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31600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4 1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包括刮刀,所述刮刀的两辊之间具有内倾夹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传统刮刀两根圆辊之间角度,这样形成了两辊对于底材就有了深度差异。两棍之间相对底材的切入量形成了3:1的比例。每当上辊切入底材3毫米,下刮辊进切入仅为1毫米。在功能上底材下部胶量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云母带的粘结强度,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已经成为保证云母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艺装备领域,涉及一种刮刀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
技术介绍
在云母带生产行业中,上胶机的涂胶量控制调整通常采用的是直线平面式圆辊刮刀,这种刮刀结构上采用两个对称的直线形刮辊支架支撑刮辊,支架与刮辊同在一个平面,组成一个相互平行的四边形。在应用中刮刀对底材的两个面同步作用,切入量完全一致。不能进行单面调整。使得粘结面与非粘结面的含胶量相当,在云母带固定含胶量的情况下,含胶量的一半涂敷在云母带的外表面,没有起到粘结作用,而起关键作用的用于粘结面的胶量却明显不足。影响到产品粘合强度,限制了产品质量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该装置改变刮刀两根圆辊之间角度,这样形成了两辊对于底材就有了深度差异。两棍之间相对底材的切入量形成了3:1的比例。每当上辊切入底材3毫米,下刮辊进切入仅为1毫米,增加了粘结胶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一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包括刮刀,所述刮刀的两辊之间具有内倾夹角。上述刮刀臂长为40mm,两臂夹角即平面夹角为165°,轴向倾角为15°,刮刀辊为Φ30mm。本技术改变传统刮刀两根圆辊之间角度,这样形成了两辊对于底材就有了深度差异。两棍之间相对底材的切入量形成了3:1的比例。每当上辊切入底材3毫米,下刮辊进切入仅为1毫米。在功能上底材下部胶量得到有效控制,改善了云母带的粘结强度,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已经成为保证云母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附图说明图1为内倾角刮刀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这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包括刮刀1,所述刮刀1的两辊之间具有内倾夹角,且臂长为40mm,两臂夹角即平面夹角为165°,轴向倾角为15°,刮刀辊为Φ30mm。所述的内倾夹角为两臂夹角以及轴向倾角共同构成的夹角。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是这样实现的:在生产实践中,底材上胶时粘结面胶含量比表面胶量高出2~3倍为理想状态,经过研究试验,根据三角形角度与弦长关系理论——即角度的改变所对应的弦长相应改变,改变刮刀角度;按照刮刀的旋转半径,确定理想的刮刀切入量,在刮刀应用中,刮刀接触到底材之后的旋转是在5°范围作调整的。那么使刮刀两棍之间形成一定内倾夹角,让刮刀平面夹角度数为165°,轴向倾角15°。等于有了三倍5°的切入预支。这样形成了两辊对于底材就有了深度差异。两棍之间相对底材的切入量形成了3:1的比例。每当上辊切入底材3毫米,下刮辊进切入仅为1毫米。在功能上底材下部胶量得到有效控制。增加了粘结胶量。本技术使用后效果非常理想,改善了云母带的粘结强度,使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已经成为保证云母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刮刀(1),所述刮刀(1)的两辊之间具有内倾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控制云母带上胶机涂胶量的刮刀,其特征在于:包括刮刀(1),
所述刮刀(1)的两辊之间具有内倾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控制云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银川刘安滨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西电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