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功率激光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高功率激光系统的多程相位调制装置,该装置对于实现靶面的均匀辐照有着重要的作用。
技术介绍
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由于物理实验的需要,要求最终辐照在靶面上的光强分布是顶部平坦、边缘陡峭且无旁瓣的矩形分布。然而,光脉冲在高功率激光系统中经过多级放大器,最终输出时,会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强度和相位畸变。另一方面,即使从高功率激光系统中输出的光脉冲是无强度和相位畸变的均匀平面波,当它通过聚焦透镜辐照到靶面上时,受衍射效应影响,远场焦斑近似为爱里斑,也与理想的矩形分布相差较大。为实现靶面的均匀辐照。目前已发展起来多种光束匀滑技术,光谱色散匀滑技术(SSD技术)是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 (S. Skupsky, R. ff. Short, et al. , J. Appl. Phys. 66 (8) : 3456 (1989))。相位调制技术是SSD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单元环节,通过相位调制技术可以将光脉冲的光谱宽度展宽至Ij Δ V = 2 δ vm (S. Skupsky, R. ff. Short, et al. , J. Appl.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功率激光系统的多程相位调制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沿光束行进方向依次放置第一二分之一波片(1)、第一薄膜偏振片(2)、旋光单元(3)、第一全反镜(4)和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所述的旋光单元(3)由沿入射光束行进方向依次放置的第二二分之一波片(3?1)和法拉第旋光器(3?2)或者由沿入射光束行进方向依次放置的法拉第旋光器(3?2)和第二二分之一波片(3?1)构成;所述的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是一个包含有相位调制器(5?9)的光学腔,由与光束传输方向成布儒斯特角的第二薄膜偏振片(5?1)将光脉冲导入和导出所述的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在所述第二薄膜偏振片(5?1)两侧分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功率激光系统的多程相位调制装置,特征在于其构成包括沿光束行进方向依次放置第一二分之一波片(I)、第一薄膜偏振片(2)、旋光单兀(3)、第一全反镜(4)和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 所述的旋光单元(3)由沿入射光束行进方向依次放置的第二二分之一波片(3-1)和法拉第旋光器(3-2)或者由沿入射光束行进方向依次放置的法拉第旋光器(3-2)和第二二分之一波片(3-1)构成; 所述的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是一个包含有相位调制器(5-9)的光学腔,由与光束传输方向成布儒斯特角的第二薄膜偏振片(5-1)将光脉冲导入和导出所述的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在所述第二薄膜偏振片(5-1)两侧分别放置的第二全反镜(5-4)和第五全反镜(5-12)构成了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的两个腔镜,所述的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内,在所述的第二薄膜偏振片(5-1)和第二全反镜(5-4)之间,依次放置四分之一波片(5-2)和电光开关(5-3),在所述的第二薄膜偏振片(5-1)和第五全反镜(5-12)之间,依次放置第三全反镜(5-5)、第四全反镜(5-6)、第一透镜(5-7)、第三二分之一波片(5-8)、相位调制器(5-9)、第二透镜(5-10)和增益介质(5-11); 所述的第一全反镜(4)的法线与光束传输方向的夹角等于布儒斯特角的余角,所述的第一薄膜偏振片(2)的法线与光束传输方向的夹角等于布儒斯特角; 当入射光束经所述的第一二分之一波片(1),旋转所述的第一二分之一波片(I)的晶轴将入射的线偏光转变为第一类型偏振光,然后透过第一薄膜偏振片(2)和旋光单兀(3),变成第二类型偏振光,再经第一全反镜(4)和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由多程相位调制单元(5)返回的光束经由所述的第一全反镜(4)、旋光单元(3)输出的第二类型偏振光,由所述的第一薄膜偏振片(2)反射输出。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高功率激光系统的多程相位调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薄膜偏振片(2)的法线和第二薄膜偏振片(5-1)的法线与光束传输方向均成布儒斯特角,透射第一类型偏振光,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李学春,姜有恩,黄阳,彭宇杰,徐鹏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