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824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5:47
一种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在缸体的两端分布着前端面和后端面,后端面铸有起动机安装孔,起动机安装孔靠近缸体顶面,起动机安装孔周边分布有安装螺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缸体整体铸造后加工的起动机安装孔安装精度高,避免了起动机的二次装配,去除了二次安装过程中的固定支架的安装,减少的安装子零件的数量,缩小了发动机的体积,降低了发动机的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避免了现有独立安装起动机时产生的装配间隙,缩小了起动机皮带正常运行中的磨损量,有效杜绝了发动机在后续运转过程螺栓松动而导致的传动损失及噪音等故障,降低了发动机的故障率,提高了发动机的稳定。(*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
,具体是一种发动机的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市场对发动机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随着国家区域性经济的平稳发展,短、中途物流运输需求和城际客运交通的发展,商用车市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大功率柴油机在运行过程中,各运动零件均以一定的力作用在另一个零件上,并且发生高频的相对运动,零件表面必然要产生摩擦,加速零件磨损。目前发动机上均采用独立安装起动机的方式,通过安装在缸体侧面的支架将起动机固定在发动机本体上,虽然性能可基本满足发动机正常运转要求,但存在如下弊端。I、通过安装支架固定起动机的安装方式增加了发动机子零件的数量,较多的零件会导致较多的供应商管理,浪费较多的生产周期和人员,导致产品的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劳动生产率;且对于最终的使用客户而言,在维护、修理方面耗时严重,费用较高。2、由于起动机通过支架固定在缸体上,发动机正常运转时的,加大了相对运动零件的磨损,特别是在工况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发动机震动较大时,容易造成安装螺栓松动等问题,支架与缸体之间日益松旷,加大了漏油及噪音的风险,增加了后期维护的成本和故障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以实现提高发动机性能稳定性,降低成本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缸体的两端分别为前端面和后端面,在后端面上铸有起动机安装孔,起动机安装孔周围分布有安装螺纹孔。本技术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由于采用集成起动机安装孔的结构,发动机外部整体结构相对减小6_8%,从而大大的降低了整个发动机的体积。2、由于采用集成起动机安装孔结构,不需要使用外部过渡件进行连接,去除了二次安装过程中的固定支架的安装,减少的安装子零件的数量,降低了发动机的装配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3、缸体整体铸造后加工的起动机安装孔安装精度高,避免了现有独立安装起动机时产生的装配间隙,缩小了起动机皮带正常运行中的磨损量,降低了后续发动机运行维护的成本和故障率。4、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避免了起动机的独立安装,有效杜绝了发动机在后续运转过程螺栓松动而导致的传动损失及噪音等故障,降低了发动机的故障率,提高了发动机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端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图2所不,在缸体的两端分布着如端面I和后端面2,后端面2预铸有起动机安装孔3,起动机安装孔3靠近缸体顶面4,起动机安装孔3周边分布着安装螺纹孔5, 安装时将起动机装配在起动机安装孔3内,利用安装螺纹孔5安装固定。工作时,安装在缸体上的起动机将蓄电池的机械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的启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两端分布着前端面(1)和后端面(2),后端面(2)铸有起动机安装孔(3),起动机安装孔(3)靠近缸体顶面(4),起动机安装孔(3)周边分布有安装螺纹孔(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起动机安装孔的缸体,其特征在于在缸体的两端分布着如端面(I)和后端面(2),后端面(2)铸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江涛柯小松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源朗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