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17131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5: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向装置,适用于热室桥式遥控吊车,包括:壳体;方杠,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横向伸出;输出轴,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从所述壳体的下端纵向伸出;扭矩传递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方杠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以将由所述方杠输入的横向扭矩方向转换为由所述输出轴输出的纵向扭矩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换向装置既可换向传递扭矩,又可随大车一起运动,并起到为大车导向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核工程的热室桥式遥控吊车的传动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热室桥式遥控吊车的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民用工业中桥式遥控吊车采用直接驱动的方式,其驱动装置直接安装在大、小车架上,随大、小车一起运动,无需额外的传动装置。而在核工程领域的热室中使用的遥控吊车为方便维修,一般将驱动装置安装在热室外墙上,因此需要一套复杂的传动系统。该传动系统中多处用到换向器,用以改变扭矩传递方向。普通换向器的输入轴与壳体间无法沿输入轴方向产生相对移动。 由于小车需随大车在左右方向上一起移动,因此驱动小车丝杆的换向器除了应具有传递扭矩的功能,还应满足大车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后该换向器仍能传递扭矩。有鉴于此,本领域亟需一种换向装置,既可以换向传递扭矩给小车,又可以随大车(被驱动单元)一起移动,并为大车提供导向的特种换向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既可以换向传递扭矩给小车,又可以随大车(被驱动单元)一起移动,并为大车提供导向的特种换向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换向装置,适用于热室桥式遥控吊车,包括壳体;方杠,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从所述壳体的左右两端横向伸出;输出轴,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且从所述壳体的下端纵向伸出;扭矩传递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方杠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以将由所述方杠输入的横向扭矩方向转换为由所述输出轴输出的纵向扭矩方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出轴垂直于所述方杠。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轴套,其开有与所述方杠外截面轮廓相同的孔径,并且所述轴套通过所述孔径设置在所述方杠的轴向外侧,以实现所述轴套与所述方杠滑动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扭矩传递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其一端连接所述轴套的外侧,以接收所述轴套传递的横向扭矩;从动锥齿轮,其一端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另一端,并且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另一端连接输出轴的一端,以接收所述主动锥齿轮传递的横向扭矩并将所述横向扭矩转变成纵向扭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轴套包括两组销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轴套的两端处;滚针,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组销孔内,在所述方杠静止时仅通过所述滚针的滚动为大车提供导向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联轴器,其一端连接所述输出轴,以接收所述输出轴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传来的纵向扭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小车丝杆,其一端连接所述联轴器,并且所述小车丝杆的另一端连接小车,以接收所述联轴器从所述输出轴传来的纵向扭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小车丝杆包括丝杆螺母机构,以带动小车行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既可换向传递扭矩,又可随大车一起运动,并起到为大车导向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不会影响吊车其他机构的空间布置。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图I所示实施方式中沿A-A线和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换向器包括壳体、轴套、方杠、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输出轴及滚针。当方杠转动时,带动轴套及主动锥齿轮转动,主动锥齿轮通过与其啮合的从动锥齿轮将扭矩传递方向变为与输入方向垂直的方向,并通过与从动锥齿轮固定的输出轴将扭矩传递给联轴器,联轴器带动小车丝杆旋转,从而带动小车行走。当方杠静止(即小车静止)而大车行走时,固定在大车上的换向器可通过带有滚针的轴套在方杠上滑动,此时方杠起到为大车导向的作用。这样便实现了本专利技术既可换向传递扭矩,又可为大车导向的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进一步而言,轴套2开有与方杠I外截面轮廓相同的孔,与方杠I形成滑动配合。在轴套2的两端各开有两组销孔,销孔内安装有滚针9,滚针9可在销孔内转动。这样便既可通过转动方杠I带动轴套2转动,又可实现轴套2在方杠I上滑动。当方杠I转动时,轴套2带动主动锥齿轮8转动,并将扭矩依次传递给从动锥齿轮3、输出轴5、联轴器6及小车丝杆7,最终通过小车的丝杆螺母机构带动小车行走。由于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大车上,所以当大车行走时,小车及本换向器通过滚针9在方杠I上的滚动,随着大车一起移动。此时,方杠I处于静止状态(即不做转动运动),从而实现为大车提供导向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既可换向传递扭矩,又可随大车一起运动,并起到为大车导向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不会影响吊车其他机构的空间布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换向装置,适用于热室桥式遥控吊车,包括壳体4 ;方杠1,其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且从所述壳体4的左右两端横向伸出;输出轴5,其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且从所述壳体4的下端纵向伸出;扭矩传递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方杠I和所述输出轴5之间,以将由所述方杠I输入的横向扭矩方向转换为由所述输出轴5输出的纵向扭矩方向。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输出轴5垂直于所述方杠I。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轴套2,其开有与所述方杠I外截面轮廓相同的孔径,并且所述轴套2通过所述孔径设置在所述方杠I的轴向外侧,以实现所述轴套2与所述方杠I滑动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扭矩传递机构包括主动锥齿轮,其一端连接所述轴套2的外侧,以接收所述轴套2传递的横向扭矩;从动锥齿轮,其一端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的另一端,并且所述从动锥齿轮的另一端连接输出轴5的一端,以接收所述主动锥齿轮传递的横向扭矩并将所述横向扭矩转变成纵向扭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轴套2包括两组销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轴套2的两端处;滚针9,分别设置在所述两组销孔内,在所述方杠I静止时仅通过所述滚针9的滚动为大车提供导向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 联轴器6,其一端连接所述输出轴5,以接收所述输出轴5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传来的纵向扭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换向装置还包括小车丝杆7,其一端连接所述联轴器6,并且所述小车丝杆7的另一端连接小车,以接收所述联轴器6从所述输出轴5传来的纵向扭矩。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小车丝杆7包括丝杆螺母机构,以带动小车行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换向装置具有如下优点既可以换向传递扭矩给小车,又可以随大车(被驱动单元)一起移动,并为大车提供导向的特种换向器。该换向器既起到普通换向器的换向传动作用,又解决了普通换向器无法随大车一起移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只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得出其他的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创新及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换向装置,适用于热室桥式遥控吊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方杠(1),其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且从所述壳体(4)的左右两端横向伸出;输出轴(5),其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且从所述壳体(4)的下端纵向伸出;扭矩传递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方杠(I)和所述输出轴(5)之间,以将由所述方杠(I)输入的横向扭矩方向转换为由所述输出轴(5)输出的纵向扭矩方向。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5)垂直于所述方杠(I)。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轴套(2),其开有与所述方杠 (I)外截面轮廓相同的孔径,并且所述轴套(2 )通过所述孔径设置在所述方杠(I)的轴向外侧,以实现所述轴套(2)与所述方杠(I)滑动配合。4.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向装置,适用于热室桥式遥控吊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4);方杠(1),其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且从所述壳体(4)的左右两端横向伸出;输出轴(5),其设置在所述壳体(4)内并且从所述壳体(4)的下端纵向伸出;扭矩传递机构,其设置在所述方杠(1)和所述输出轴(5)之间,以将由所述方杠(1)输入的横向扭矩方向转换为由所述输出轴(5)输出的纵向扭矩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文博陈丽惠段宏梁汝囡降宇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