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外胶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7802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玻外胶条,包括胶条主体,还包括设于胶条主体上侧的安装引导部、设于胶条主体上侧右端的定位脚以及设于胶条主体下侧的多个脚齿,所述脚齿包括左侧脚齿、右侧脚齿和两个中间脚齿,所述左侧脚齿与中间脚齿之间形成有上凹直线I,右侧脚齿与中间脚齿形成有上凹直线II,所述上凹直线I的高度比上凹直线II的高度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密封效果好且安装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门窗框体与玻璃之间的密封胶条,尤其涉及一种玻外胶条
技术介绍
现代门窗技术中,门窗框体和玻璃间均设置有密封胶条,一方面起防水、防风及防噪的密封作用,一方面起固定玻璃、防止玻璃与门窗框体之间出现刚性接触碰撞而损坏或产生噪音的作用。按胶条设置位置的不同,一般把设置于屋外侧的胶条称为玻外胶条,把设置于屋内侧的胶条称为玻内胶条。安装时,一般先把玻外胶条在门窗框体上固定好,再把玻璃定好位,然后再把玻内胶条通过玻璃和门窗框体间的间隙挤压到位。一般玻外胶条包括胶条主体、设于胶条主体上侧的密封部分和设于胶条主体下侧的向右下方突出的锯齿状构成的安装部位,玻外胶条一般均采用穿条和压条两种形式定位。 图I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玻外胶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尾部的设计通常由几个圆弧形构成,不能与门窗框体实现密实的双侧接触卡接,定位稳定性及整体密封性不能得到可靠保证,此外最外侧锯齿与中间脚齿构成的直线与内侧的锯齿齐平,不便于玻外胶条在门窗框体和玻璃缝隙间的挤入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玻外胶条,其能与门窗框体实现密实的双侧接触卡接,定位稳定可靠且安装容易。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玻外胶条,包括胶条主体,还包括设于胶条主体上侧的安装引导部、设于胶条主体上侧右端的定位脚以及设于胶条主体下侧的多个脚齿,所述脚齿包括左侧脚齿、右侧脚齿和两个中间脚齿,所述左侧脚齿与中间脚齿之间形成有上凹直线I,右侧脚齿与中间脚齿形成有上凹直线II,所述上凹直线I的高度比上凹直线II的高度低。左侧脚齿与中间脚齿构成的直线低于右侧锯齿与中间脚齿之间连接的直线,这样设计的结构可以提高作为玻外胶条和玻璃间主要密封部位的右侧脚齿的尾部与玻璃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密封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脚齿的断面尺寸从上端到尾部由大逐渐变小,所述左侧脚齿、右侧脚齿和中间锯齿的尾端均为呈向下凸的圆弧形,所述左侧脚齿及中间锯齿的尾端圆弧直径相等,其直径为l(Tl4mm,圆心角设为100^150°之间;所述右侧脚齿的尾端圆弧直径设为12 16mm,圆心角设为150^170°。四个脚齿自尾部向上尺寸逐渐增大,其刚性也逐渐变大,安装时对门窗框体的形变适应性好,尾部设置为圆弧形,可以确保脚齿与玻璃之间有良好的接触,增大密封的可靠性。右侧脚齿与左侧脚齿之间的尺寸尺寸差别,可以进一步确保作为玻外胶条和玻璃间主要密封部位的右侧脚齿尾部与玻璃间的紧密接触,提高密封性能。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引导部与定位脚之间形成有一个定位槽。定位槽的两边借用胶条的弹性与设置于门窗框体榫头实行双侧密实接触卡接,牢靠而不易脱落,可以提高门窗的防风防水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安装引导部的上端两侧设有突出部。在胶条安装好后,突出部可以防止胶条脱离。作为优选,所述定位脚的头部呈向外凸的圆弧状。作为优选,所述右侧脚齿的右侧边与定位脚的右侧边共圆弧。将右侧脚齿的右侧边与定位脚的右侧边设置成共圆弧,这样便于加工制造。作为优选,所述右侧脚齿的长度比左侧脚齿和中间脚齿的长度长。本优选方案,可以减小安装时的挤塞阻力,提高安装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结构合理,密封效果好且安装方 便。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一种玻外胶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门窗框体,2—玻外胶条,3—玻璃,4一胶条主体,5—定位脚,6—右侧脚齿,7—上凹直线II,8—中间脚齿,9一上凹直线1,10一左侧脚齿,11一突出部,12一安装引导部,13—定位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2所示的一种玻外胶条,包括胶条主体4,还包括设于胶条主体4上侧的安装引导部12、设于胶条主体4上侧右端的定位脚5以及设于胶条主体4下侧的多个脚齿,所述脚齿包括左侧脚齿10、右侧脚齿6和两个中间脚齿8,所述左侧脚齿10与中间脚齿8之间形成有上凹直线19,右侧脚齿6与中间脚齿8形成有上凹直线117,所述上凹直线19的高度比上凹直线117的高度低。在所述安装引导部12与定位脚5之间形成有一个定位槽13,所述安装引导部12的上端两侧设有突出部11,所述定位脚5的头部呈向外凸的圆弧状。所述脚齿的断面尺寸从上端到尾部由大逐渐变小,所述左侧脚齿、右侧脚齿和中间锯齿的尾端均为呈向下凸的圆弧形,所述左侧脚齿及中间锯齿的尾端圆弧直径相等,其直径为l(Tl4mm,圆心角设为10(Tl50°之间;所述右侧脚齿的尾端圆弧直径设为12 16mm,圆心角设为150° 170°。较佳地,本技术中所述的左侧脚齿10与中间脚齿8的尾端圆弧直径为10mm,圆心角为145° ;所述的右侧脚齿6的尾端圆弧直径为14_,圆心角为165°。较佳地,所述右侧脚齿6的右侧边与定位脚5的右侧边共圆弧;所述右侧脚齿6的长度比左侧脚齿10和中间脚齿8的长度长。安装时,一般先把玻外胶条2在门窗框体I上固定好,再把玻璃3定好位,然后再把玻内胶条4对准玻璃3和门窗框体I间的间隙,然后向左推挤玻内胶条,直到挤压到位。此时,玻外胶条的定位脚与门窗框体上的槽口紧密贴紧,增加了玻外胶条定位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提高了门窗的整体密封性。四个脚齿的尾端与玻璃表面紧密挤压贴合,形成四条密封道,可以提高门窗与玻璃之间的防风防水的可靠性;同时左侧脚齿10与中间脚齿8构成的直线低于右侧锯齿6与中间脚齿8之间连接的直线,这样设计的结构可以提高作为玻外胶条和玻璃间主要密封部位的右侧脚齿6的尾部与玻璃之间的接触压力,从而提高密封的可靠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玻外胶条,包括胶条主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胶条主体(4)上侧的安装引导部(12)、设于胶条主体(4)上侧右端的定位脚(5)以及设于胶条主体(4)下侧的多个脚齿,所述脚齿包括左侧脚齿(10)、右侧脚齿(6)和两个中间脚齿(8),所述左侧脚齿(10)与中间脚齿(8)之间形成有上凹直线I(9),右侧脚齿(6)与中间脚齿(8)形成有上凹直线II(7),所述上凹直线I(9)的高度比上凹直线II(7)的高度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玻外胶条,包括胶条主体(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胶条主体(4)上侧的安装引导部(12)、设于胶条主体(4)上侧右端的定位脚(5)以及设于胶条主体(4)下侧的多个脚齿,所述脚齿包括左侧脚齿(10)、右侧脚齿(6)和两个中间脚齿(8),所述左侧脚齿(10)与中间脚齿(8)之间形成有上凹直线I (9),右侧脚齿(6)与中间脚齿(8)形成有上凹直线II (7),所述上凹直线I (9)的高度比上凹直线II (7)的高度低。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玻外胶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齿的断面尺寸从上端到尾部由大逐渐变小,所述左侧脚齿(10)、右侧脚齿(6)和中间锯齿(8)的尾端均为呈向下凸的圆弧形,所述左侧脚齿(10)及中间锯齿(8)的尾端圆弧直径相等,其直径为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依潘维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新安东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