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37131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包括内室、蓄能风道系统,内室包括前蓄热墙、后蓄热墙、左蓄热墙和右蓄热墙围成,前蓄热墙与蓄能风道系统通过风门连通;蓄能风道系统包括前面墙体、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围成,前面墙体由透明玻璃板构成,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由绝热板构成;结合了两种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安装简易,适合于工厂大批量生产以及旧楼改造;在安装上注重与建筑一体化,保持建筑立面美观,其模块封装盒实现模块化分体式相变墙对于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的应用有着应用推广的现实意义,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写字楼、医院、住宅等建筑,对于旧楼改造项目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
本技术涉及自然能源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
技术介绍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世界一次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降低能耗、利用自然能源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而在建筑节能领域,新兴的太阳能通风技术与相变蓄能技术,具有利用自然冷源/ 热源、降低建筑供冷/供热负荷、增加室内舒适性的优势,前景广阔。采用太阳能通风技术的建筑,能够利用太阳能源进行免费通风,同时避免了因日射负荷导致的室内温度过高,这一技术在具体应用时却出现了一些技术瓶颈。被动式太阳能通风技术严重依赖于具有一定随机性的太阳能,在日间日照强度太大,太阳能能量过余时,室内通风量比设计要求要高,造成夏季室内热负荷增大,太阳能能能源的浪费。在日照强度不高的时间以及太阳能能源匮乏的夜间,太阳能通风系统则会出现无法达到室内必要所需的通风量的问题,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同时现阶段成型的太阳能通风技术无法适应建筑在不同季节的通风/降温/采暖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利用蓄能风道系统和模块封装盒的蓄热墙相结合,使室内温度变化平缓、稳定,不易受室外温度影响,可以适应冬季、夏季以及过渡季节对于温度、通风的需求,具有经济节能的优势,宏观上具有电网的削峰填谷错峰功能。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包括内室、蓄能风道系统, 所述内室包括前蓄热墙、后蓄热墙、左蓄热墙和右蓄热墙围成,所述前蓄热墙与蓄能风道系统通过风门连通;所述蓄能风道系统包括前面墙体、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围成,前面墙体由透明玻璃板构成,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由绝热板构成。所述蓄能风道系统的后面墙体内侧还增设有集热层和蓄热层。所述蓄热墙包括框架、模块封装盒,所述框架由多个纵横排列的方格构成,所述模块封装盒活动设置于该方格内,模块封装盒内充装有相变材料。所述内室的前蓄热墙、后蓄热墙、左蓄热墙和右蓄热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风门;所述蓄能风道系统的前面墙体、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风门。所述框架由铝合金或者木材或其他材料制成,所述模块封装盒由合金材料制成; 所述绝热板为玻璃纤维板。所述集热层为铜板,铜板的表面增设黑色涂层。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优点及效果在于,结合了两种被动式建筑节能技术,即蓄能风道系统和蓄热墙两者通过风口的结合,蓄热墙包括框架、模块封装盒,框架由多个纵横排列的方格构成,模块封装盒活动设置于该方格内,模块封装盒内充装有相变材料,模块封装盒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更换不同的相变材料。设计灵活,可适用于不同季节; 安装简易,适合于工厂大批量生产以及旧楼改造;在安装上注重与建筑一体化,保持建筑立面美观,同时安装简易,其模块封装盒实现模块化分体式相变墙对于相变材料在建筑节能的应用有着应用推广的现实意义,可以广泛推广应用于写字楼、医院、住宅等建筑,对于旧楼改造项目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侧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蓄热墙结构示意图,仅示意了部分模块封装盒。图4为本技术夏季通风运行模式图。图5为本技术冬季采暖内循环运行模式图。图6为本技术冬季采暖新风运行模式图。图7为本技术过渡季节通风运行模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具体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I 3所示。本技术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包括内室I、蓄能风道系统2,所述内室I包括前蓄热墙1-1、后蓄热墙1-4、左蓄热墙1-2和右蓄热墙1-3围成,所述前蓄热墙1-1与蓄能风道系统2通过风门3连通;所述蓄能风道系统2包括前面墙体2-1、后面墙体2-4、左面墙体2-2、右面墙体2-3围成,前面墙体2_1由透明玻璃板构成,后面墙体2-4、左面墙体2-2、右面墙体2-3由绝热板构成,绝热板米用普通玻璃纤维板。所述蓄能风道系统2的后面墙体2-4内侧还增设有集热层2-5和蓄热层2_6。所述内室I的蓄热墙(即前蓄热墙1-1、后蓄热墙1-4、左蓄热墙1-2和右蓄热墙 1-3)每一块都包括框架1-5、模块封装盒1-6,所述框架1-5由多个纵横排列的方格构成,所述模块封装盒1-6活动设置于该方格内,模块封装盒1-6内充装有相变材料。所述内室的前蓄热墙、后蓄热墙、左蓄热墙和右蓄热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风门3 (部分风门在附图中未示出)。所述蓄能风道系统的前面墙体2-1、后面墙体2-4、左面墙体2-2、右面墙体2_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开有至少一个风门(部分风门在图I中未示出)。所述框架1-5由招合金、木材或其他材料制成,所述模块封装盒1-6由合金材料制成。所述集热层2-5采用铜板,铜板的表面增设黑色涂层,便于吸热。图2、图4至图6中标号4为墙顶,标号5为墙底(也称地基)4图4为夏季的通风工作方式,并且假设白天室外温度达到全天供冷高峰温度 340C,夜晚室外温度最低降26 °C。风门3的A风门、C风门、D风门、E风门、F风门开启,风门B关闭。在白天,蓄能风道系统2内集热层2-5接收到太阳照射的能量,温度逐渐上升产生高温,热量一部分存储于封装在蓄热层2-6内,另一部分加前面墙体2-1 (透明玻璃板)和集热层2-6之间间隙中空气,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减少上升。造成蓄能风道系统2下侧形成负压,内室I的空气被迫通过风门3的D风门从内室I压向蓄能风道系统2。蓄能风道系统 2内部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蓄能风道系统2上侧造成正压,被迫通过风门3的A风门吹向室外。内室I内的空气流向蓄能风道系统2内后造成内室产生负压,室外新风在负压条件下自动压入内室I。内室I的模块封装盒1-6内充装有相变材料,其相变点在28°C左右。相变材料受热融化,吸收热量,从而达到降低、延缓了内室温度的上升,达到降低日间高峰的空调负荷等目的。在夜间,蓄热层2-5内的相变蓄热材料温度高于前面墙体2-1和空气隙的温度。此时蓄热层2-5释放出热量,加热蓄能风道系统2内部空气,发生“烟 ”效应,维持内室I气流循环。使蓄能风道系统2在夜间或者缺乏太阳的时间内仍然能正常运行。在冬季可采用图5、图6的风门开启形式,以实现更佳的节能效果,原理和夏季工况大致相同。如图5、图6所示为冬季通风/采暖工作方式可分为内循环模式如图5 (风门3 的A风门、B风门、E风门、F风门开启,C风门、D风门关闭)。新风模式如图6 (B风门、C风门、F风门开启,A风门、D风门、E风门关闭)。内循环模式的日间,集热层2-5吸收太阳辐射逐渐升温,高温时蓄能风道系统2内产生“烟囱”效应,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并在蓄能风道系统2下侧产生负压。经太阳加热后的空气流回内室I时房间空气变暖。新风模式的日间, 集热层2-5吸收太阳辐射逐渐升温,高温时蓄能风道系统2内产生“烟囱”效应,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并在蓄能风道系统2下侧产生负压。另一部分存储于蓄热层2-6内。室外温度较低的新鲜空气经过蓄能风道系统2加热流入内室I。内室浑浊空气在蓄能风道系统2所产生的正压通过F风门压至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室、蓄能风道系统,所述内室包括前蓄热墙、后蓄热墙、左蓄热墙和右蓄热墙围成,所述前蓄热墙与蓄能风道系统通过风门连通;所述蓄能风道系统包括前面墙体、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围成,前面墙体由透明玻璃板构成,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由绝热板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室、蓄能风道系统,所述内室包括前蓄热墙、后蓄热墙、左蓄热墙和右蓄热墙围成,所述前蓄热墙与蓄能风道系统通过风门连通;所述蓄能风道系统包括前面墙体、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围成,前面墙体由透明玻璃板构成,后面墙体、左面墙体、右面墙体由绝热板构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风道系统的后面墙体内侧还增设有集热层和蓄热层。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蓄能太阳能结合模块化分体式相变房屋节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墙包括框架、模块封装盒,所述框架由多个纵横排列的方格构成,所述模块封装盒活动设置于该方格内,模块封装盒内充装有相变材料。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凯刘超鹏王源霞巫江虹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