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20904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其中,该电爆阀包括壳体、套筒、杆和活塞,壳体上贯通设置有腔体,壳体与套筒连接,并且腔体与套筒内空间形成连通空间,活塞可在连通空间来回活动,并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以形成爆炸腔,并且活塞与杆连动,所述杆插入所述爆炸腔后密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C口,所述电爆管安装在所述C口内,C口与爆炸腔可有连通设置,所述杆上具有第一锥面,所述壳体的内腔具有第二锥面,所述电爆管起爆后,所述爆炸腔内形成高压气体,推动所述活塞继而拉动所述杆,所述杆的台肩被拉断后,所述第一锥面楔入所述第二锥面。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解决了现有电爆阀起爆后杆回弹堵塞流道的问题,且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靠性高、密封性能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爆阀,特别是涉及一种运载火箭所用的楔入防回弹电爆阀
技术介绍
电爆阀是航天型号各类系统上重要的自动器组件之一,在系统中起到对流体控制的作用。电爆阀是利用电爆管爆燃产生的高压燃气来动作的,具有密封性好、尺寸小、质量轻、响应速度快以及自身带有只要很小脉冲电源就能作动高压能源等特点,因此广泛应用于一次性工作的液体火箭发动机上。目前,在我国的各类航天型号系统中,电爆阀多用于对工作介质起隔离、关闭作用的工作场合。 S卩,电爆阀是运载火箭增压输送系统所用的重要单机,其作用是通过电爆管起爆后打开电爆阀,从而使增压气瓶中气体进入到贮箱进行增压,保证贮箱压力要求,从而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在现有增压输送系统所用的电爆阀中,多采用电爆阀打开后捕捉杆从而防止杆回弹的形式,结构复杂且稳定性差,影响增压输送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本专利技术采取了杆楔入壳体内腔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电爆阀起爆后杆容易回弹的固有缺陷,满足增压输送系统给贮箱增压的要求。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其中,该电爆阀通过电爆管起爆后打开,其特征在于,该电爆阀包括壳体、套筒、杆和活塞,壳体上贯通设置有腔体,壳体与套筒连接,并且腔体与套筒内空间形成连通空间,活塞可在连通空间来回活动,并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以形成爆炸腔,并且活塞与杆连动,所述杆插入所述爆炸腔后密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C 口,所述电爆管安装在所述C 口内,C 口与爆炸腔可有连通设置,所述杆上具有第一锥面,所述壳体的内腔具有第二锥面,所述电爆管起爆后,所述爆炸腔内形成高压气体,推动所述活塞继而拉动所述杆,所述杆的台肩被拉断后,所述第一锥面楔入所述第二锥面。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楔入防回弹电爆阀,所述第一锥面上设置有凹槽。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楔入防回弹电爆阀,所述凹槽为三道。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楔入防回弹电爆阀,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的锥角大小一致。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楔入防回弹电爆阀,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的锥角呈20°。依照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的楔入防回弹电爆阀,所述C 口为两个,相对于所述杆呈左右对称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 本专利技术采用杆件上的20°锥面及三道凹槽,使电爆管起爆后,活塞拉动杆楔入壳体内腔中,从而打开电爆阀。本专利技术杆上的20°锥面及三道凹槽和壳体内腔20°锥面经过配合计算,可确保杆楔入壳体并且楔紧,解决了电爆阀杆件容易回弹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取得了结构简单、适应性强、可靠性高、密封性能好等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的杆结构 图3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的壳体结构剖视 图中标记壳体I ;接管嘴2 ;杆3 ;0胶圈4 ;活塞5 ;止动垫圈6 ;套筒7 ;爆炸腔8 ;第一锥面9 ;第二锥面10 ;凹槽11。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I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的结构示意图,该电爆阀通过电爆管起爆后打开,该电爆阀包括壳体I、接管嘴2、杆3、0胶圈4、活塞5、止动垫圈6、套筒7和爆炸腔8,活塞5与壳体I组成爆炸腔8,杆3插入爆炸腔8后通过O胶圈4密封,电爆管安装在壳体I的C 口,杆3上具有第一锥面9,壳体I的内腔具有第二锥面10,电爆管起爆后,爆炸腔8内形成高压气体,推动活塞继而拉动杆3,杆3的台肩被拉断后,第一锥面9楔入第二锥面10。壳体I上贯通设置有腔体,壳体I与套筒7连接,并且腔体与套筒内空间形成连通空间,活塞5的尾部可在连通空间来回活动,并且活塞5与壳体以形成爆炸腔,并且活塞的端头部与杆3连动,杆3插入爆炸腔后密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C 口,所述电爆管安装在所述C 口内,C 口与爆炸腔可有连通设置。第一锥面9与第二锥面10的锥角大小相一致,本实施例中选用锥角为 20°的第一锥面9与第二锥面10,杆3在活塞5的拉动作用下可楔入壳体I内腔,本实施例中对锥角的大小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能使杆3楔入壳体I内腔即可,但当第一锥面9与第二锥面10的锥角大小相一致,在杆3楔入壳体I内腔时,壳体I内腔可产生有效变形使杆3楔入后楔紧。同时,第一锥面9上设置有至少一道凹槽11,用于防止杆3的回弹,本实施例中选用了三道凹槽11。本实施例中的C 口为两个,相对于杆3呈左右对称设置,具体的C 口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的具体工作原理 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电爆阀气体入口处通入增压气体,电爆阀未打开之前,由接管嘴2、杆3、壳体I保持密封,装在C 口的两个电爆管起爆后,形成高压气体,推动活塞5带动杆3向下高速移动,期间杆3的台肩被拉断,电爆阀初始打开,气体进入电爆阀壳体I内腔,杆3在活塞5的拉动下,继续向下高速运动,最后第一锥面9及三道凹槽11楔入第二锥面10中,壳体I内腔产生塑性变形,使杆3与壳体I内腔可靠楔紧,杆3与O胶圈4形成密封,电爆阀完全打开,完成工作。具有第一锥面9及三道凹槽11的杆3在活塞5的拉动作用下可紧紧楔入壳体I的第二锥面10内腔,阻止杆3回弹。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其中,该电爆阀通过电爆管起爆后打开,其特征在于,该电爆阀包括壳体、套筒、杆和活塞,壳体上贯通设置有腔体,壳体与套筒连接,并且腔体与套筒内空间形成连通空间,活塞可在连通空间来回活动,并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以形成爆炸腔,并且活塞与杆连动,所述杆插入所述爆炸腔后密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C口,所述电爆管安装在所述C口内,C口与爆炸腔可有连通设置,所述杆上具有第一锥面,所述壳体的内腔具有第二锥面,所述电爆管起爆后,所述爆炸腔内形成高压气体,推动所述活塞继而拉动所述杆,所述杆的台肩被拉断后,所述第一锥面楔入所述第二锥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楔入防回弹电爆阀,其中,该电爆阀通过电爆管起爆后打开,其特征在于,该电爆阀包括壳体、套筒、杆和活塞,壳体上贯通设置有腔体,壳体与套筒连接,并且腔体与套筒内空间形成连通空间,活塞可在连通空间来回活动,并且所述活塞与所述壳体以形成爆炸腔,并且活塞与杆连动,所述杆插入所述爆炸腔后密封,所述壳体上设置有C 口,所述电爆管安装在所述C 口内,C 口与爆炸腔可有连通设置,所述杆上具有第一锥面,所述壳体的内腔具有第二锥面,所述电爆管起爆后,所述爆炸腔内形成高压气体,推动所述活塞继而拉动所述杆,所述杆的台肩被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翔张卫东吴雪蛟宿彩虹石玉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