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22989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23:14
触控装置包含主要控制区域、触控式按键区以及电路板。该主要触控区域包含多条第一电极与多条第二电极。这些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且这些第二电极沿一第二方向与这些第一电极交错设置。该触控式按键区配置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周边,且具有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包含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这些第一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一第一走线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且这些第二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一第二走线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且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的该第一电极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这些第一电极之间为非连续的设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虚拟按键的触控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因具有外型轻薄、省电以及无福射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多媒体播放器、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计算机装置、 或平面电视等电子产品上。此外,利用液晶装置执行光感应式或触碰感应式输入运作的功能也逐渐流行,亦即,越来越多电子产品使用具感应机制的液晶装置作为其输入界面。 同样地,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装置及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装置也被应用为检测感应的输入界面。为了使用者操作上的方便性,触控感应装置通常仍需要再设置实体按键。传统的实体按键包含机械式、薄膜式或电容式三种开关按键,但无论电子装置是采用以上何种实体按键,都需要在电子装置内部额外增加适用于实体按键的印刷电路板与软排线,如此一来必然减少电子装置的内部可用空间且增加电子装置的重量。为了改善上述缺点,目前部分智能型手机(smart phone)、平板计算机(tablet)、 液晶显示器、笔记型计算机、PDA、信息家电、车用导航装置等具有触控感应功能的电子产品在其显示面板上设置虚拟按键(virtual key)来取代传统的实体按键,以提供使用者进行更简便的指令输入。虚拟按键如同触控面板包含感应电极,用以根据使用者的触控来产生触控指令,以提供同实体按键般的效果,并藉以省去实体按键的设置。然而,由于现有技术必须要额外增加驱动线及感应线搭配所增加的虚拟按键,如此一来,势必增加电路设计、布局上的困难,且如此过度密集的走线会恶化讯号间的耦合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涉及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主要触控区域、触控式按键区、以及电路板。该主要触控区域包含多条分别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第一电极与多条第二电极。这些第一电极沿一第一方向设置,且这些第二电极沿一第二方向与这些第一电极交错设置, 其中每一条第一电极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单兀且每一条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单兀。该触控式按键区配置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周边,且具有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包含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其中这些第一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第一走线电连接至电路板, 且这些第二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第二走线电连接至电路板,且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的该第一电极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这些第一电极之间为非连续的设置。通过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触碰式按键单元与主要触控区域之间不具有第一电极的设置,以及触碰式按键单元共用相邻或不相邻的第二电极的设置,即使触控装置增加多个触碰式按键单元,也仅需要再增设一条第一电极,而不需要增设过多的电极,因而避免现有技术中走线配置过度密集而导致严重的讯号耦合效应。此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走线设计方式触控装置的内部电路不需再作复杂的设计。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图I主要触控区域的结构图。图3为图I主要触控区域的另一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触控装置的示意图。附图符号说明10主要触控区域20触碰式按单元100、200、400、500 触控装置210a至210f第一电极220a至220e第二电极211,212第一电极单元221、222第二电极单元230电桥240绝缘层250主要触控区域252触碰式按键区260电路板Dl至D8驱动线SI至S8感应线K1K2、K3、M1、M2、M3触碰式按键单元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特别以下述例子加以描述,这些例子仅用以举例说明而已,因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揭示内容的精神和范围内,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揭示内容的保护范围是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为准。在通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中,除非内容清楚指定,否则「一」以及「该」的意义包含这一类叙述包括「一或至少一」该元件或成分。此外,如本专利技术所用,除非从特定上下文明显可见将复数排除在外,否则单数冠词亦包括多个元件或成分的叙述。而且,应用在此描述中与全部权利要求中时,除非内容清楚指定,否则「在其中」的意思可包含「在其中」与「在其上」。在通篇说明书与权利要求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此揭示的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专利技术揭示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从业人员(practitioner)在有关本专利技术揭示的描述上额外的引导。在通篇说明书的任何地方的例子,包含在此所讨论的任何用词的例子的使用,仅用以举例说明,当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揭示或任何例示用词的范围与意义。同样地,本专利技术揭示并不限于此说明书中所提出的各种实施例。此外,若使用「连接」一词在此是包含任何直接及间接的电气连接手段,可视为「直接连接」或「电性连接」。举例而言,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装置连接于一第二装置,则代表该第一装置可直接连接于该第二装置,或通过其他装置或连接手段间接地连接至该第二装置。可了解如在此所使用的用词「包含(comprising)」、「包含(including)」、「具有 (having)」、「含有(containing)」、「包含(involving)」等等,为开放性的(open-end),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任一实施例或权利要求不须实现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全部目的或优点或特点。因此,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下文依本专利技术触控装置特举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因此,若文中描述一触控装置是包含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则并不代表该触控装置只具有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也不代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不可包含其他元件。另外,在通篇说明书中所描述的「走线」、「第一走线」、「第二走线」是描述电路中线路的布线方式,且「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可解读为「第一方向走线」、「第二方向走线」,例如沿着X轴方向的走线及沿着y轴方向的走线。请参考图1,图I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触控装置200的示意图如图I所示,触控装置200 包含主要触控区域250、电路板260以及触碰式按键区252。触碰式按键区252位于主要触控区域250以外的非显示区,例如主要触控区域250的下方,触碰式按键区252包含多个触碰式按键单元K1、K2、K3。如图2所示,主要触控区域250具有多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210a至210e,以及多条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电极220a至220e。触碰式按键区252 包含一条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电极210f,当多个触碰式按键单元K1、K2、K3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则第一电极210f为穿越触碰式按键单元K1、K2、K3的设置。与触碰式按键单元 Κ1、Κ2、Κ3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二电极220a、220c、220e延伸至触碰式按键单元K1、K2、K3,例如是图2所示的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211、212及第二电极单元221、222相似的四个电极单元所组成的触碰式按键单元Κ1、Κ2、Κ3。,且触碰式按键区252与主要触控区域250之间除了第二电极220a、220c、220e之外,不具有第一电极以及其他第二电极。第一电极210a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装置,包含:一主要触控区域,包含:多条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沿一第一方向设置;及多条第二电极,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沿一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与这些第一电极交错设置;一触控式按键区,配置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周边,具有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包含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及一电路板,其中这些第一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一第一走线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且这些第二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一第二走线电连接至该电路板;其中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的该第一电极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这些第一电极之间为非连续的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7.30 TW 1011274621.一种触控装置,包含 一主要触控区域,包含 多条第一电极,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沿一第一方向设置;及 多条第二电极,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沿一不同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与这些第一电极交错设置; 一触控式按键区,配置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周边,具有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兀包含一第一电极以及一第二电极;及 一电路板,其中这些第一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一第一走线电连接至该电路板,且这些第二电极其中的一端分别经由一第二走线电连接至该电路板; 其中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的该第一电极与该主要触控区域的这些第一电极之间为非连续的设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每一这些第一电极包含多个第一电极单元,且每一这些第二电极包含多个第二电极单元。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装置,其中该主要触控区域的这些第二电极中的至少一第二电极对应延伸至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的该第二电极而彼此相连,其他未连接该至少一触碰式按键单元的这些第二电极的其中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宜欣郭俊谷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