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较少工序和较少成本提供齿部具有高强度、所需部位保持高尺寸精度的烧结齿轮。形成在外周的齿30c及其近傍 的外周部32与其内侧的内周部33,用不同的成形模进行粉末压模成形后经烧结处理制成,由上述外周部32和内周部33的各成形模的分模产生的接缝处台阶部31,形成在齿近傍。(*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金属粉末压模成形后再经烧结处理制成的烧结齿轮。齿轮中,通过啮合传递动力的齿部分是要求具有高强度的部位,因此,日本专利申请实开平1-67370号公报揭示的齿轮制作方法,是用碳素钢等强度高的材料构成包含齿部的外周部,用铝合金等比重小的材料构成内周部,用压接或焊接等方式将两者固相接合,以减轻重量。但是,该公报揭示的齿轮制作方法,制作工序多,制造成本较高。与上述公报不同的是用金属粉末压模成形后再烧结处理的方法,该方法中,将成形模分割,包含齿部的外周部和内周部用不同的成形模压模成形,通过改变粉体密度,使齿部的强度增高。能用少的工序、低造价提供齿部强度高的烧结齿轮。粉末压模成形烧结法,虽然通常能确保高的尺寸精度,但分割成形模时,在分模的接缝处形成台阶部,不容易保持高的尺寸精度。另外,需要精压加工(再加压)等的修正,使制造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以较少的工序、较低的成本提供烧结齿轮,并且该烧结齿轮的齿部保持高强度,能保持所需部位的高精度尺寸。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烧结齿轮,在外周形成的齿及其近傍的外周部与其内侧的内周部,是用不同的成形模进行粉末压模成形后经烧结处理制成,上述外周部和内周部的各成形模的分模产生的接缝处台阶部,形成在齿近傍。包含齿的外周部与内周部,用不同的成形模进行粉末压模成形,提高外周部的粉体密度,可提高齿轮的强度,同时,由各成形模的分模产生的接缝处的台阶形成在齿近傍,所以,可在较大范围内保持齿近傍以外的一般有精度要求的齿及内周部的高尺寸精度。另外,粉末压模成形后进行烧结,可用较少的工序、较少的成本提供烧结齿轮。权利要求2记载的烧结齿轮,是在权利要求1记载的烧结齿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烧结齿轮是具有螺旋线状齿迹的螺旋齿轮。使外周部侧的成形模沿着螺旋线状的齿迹一边旋转一边压缩,可容易地成形螺旋齿轮,螺旋齿轮可顺利且高效地进行动力传递。权利要求3记载的烧结齿轮,是在权利要求1或2记载的烧结齿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烧结齿轮是安装在小型车辆的离合器外筒(クラツチアラタ)上的第1级从动齿轮。各成形模的分模产生的接缝处的台阶部形成在齿近傍,所以,第1级从动齿轮的与离合器外筒相接的内周部,可确保高尺寸精度,可将第1级从动齿轮在轴方向正确定位。权利要求4记载的烧结齿轮,是在权利要求3所述的烧结齿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级从动齿轮,在与上述离合器外筒相接面的外周形成上述台阶部。第1级从动齿轮的与离合器外筒的相接面,可确保足够的尺寸精度,将第1级从动齿轮在轴方向正确定位,避免与侧板等的撞击,防止撞击音。附图说明图1是适合采用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之烧结齿轮的机动两轮车的内燃机和动力传递系统的断面图。图2是表示离合器和离合器附近的断面图。图3是省略掉离合器侧板的第1级从动齿轮部的正面图。图4是第1级从动齿轮的正面图。图5是图2的要部放大断面图。图6是表示粉末压模成形机的主要部分断面图。图7是另一状态的粉末压模成形机的要部断面图。图8是另一实施例中的第1级从动齿轮的主要部分断面图。图9是使用另一实施例第1级从动齿轮时的主要部分断面图。图10是图9实施例中省略掉离合器侧板的第1级从动齿轮的正面图。图11是表示与本专利技术不同例的说明图。下面,参照图1至图7说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烧结齿轮,作为机动两轮车离合器部分的第1级从动齿轮30。该机动两轮车的内燃机和动力传递系统的断面图如图1所示。内燃机1是1气缸2冲程发动机,连杆4把气缸2内的活塞3的往复运动变换为曲轴5的旋转运动,在曲轴5的一端设有AC发电机6,另一端嵌接着第1级驱动齿轮7。主轴8和副轴9与曲轴5平行地设置,相互选择地啮合的变速齿轮组10夹在两轴8、9之间进行动力传递,链轮11嵌接在副轴9的端部,动力通过架设在该链轮11上的链驱动后轮。主轴8的一端设有摩擦离合器20,安装在摩擦离合器20的离合器外筒21上的第1级从动齿轮30,与嵌接在曲轴5上的第1级驱动齿轮7啮合。第1级驱动齿轮7和第1级从动齿轮30是螺旋齿轮,其相互啮合的齿具有螺旋线状的齿迹。如图2所示,摩擦离合器20的离合器外筒21是具有圆筒部21b的有底圆筒状,其中空圆板部21a作为底壁。伸到圆筒内的主轴8上,花键嵌合着衬套22并用螺母23固定。该衬套22上嵌接着离合器中心部件24的中央圆筒部24a。离合器中心部件24通过衬套22与主轴8一体旋转,其环状圆板部24b从中央圆筒部24a呈放射方向延伸出,再折返地形成了圆筒部24c后,形成环状圆板状的翼缘24d。在离合器外筒21的圆筒内部,在离合器中心部件24的内方,加压板25可在中央滑动地支承在衬套22上。加压板25的环状圆板部25a与离合器中心部件24相向,从圆板部25a外周部附近伸出的圆筒部25b,沿着离合器中心部件24的圆筒部24c的外周面形成。该加压板25的圆筒部25b的外周面与离合器外筒21的圆筒内周面之间的空间内,交替地配设着若干片离合器外筒21侧的离合器盘26和加压板25侧的离合器板27。该若干个离合器盘26和离合器板27,夹在离合器中心部件24的翼缘部24d与加压板25的圆板部25a之间。因此,当加压板25靠近离合器中心部件24地缩小间隔时,离合器盘26与离合器板27相互接近,加强摩擦接合,容易地把离合器外筒21的旋转传递给离合器中心部件24和主轴8。反之,当加压板25离开离合器中心部件24时,动力传递被中断。这样,进行摩擦离合器20的离合。把曲轴5的旋转传递给该离合器外筒21的上述第1级驱动齿轮7和第1级从动齿轮30,是烧结制螺旋齿轮。第1级从动齿轮30为图2至图5所示形状。即,如图4所示,从中央圆筒部30a朝放射方向伸出环状圆板部30b,在其外周缘形成螺旋线状的螺旋齿30c。在包含该螺旋齿30c的外周部32与其内侧的内周部33的交界处,形成圆形的台阶部31。台阶部31在螺旋齿30c的近傍,离合器外筒21与该台阶部31内侧的内周部33相接。在该内周部33,在圆筒部30a的周围,以等间隔形成6个大直径的大圆孔34,同时沿着台阶部31以等间隔形成3个小直径的小圆孔35。小圆孔35内周面设有减小了内径的台阶部。该第1级从动齿轮30如图2所示,其圆筒部30a通过外轴环40可旋转地嵌合在主轴8上,被两侧的垫圈41、42夹住,与外轴环40一起在轴方向被定位。离合器外筒21的圆板部21a与第1级从动齿轮30的内周部33相接,从离合器外筒21的圆板部21a突出的6个凸部21c,插入嵌装在内周部33的6个大圆孔34内的缓冲橡胶36内,通过缓冲橡胶36以浮动状态嵌接离合器外筒21。在第1级从动齿轮30内周部33的3个小圆孔35内,嵌装着弹性橡胶37,该弹性橡胶37在不加外力的状态,从内周部33的侧面突出。使离合器外筒21的圆板部21a与第1级从动齿轮30相接时,贯穿嵌装在大圆孔34内的缓冲橡胶36的凸部21c的端面,从第1级从动齿轮30的侧面稍突出。使中空圆板状的离合器侧板28与内周部33的侧面相向,并与离合器外筒21的凸部21c的端面相接,用铆钉29固定在凸部21c上,这样将离合器侧板28一体地连接在离合器外筒21上。嵌装在第1级从动齿轮30的3个小圆孔35内的弹性橡胶37,被离合器侧板28推压,其复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烧结齿轮,在外周形成的齿及其近傍的外周部与其内侧的内周部,是用不同的成形模进行粉末压模成形后经烧结处理制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周部和内周部的各成形模的分模产生的接缝处台阶部,形成在齿近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诚,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