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池套膜机,包括用于输送电池的电池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套膜的套膜送料装置、用于将来自套膜送料装置的套膜收缩在来自电池送料装置的电池上的套膜缩胶装置,所述套膜缩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至少两个温度独立控制的恒温热缩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套膜机,由于设置的恒温热缩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恒温热缩炉,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各恒温热缩炉的温度,使得套膜电池能够避免因温度骤升而影响套膜质量,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套膜机,套膜紧实,不会出现套膜褶皱、破裂的问题,套膜质量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电池主体外套设热缩套膜的电池套膜机。
技术介绍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电池的外面套上热缩胶膜。热缩胶膜在套入裸品电池以后需要进行热缩紧固,以使热缩套膜能够与裸品电池紧密结合。现有技术中,生产企业多采用人工处理该工序,采用套膜收缩的作业方式。但这种作业方式效率低,人工成本高。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自动套管机,该机器可以实现自动套胶、切胶、冲放垫片、热 缩等功能。但是,现有的对热缩胶热缩的过程中,其加热过程均采用单独的恒温加热,即套膜时,套膜的加热温度从开始到最后都采用同一温度,这使得电池在经过热缩工序时初始温度过高、受热不均,套膜的质量较差,容易出现套膜褶皱或裂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套膜机,提高套膜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一种电池套膜机,包括用于输送电池的电池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套膜的套膜送料装置、用于将来自套膜送料装置的套膜收缩在来自电池送料装置的电池上的套膜缩胶装置,所述套膜缩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至少两个温度独立控制的恒温热缩炉。优选地,所述套膜缩胶装置包括第一恒温热缩炉以及第二恒温热缩炉,第二恒温热缩炉的炉内温度高于第一恒温热缩炉。优选地,所述第一恒温热缩炉及第二恒温热缩炉的内部两侧均设有多个发热管。优选地,所述第一恒温热缩炉及第二恒温热缩炉的内部两侧下方均设有多个发热管。优选地,所述第一恒温热缩炉内两侧分别至少设置3个发热管,所述第二恒温热缩炉内两侧分别至少设置2个U形发热管。优选地,所述恒温热缩炉上设置有吹风机,所述吹风机的吹风口设置在恒温热缩炉的顶部。优选地,所述电池送料装置包括电池放料盒以及电池输送装置,所述电池送料盒接收来自外界的未套膜电池并将未套膜电池送至电池输送装置,所述电池输送装置将套膜电池送至套膜缩胶装置,并在套膜缩胶装置中传动套膜电池至外部。优选地,套膜缩胶装置的外壳设置有挡温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电池套膜机,由于设置的恒温热缩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恒温热缩炉,因而可以通过控制各恒温热缩炉的温度,使得套膜电池能够避免因温度骤升而影响套膜质量,使用本技术的电池套膜机,套膜紧实,不会出现套膜褶皱、破裂的问题,套膜质量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电池套膜机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套膜缩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套膜缩胶装置的第一恒温热缩炉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套膜缩胶装置的第二恒温热缩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第二恒温热缩炉的发热管分布结构示意图;图中,有关附图标记如下I-放料盒;2-电池传动链;3_套膜缩胶装置;4_套管放料盘;5-电池定位装置;6-电池出料槽;7_电池收料槽;8-导向出料槽;9_支撑座;10-面垫放料盘;11-加面垫装置;12_吹风电机;13_套膜缩胶装置的外壳;14_侧档温板;15_出入口档温板;16_第一恒温热缩炉的入风口 ; 17-第一恒温热缩炉的发热管;18-第二恒温热缩炉的发热管;19_第二恒温热缩炉的进料口 ;20_第二恒温热缩炉的入风口 ;21_第一恒温热缩炉;22-第一恒温热缩炉的进料口 ;23_第二恒温热缩炉。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套膜机包括电池送料装置、套管放料盘4、面垫加设装置、套膜缩胶装置、电池出料装置。其中,电池送料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未套膜电池的放料盒I,用于传送未套膜电池及套膜电池的电池传动链2以及用于电池定位的电池定位装置5。面垫加设装置包括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的面垫的面垫放料盘I以及用于将面垫放置在未套膜电池上的加面垫装置11。电池出料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电池出料槽6、电池收料槽7以及导向出料槽8。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套膜缩胶装置3设置在支撑座9上,其采用两级恒温加热装置,即包含两个设置在外壳13中的恒温热缩炉第一恒温热缩炉21及第二恒温热缩炉23。外壳13的顶部设有两个吹风电机12,这两个吹风电机12分别对应第一恒温热缩炉21及第二恒温热缩炉23的位置设置。外壳13的侧部设有挡温板14,前部设有挡温板15。通过套膜缩胶装置吹风结构的设置,以及外壳13对两个恒温热缩炉的保护、挡温板14、挡温板15,最大程度地避免了热缩炉的热量辐射,改善电池加工企业的工作环境,同时减少能耗。正常情况下,热气流会上升导致恒温热缩炉内顶部的温度较高,而电池要从热缩炉的底部经过,为避免热能浪费以及加热温度不够,将吹风口设置在热缩炉的顶部能够改善热能浪费及加热温度不够的问题。参见图3,第一恒温热缩炉21的顶部设有入风口 16,入风口 16与吹风电机12导通。第一恒温热缩炉的前部设有一进料口 22,第一恒温热缩炉21的内部两侧各设有3个发热管17。三个发热管17等距分布在第一恒温热缩炉21两侧的下部。参见图4、图5所示,第二恒温热缩炉23的顶部设有入风口 20,入风口 20与吹风电机12导通。第二恒温热缩炉的前部设有进料口 19,第二恒温热缩炉23的内部两侧各设有两个U形发热管18,分布在热缩炉的下部,固定在连接槽中。由于第二个恒温热缩炉23要提供相对较高的温度,因此在这里采用2个U型恒温加热管,以提高加热效率,并给电池均匀加热。本实施例的套膜机,其工作过程如下未套膜的电池通过放料盒I导入,而后电池传动链2将未套膜电池向前传送,经由电池定位装置5先定位,进入套膜工序。套膜管放置在套管放料盘4中,在经过电池定位装置5将电池定位后,进行套膜。经套膜工序后的套膜电池继续由电池传动链2向前传送,在经由电池定位装置5再次定位后,由加面垫装置安装面垫。完成以上工序后,套膜电池进入套膜缩胶程序,套膜电池由电池传动链2带动,进入套膜缩胶装置3中。套膜电池进入套膜缩胶装置3后,先通过第一恒温热缩炉21的进料口 22进入第一恒温热缩炉21中,在第一恒温热缩炉21中受到两侧发热管17的第一次加热,进行初步热缩,并预热,进行均匀的初 步升温,然后通过第二恒温热缩炉的进料口 19进入第二恒温热缩炉23,受到设置第二恒温热缩炉两侧的U形发热管18的第二次加热。且套膜电池在第二恒温热缩炉中的运行的距离为第一恒温热缩炉的一倍以上。经过两级加热后,套膜电池的膜与电池本体紧密结合,而后经由电池出料槽6、电池收料槽7、电池导向槽8送出至外部。本实施例中,套膜电池经由电池传动链2分别经过两个恒温热缩炉的不同温度加热,第一恒温热缩炉的温度较低,为50 120摄氏度,第二恒温热缩炉的温度较高,为120摄氏度以上。这种分级加热的方式,降低套膜因温度的极速变化而出现受热不均的几率,同时,由于两个恒温热缩炉的发热管17以及发热管18设置在炉体的下部,与经过的套膜电池距离较近,所以有利于热量传输,所以更进一步地避免了受热不均的问题。本实施例通过两级加热的方式,优化了电池缩胶工序,提升了电池热缩的质量。本实施例中,第一恒温热缩炉及第二恒温热缩炉通过电池传动链串联在套膜缩胶装置内,待进行热缩工序的套膜电池经过第一恒温热缩炉加热后,直接通过电池传动链进入第二恒温热缩炉,保证热缩过程不受影响,避免热能损失。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套膜机,包括:用于输送电池的电池送料装置,用于输送套膜的套膜送料装置、用于将来自套膜送料装置的套膜收缩在来自电池送料装置的电池上的套膜缩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膜缩胶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中的至少两个温度独立控制的恒温热缩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永通,
申请(专利权)人:刘永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