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15907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包括数控转台,数控转台旋转基座,连接数控转台和数控转台旋转基座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通过液压控制主动夹持工件的液压旋转缸、与液压旋转缸一起对工件夹持起支撑作用并固定不动的气密检测固定支承、浮动支承、工件定位导向块和定位销,所述气密检测固定支承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被夹持工件气密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夹具结构合理,制作精度高,装夹方便迅速、准确和稳定,防错可靠,装夹刚性比较理想加工过程中震动小。气密性检验有效防止装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夹具装置,特别涉及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车后附支架是先经压铸成毛坯,然后将毛坯用夹具夹持后进行精加工,现有的加工方式是采用三道工序,即第一工序用毛坯孔定位先加工背面8-M12螺纹及二工序定位孔;第二工序,用二工序定位孔定位,用一工序8-M12螺纹面支承,加工正面内容及三工序定位孔;第三工序,用三工序定位孔定位,二工序4-Φ 60面作支承加工侧面内容。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缺点1、占用3台机床及2名员工,瓶颈工序为二工序,其余工序产能过剩,成品产能为110 件/天,瓶颈工序机台占用率为100%,其余工序机台占用率为35% ;2、此工件在生产时由毛坯到成品可分为毛坯,一工序成品,二工序成品,机加工完序成品四种状态,对场地空间占用较多周转及作业极不方便,按20件/托板及每班生产33 34 件的情况下,一般至少都需要8个托板;3、一工序装夹时间为I.5min左右,二工序装夹为3 4min,三工序为Imin左右,装夹时间过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夹具结构合理,制作精度高,装夹方便迅速、准确和稳定,防错可靠,装夹刚性比较理想,加工过程中震动小,工序装夹时间为 I min左右的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包括数控转台,数控转台旋转基座,连接数控转台和数控转台旋转基座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通过液压控制主动夹持工件的液压旋转缸、与液压旋转缸一起对工件夹持起支撑作用并固定不动的气密检测固定支承、浮动支承、工件定位导向块和定位销,所述气密检测固定支承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被夹持工件气密接触。所述液压旋转缸为六个,平均分两组呈三角形分布于底板的两端,并与被夹持工件的两端对应。被夹持工件Φ 60孔处对应的底板上设置浮动支承。所述工件定位导向块为六个,其中四个呈长方形分布于被夹持工件的中段对应的底板位置,另外两个分别位于被夹持工件远离液压旋转缸的角上对应的底板上。所述定位销为两个,与被夹持工件角上的工件定位导向块靠近。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用毛坯孔定位背面作支承,三点固定支承,一点辅助支承,所有Φ60孔均布浮动支承,一次装夹加工所有内容,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占用I台机床及I名员工,产能为100件/天,机台占用率为100%;2、此工件在生产时由毛坯直接加工成成品,只有二种状态,对场地空间占用较少,减少周转运输过程中碰伤划花的产品,按20件/托板及每班生产33 34件的情况下,一般至少都需要4个托板,比之前节省一半空间;3、工序装夹时间为Imin,比之前节省4飞min;4、夹具结构合理,制作精度高,装夹方便迅速、准确和稳定,防错可靠,装夹刚性比较理想加工过程中震动小,加工出来的产品Φ60孔,平面度,平衡度和工序与工序间的空间尺寸关系十分稳定;5、气密性检验有效防止装偏;6、作业简单,注意事项少,对员工的技能要求比之前低;7、所有浮动支承自动上紧,避免手动漏松,漏锁浮动支承导致不良现象。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的主视图。图2是图I俯视图。图3是是气密检测原理图。图4是图3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详细描述。如图I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包括数控转台1,数控转台旋转基座2,连接数控转台和数控转台旋转基座的底板3,其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通过液压控制主动夹持工件的液压旋转缸4、与液压旋转缸一起对工件夹持起支撑作用并固定不动的气密检测固定支承5、浮动支承6、工件定位导向块7和定位销8,所述气密检测固定支承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出气口 9,出气口与被夹持工件气密接触;所述液压旋转缸为六个,平均分两组呈三角形分布于底板的两端,并与被夹持工件的两端对应;被夹持工件Φ60孔处对应的底板上设置浮动支承;所述工件定位导向块为六个,其中四个呈长方形分布于被夹持工件的中段对应的底板位置,另外两个分别位于被夹持工件远离液压旋转缸的角上对应的底板上;所述定位销为两个,与被夹持工件角上的工件定位导向块靠近。如图3和图4所示,人工装夹完工件,按下启动按钮后,PLC的Y0. O的触点接通并常闭,令到Ml接通,程序启动,在程序启动后由数控指令电子阀打开,气压流向气密检测固定支承出气口,由于出气口与被夹持工件气密接触,紧贴工件表面,气压无泄露,压力正常;如果工件装夹不到位,气压泄露,压力不正常,则X0. O触点接通,M3接通发送报警指令,程序停止,表示工件装夹不到位。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专利技术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之范围,即大凡依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及专利技术说明书所记载的内容所作出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涵盖范围之内。此外,摘要部分和标题仅是用来辅助专利文件搜寻之用,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之权利范围。权利要求1.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包括数控转台,数控转台旋转基座,连接数控转台和数控转台旋转基座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通过液压控制主动夹持工件的液压旋转缸、与液压旋转缸一起对工件夹持起支撑作用并固定不动的气密检测固定支承、浮动支承、工件定位导向块和定位销,所述气密检测固定支承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被夹持工件气密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旋转缸为六个,平均分两组呈三角形分布于底板的两端,并与被夹持工件的两端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被夹持工件Φ60孔处对应的底板上设置浮动支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定位导向块为六个,其中四个呈长方形分布于被夹持工件的中段对应的底板位置,另外两个分别位于被夹持工件远离液压旋转缸的角上对应的底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为两个,与被夹持工件角上的工件定位导向块靠近。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包括数控转台,数控转台旋转基座,连接数控转台和数控转台旋转基座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通过液压控制主动夹持工件的液压旋转缸、与液压旋转缸一起对工件夹持起支撑作用并固定不动的气密检测固定支承、浮动支承、工件定位导向块和定位销,所述气密检测固定支承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被夹持工件气密接触。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夹具结构合理,制作精度高,装夹方便迅速、准确和稳定,防错可靠,装夹刚性比较理想加工过程中震动小。气密性检验有效防止装偏。文档编号B23Q17/22GK102922344SQ201210485919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6日专利技术者陈胜强, 邹展, 程润钦, 刘振坤, 邓肇源, 陈熙, 朱先锋, 邓文锋, 陈益强 申请人:广东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汽车后附支架加工夹具装置,包括数控转台,数控转台旋转基座,连接数控转台和数控转台旋转基座的底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底板上通过液压控制主动夹持工件的液压旋转缸、与液压旋转缸一起对工件夹持起支撑作用并固定不动的气密检测固定支承、浮动支承、工件定位导向块和定位销,所述气密检测固定支承一端固定在底板上,另一端设置出气口,出气口与被夹持工件气密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胜强邹展程润钦刘振坤邓肇源陈熙朱先锋邓文锋陈益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鸿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