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335138 阅读:5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它布置在储罐内,包括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连接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一端与凝结水出口管道连接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及设置在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与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之间的至少二个蒸汽加热器管束和一个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且各加热器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成一整体加热系统;所述各加热器管束均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集合分布管和至少二根横向支管,且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出口或凝结水进、出口;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在每相邻两加热器管束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避免了加热器结构死区,充分利用了热源,提高蒸汽加热热效率,进一步提高加热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可批量制造,实现现场模块化安装。(*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储罐加热装置,特别指一种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
技术介绍
在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经常采用储罐储存原料介质或者成品介质,由于介质的自身特性和生产、储存或运输等操作需求,要求介质保持一定的流动性或者以某固定的温度,常常需要采用加热装置来达到相应的要求,最广泛最实用的就是采用蒸汽或者其他热源介质通过加热管实现操作需求。目前国内外储罐通常采用的加热器大致分为三种水平式(蛇形)蒸汽加热器、老式加热器管束、改进型加热器管束。水平式(蛇形)加热器蒸汽和凝结水无法实现汽液有效分离而容易产生“水击”;老式加热器管束解决了 “水击问题”,但却存在集汽或积液死区,集汽死区蒸汽滞留,引起蒸汽流通不畅,且该部分蒸汽局部冷却后反而吸收蒸汽热量形成热量不能合理利用的死区,积液死区存在永久积液,冷凝7jC无法排净,从而又进入“蒸汽加热冷凝水的热量死循环中”,且在焊接工艺上也存在不足;改进型加热器正好解决了老式加热器部分问题。虽然加热器管束经历了几代更新,也解决了老式加热器中存在的诸多不足,但是更趋合理的结构设计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一种新结构、新制造工艺的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布置在储罐内的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包括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连接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一端与凝结水出口管道连接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及设置在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与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之间的至少二个蒸汽加热器管束和一个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且各加热器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成一整体加热系统;所述各加热器管束均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组集合分布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二根横向支管,且所有连接焊缝均为对接焊缝,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出口或凝结水进、出口 ;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在每相邻两加热器管束之间,包括管束间连接管一和管束间连接管二,其中管束间连接管一设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间连接管二设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本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I、本技术有效避免了加热器结构死区,使加热器内蒸汽流体分布更合理,充分利用热源。2、本技术根据储罐大小和加热面积需求,通过计算合理设置加热器管束位置,实现汽液有效分离的同时,使余下部分的蒸汽实现完全相变,充分利用相变焓值热,使通过加热器的所有蒸汽介质全部以水的状态排除,提高蒸汽加热热效率。3、本技术加热器管束组所有焊缝均为对接焊缝,有效保证加热器制造质量,进一步提闻加热器的使用寿命。4、本技术合理布置加热器管束组在储罐内的位置,使储罐内检修空间增大。而且加热器管束组结构简单,可批量制造,实现现场模块化安装。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蒸汽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I至5可知,本技术布置在储罐内,包括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连接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1,一端与凝结水出口管道连接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及设置在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I与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之间的至少二个蒸汽加热器管束2和一个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3,且各加热器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成一整体加热系统;所述各加热器管束均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组集合分布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二根横向支管,且所有连接焊缝均为对接焊缝,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出口或凝结水进、出口 ;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在每相邻两加热器管束之间,包括管束间连接管一 5和管束间连接管二 6,其中管束间连接管一 5设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间连接管二 6设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本技术所述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I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整体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一 11、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二 12,和设置在两集合分布管之间的至少二根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 ;其中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一 11的上、下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连接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且外侧设置进口与蒸汽进口管道连通;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二 12的上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连接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下锥形口通过等径三通8连通底部的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和管束间连接管二 6,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二 12的外侧还设置蒸汽出口与管束间连接管一 5连通。所述的蒸汽加热器管束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整体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集合分布管一 21、蒸汽集合分布管二 22,和设置在两集合分布管之间的至少二根蒸汽横向支管23 ;两蒸汽集合分布管上部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连接蒸汽横向支管23,下部锥形口通过等径三通8连通蒸汽横向支管23及两端设置的管束间连接管二 6,两蒸汽集合分布管的外侧设置有接口分别连通两端设置的管束间连接管一5。所述的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整体成型或拔制成型的汽液分离集合分布管一 31、汽液分离集合分布管二 32,设置在两集合分布管之间的至少二根汽液分离横向支管33,和设置在两集合分布管底部的一根扩容横向管34 ;两汽液分离集合分布管上部锥形口均通过90度弯头7连接汽液分离横向支管33,下部锥形口均通过异径偏心接头9和等径三通8连通扩容横向管34及两端设置的管束间连接管二 6,两汽液分离集合分布管外侧还设置有接口分别连通两端设置的管束间连接管一 5 ;其中汽液分离集合分布管一 31内部设置有一汽液分布板35。所述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整体成型或拔制成型的凝结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一 41、凝结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二 42,和设置在两集合分布管之间的至少二根凝结水出口横向支管43 ;其中凝结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一 41上端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连接凝结水出口横向支管43,下端锥形口通过等径三通8连通底部凝结水出口横向支管43及管束间连接管二 6,凝结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一 41的外侧还设置有连接管束间连接管一 5的接口 ;凝结水出口集合分布管二 42上端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连接凝结水出口横向支管43,下端锥形口通过等径三通8连通底部凝结水出口横向支管43及凝结水出口管道。所述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I、蒸汽加热器管束2及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的底部横向支管,和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3的底部扩容横向管34通过等径三通8及管束间连接管二 6连接成一体,且各底部横向支管、扩容横向管34和等径三通8的内径底对齐安装;各组加热器管束最上端横向支管与集合分布管均采用90度弯头或顶端横向支管两端煨弯成90度进行过渡连接。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本技术共有四组,所采用的结构主要是两竖立集合分布管之间设置至少四根及以上的横向支管,两竖立集合分布管与最下端横向支管通过异径接头、90度弯头(或等径三通)相连接,两竖立集合分布管与最上端横向支管通过异径接头、90度弯头相互连接。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蒸汽进口端集合分布管与上下锥体、与进出口蒸汽连接部分采用整体成型,集合分布管与上下横向支管之间采用90度弯头过度连接;蒸汽出口端集合分布管整体成型,与上部横向管采用90度弯头过度连接,与下部横向支管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布置在储罐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连接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1),一端与凝结水出口管道连接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及设置在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1)与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之间的至少二个蒸汽加热器管束(2)和一个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3),且各加热器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成一整体加热系统;所述各加热器管束均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组集合分布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二根横向支管,且所有连接焊缝均为对接焊缝,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出口或凝结水进、出口;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在每相邻两加热器管束之间,包括管束间连接管一(5)和管束间连接管二(6),其中管束间连接管一(5)设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间连接管二(6)设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布置在储罐内,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端与蒸汽进口管道连接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1),一端与凝结水出口管道连接的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及设置在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I)与凝结水出口加热器管束(4)之间的至少二个蒸汽加热器管束(2)和一个汽液分离加热器管束(3),且各加热器管束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成一整体加热系统; 所述各加热器管束均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集合分布管,每组集合分布管之间连接有至少二根横向支管,且所有连接焊缝均为对接焊缝,各集合分布管上分别设置有蒸汽进、出口或凝结水进、出口 ; 所述的连接管连接在每相邻两加热器管束之间,包括管束间连接管一(5)和管束间连接管二(6),其中管束间连接管一(5)设置在上方供蒸汽流通,管束间连接管二(6)设置在下部供蒸汽或冷凝水流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进口加热器管束(I)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整体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一(11)、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二(12),和设置在两集合分布管之间的至少二根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其中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一(11)的上、下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连接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且外侧设置进口与蒸汽进口管道连通;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二(12)的上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 )连接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 ),下锥形口通过等径三通(8 )连通底部的蒸汽进口横向支管(13)和管束间连接管二(6),蒸汽进口集合分布管二( 12)的外侧还设置蒸汽出口与管束间连接管一(5)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储罐用蒸汽加热器管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蒸汽加热器管束(2)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整体成型或拔制成型的蒸汽集合分布管一(21)、蒸汽集合分布管二(22),和设置在两集合分布管之间的至少二根蒸汽横向支管(23);两蒸汽集合分布管上部锥形口通过90度弯头(7)连接蒸汽横向支管(23),下部锥形口通过等径三通(8)连通蒸汽横向支管(23)及两端设置的管束间连接管二(6),两蒸汽集合分布管的外侧设置有接口分别连通两端设置的管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成均李芳娟
申请(专利权)人:长岭炼化岳阳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