第三阀芯腔(11、12、13)底部端面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承丰,刘广庆,孟凡刚,于磊,于恒波,孙绍杰,姜磊祥,
申请(专利权)人:龙口市海丰环境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