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余谈阵专利>正文

一种热缩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477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6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缩炉,包括炉体,在炉体的内壁上沿周向布设有保温层,保温层的内壁形成炉体内腔,在炉体的两侧端口分别设有进口缓冲通道和出口缓冲通道;加热管设于炉体内腔的内部;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传动链条及至少两链轮组,每个链轮组包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分别链接于传动链条的两端;风扇组件至少包括风扇电机和风扇,风扇电机设置于炉体外部,风扇设置于炉体内腔中,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与风扇相连接,驱动风扇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小型化、能耗低、热损失小、维护成本低、热收缩效果好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包装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缩炉
技术介绍
热缩炉主要用于塑封包装行业,通过对被包装物进行热缩,使被包装物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紧缩的塑料膜。目前,热缩炉已成为包装行业中常用设备。然而,现有热缩炉目前的使用情况,存在着很多弊端一、占用空间较大,许多热缩炉与封切设备配合使用时,受到很大的影响,只能将其作为一台独立的设备,在人工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连续运行。在非工厂使用的场合,这种热缩炉约束了使用设备的使用空间。二、热量损耗严重,一方面是由于进、出口保温效果不明显,缝隙较大,进、出口的帘布都是使用的单层,在被收缩物进入和穿出时,热空气形成对流情况严重,热损失大部分由此损失。另一方面是热传递,由于热缩炉炉体机构采用钣金的焊接而成,内部与外部连接处较多,而且主要以线和面的形式接触,使得热量传递较多而且速度快,直接导致了炉体外表面温度较高,同时,存在热量损失。三、易损件使用条件恶劣、寿命较短,炉内的传动件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润滑油脂不能长时间保存、易流失,各运动件工作一段时间后就会发出异响,并很快损坏。四、拆装维护不方便,加热管及很多内部运动件直接安装在炉体内部,拆装时不易看清,维护起来费时费力。五、加热管排布不均匀,加热管只有内腔的侧面安装,被收缩物在传输的过程中,底部接触到传送带,接触到的热空气热量不够均匀,收缩后的包装物底部易出现起皱、收缩不均匀,严重影响最终的收缩质量。因此,根据目前热缩炉的使用情况,现有热缩炉的更新换代已属必然,新型的小型化、能耗低、热损失小、维护成本低、热收缩效果好的热缩炉研发已经迫在眉睫。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化、能耗低、热损失小、维护成本低、热收缩效果好的热缩炉。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热缩炉,包括中空的炉体,在所述炉体的内壁上沿周向布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壁形成炉体内腔,在所述炉体的两侧端口分别设有与所述炉体内腔相连通的进口缓冲通道和出口缓冲通道;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的内部;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传动链条及至少两链轮组,所述传动链条沿所述炉体内腔的轴向平行设置且贯穿所述炉体内腔,每个所述链轮组包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主动链轮和所述从动链轮分别链接于所述传动链条的两端;风扇组件,至少包括风扇电机和风扇,所述风扇电机设置于所述炉体外部,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中,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扇相连接,驱动所述风扇转动。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的两侧及底部,所述炉体的外壁对应于所述加热管的安装处开设有加热管拆装窗口,便于加热管拆装或更换。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所述链条传动机构还包括进口支架和出口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进口缓冲通道和所述出口缓冲通道的下侧,在所述进口支架上设有第一链轴,在所述出口支架上设有第二链轴,所述从动链轮通过轴承套装于所述第一链轴上,所述主动链轮套固于所述第二链轴上且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对应设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链轮和驱动链条,所述驱动链轮套固在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驱动链轮通过所述驱动链条与所述第二链轴端部的链轮链接。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所述进口支架相对的两侧上开设有安装长槽,所述第一链轴的两端伸入至所述安装长槽内,所述第一链轴的两端分别插设有调节螺栓,所述第一链轴通过所述调节螺栓的伸缩调节该第一链轴在所述安装长槽中的位置。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在所述传动链条与被收缩物接触面的下侧设有链条托架。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套装于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轴外部,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炉体上开设的安装孔上;联接轴,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输出轴之间,所述联接轴套固于所述输出轴上且该联接轴的前部伸入至所述炉体内腔中;连接块,套接于所述联接轴的前部,所述风扇与所述连接块套接。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在所述固定板上设有衬套,在所述衬套内填充有保温材料。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在所述联接轴的前端设有止旋片。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在所述进口缓冲通道两端和所述出口缓冲通道两端分别设有隔热布。如上所述的热缩炉,其中,在所述进口缓冲通道和所述出口缓冲通道上分别设有光电传感器,在所述炉体内腔中设有热电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I、本技术具有的炉体内部具有保温层构成的炉体内腔,既改善了炉体I内部的保温效果,减小了热损失,又避免了炉体外表面温度过高。2、本技术采用链条传动机构减小了设备体积,便于拆装维护,使用寿命长。3、本技术的风扇组件用于将炉内热空气进行均匀搅拌,加强对流效果,使被收缩物外表面接触更均匀的热空气,达到收缩均匀的效果。4、本技术的加热管设置于炉体内腔的两侧及底部,使得加热管在炉体内腔中分布均匀,提高了包装物的热缩质量。在炉体外壁对应加热管安装处开设有加热管拆装窗口,便于加热管维护更换。5、本技术通过进、出口缓冲通道上设置的双层隔热布,提高了进、出口保温效果,避免被收缩物进入和穿出时热空气形成对流,明显降低了设备的热损耗。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I为本技术热缩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热缩炉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传动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I-炉体;2_加热管;3_链条传动机构;4_风扇组件;5_保温层;6-炉体内腔;7-进口缓冲通道;8_出口缓冲通道;9_链条托架;10-光电传感器;11-热电偶;12-加热管拆装窗口 ;31-传动链条;32-主动链轮;33-从动链轮;34-进口支架;35-出口支架;36_第一链轴;37_第二链轴;38_驱动机构;381-驱动电机;382_驱动链轮;383_驱动链条;39-安装长槽;40_调节螺栓;41-风扇电机;42_风扇;43_固定板;44_联接轴;45_连接块;46_输出轴;47_衬套;48_保温材料;49_止旋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请参考图I、图2,分别为本技术热缩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和侧视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提出的热缩炉,用于对被收缩物进行热缩处理,该热缩炉包括中空的炉体I、加热管2、链条传动机构3、风扇组件4,在炉体I的内壁上沿周向布设有保温层5,保温层5的内壁形成环形的炉体内腔6,既改善了炉体I内部的保温效果,又避免了炉体I外表面温度过高。在炉体I的两侧端口分别设有与炉体内腔6相连通的进口缓冲通道7和出口缓冲通道8,作为被收缩物输入和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炉包括:中空的炉体,在所述炉体的内壁上沿周向布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壁形成炉体内腔,在所述炉体的两侧端口分别设有与所述炉体内腔相连通的进口缓冲通道和出口缓冲通道;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的内部;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传动链条及至少两链轮组,所述传动链条沿所述炉体内腔的轴向平行设置且贯穿所述炉体内腔,每个所述链轮组包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传动链条链接于所述主动链轮和对应的所述从动链轮上;风扇组件,至少包括风扇电机和风扇,所述风扇电机设置于所述炉体外部,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中,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扇相连接,驱动所述风扇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缩炉包括 中空的炉体,在所述炉体的内壁上沿周向布设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内壁形成炉体内腔,在所述炉体的两侧端口分别设有与所述炉体内腔相连通的进口缓冲通道和出口缓冲通道; 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的内部; 链条传动机构,包括至少两根传动链条及至少两链轮组,所述传动链条沿所述炉体内腔的轴向平行设置且贯穿所述炉体内腔,每个所述链轮组包括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所述 传动链条链接于所述主动链轮和对应的所述从动链轮上; 风扇组件,至少包括风扇电机和风扇,所述风扇电机设置于所述炉体外部,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中,所述风扇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风扇相连接,驱动所述风扇转动。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设置于所述炉体内腔的两侧及底部,所述炉体的外壁对应于所述加热管的安装处开设有加热管拆装窗口。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热缩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传动机构还包括 进口支架和出口支架,分别设置于所述进口缓冲通道和所述出口缓冲通道的下侧,在所述进口支架上设有第一链轴,在所述出口支架上设有第二链轴,所述从动链轮通过轴承套装于所述第一链轴上,所述主动链轮套固于所述第二链轴上且所述主动链轮与所述从动链轮对应设置; 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链轮和驱动链条,所述驱动链轮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谈阵王继飞史俊龙
申请(专利权)人:余谈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