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籽破碎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5058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菜籽破碎机,包括第一、二碾辊构成的破碎机构,第一、二碾辊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使第一、二碾辊以差速转动对油菜籽进行破碎。通过两差速运转的碾辊构成的破碎机构,可对油菜籽进行大批量连续化的破碎,保证菜籽油的连续性生产,提高油菜籽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菜籽油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菜籽破碎机
技术介绍
菜籽油亦称菜油、油菜籽油、香菜油,是用油菜籽榨出来的一种食用油。由于其是由植物的种实压榨得到,因此制取的食用油中含有一定的种子磷脂,可促进血管、神经、大脑的发育。同时很少含有或几乎不含有胆固醇,适宜于需控制胆固醇摄入量的人群使用。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逐渐改变,菜籽油的市场需求也逐渐增大,而目前菜籽油的生产工艺以及装置都还普遍落后,无法进行大规模、连续化生产,因此需提供一些适宜于各类型菜籽、能够进行大批量连续化生产的菜籽油生产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菜籽破碎机,可对油菜籽进行大批量连续化破碎操作,保证菜籽油的连续化生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菜籽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碾辊构成的破碎机构,第一、二碾辊转动固定在机架上,机架上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使第一、二碾辊以差速转动对油菜籽进行破碎。通过两差速运转的碾辊构成的破碎机构,可对油菜籽进行大批量连续化的破碎,保证菜籽油的连续性生产,提高油菜籽的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图I中去除传动轮后的右视图;图3是第一轴承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I的A-A剖结构示意图;图5是螺母和连接块相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油菜籽进行大批量连续化破碎的油菜籽破碎机,其米取的方案如图1、2、4所不,一种油菜籽破碎机,包括第一、二碾棍11、12构成的破碎机构,第一、二碾辊11、12转动固定在机架10上,机架10上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使第一、二碾辊11、12以差速转动对油菜籽进行破碎。这里所述的差速转动是指第一、二碾辊11、12以不同的线速度进行运转,由本专利技术仅对油菜籽进行破碎,因此其与普通压榨设备的最大区别就是第一、二碾辊11、12以差速转动,从而对油菜籽进行破碎,实现油菜籽的皮仁分离,然后再通过后续处理对籽仁进行分离和压榨即可得到菜籽油;而转速相同的两碾辊则只能对油菜籽进行挤压,而无法起到破碎的作用。进一步的方案为,所述的第一、二碾辊11、12的两端分别由轴承和第一、二轴承座2U22转动固定在机架10上,所述的机架10上设有对第一、二碾辊11、12间间距进行调节的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与第一、二轴承座21、22相连。由于后续处理工艺对破碎程度要求的不同和设备运行时的波动以及碾辊的磨损,因此需要对第一、二碾辊11、12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因此本专利技术中设置有调节第一、二碾辊11、12间间距的调节机构,通过调节机构实现对第一、二碾辊11、12间距的调节,实现对油菜籽不同程度的破碎和适应不同大小或品种的油菜籽的破碎。更一步的方案,如图5所示,由于第一、二碾辊11、12构成的破碎机构特殊性,即需要沿第一、二碾辊11、12轴长方向对其进行均匀进料,因此本申请的进一步方案为,所述第一、二碾辊11、12辊缝的上方设置有料斗31,所述的料斗31出料口和第一、二碾辊11、12辊缝之间设置有布料机构,所述的布料机构沿辊缝长度方向对破碎机构均匀进料。这样通过设置较小尺寸的料斗就可以满足对破碎机构进行均匀进料的,保证油菜籽破碎处理的均一性和稳定性,同时提高破碎效率。具体实施时,可按如下方案进行实施,所述的布料机构为料斗31出料口设置的布料辊13构成,所述的布料辊13的轴向与第一、二碾辊11、12的 轴向相平行,所述料斗31上平行于布料辊13轴向的一侧壁的内壁面与布料辊13为间隙配合;所述料斗31上平行于布料辊13轴向的另一侧壁的下边部与布料辊13外周面组合构成物料出口 131。所述构成物料出口 131的料斗31侧壁的下侧边部斜向下延伸设置有一软帘32 ;这样位于料斗31内的物料在布料辊13的转动作用下就会沿料斗31侧壁和布料辊13间构成的物料出口 131均匀落下,如依照图2中的转动方向B进行运转,从而对位于下方的破碎机构沿辊缝长度方向进行均匀进料。软帘32的设置极其重要,由于油菜籽为细小的颗粒状,因此如果只通过刚性的侧壁和布料辊13组合构成的物料出口 131,油菜籽就会沿物料出口 131倾泻流下,无法控制破碎机构的进料速率和布料不均,因此,此处采用设置一软帘32,在布料辊13静置时,软帘32与布料辊13间的间距小于油菜籽颗粒的尺寸或相接近,这样可对油菜籽进行撑托,在布料辊13转动时,布料辊13就会带动油菜籽对软帘32向外侧进行小角度撑推,从而使得油菜籽下落,这样通过控制布料辊13的转速就可控制软帘32外扩的程度,从而对破碎机构的进料速度进行调节,保证对破碎机构进料的可靠性。由于大批量的油菜籽主要采取大型收割机收取,以及在晾晒过程中会带入一定的杂质或异物,特别是一些铁屑或铁丝,对破碎机构和其他生产设备造成损伤,以及成品油中含有杂质,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采用以下方案进行实施,所述物料出口 131与第一、二碾辊11、12辊缝之间设置有除去物料中杂质的除杂机构,所述的除杂机构为一沿布料辊13长度方向设置的磁铁14构成,所述的磁铁14位于物料出口 131的侧下方。通过设置的磁铁14对铁质的吸附作用,从而在物料下落过程中除去铁屑、铁丝等异物,进而防止破碎机构等设备受损和提闻菜杆油的品质。具体的方案为,如图2、3所示,所述的调节机构为破碎机构两侧分别设置的丝杆螺母调节组件构成,所述丝杆螺母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二碾辊11、12轴向垂直布置的丝杆41,所述丝杆41的一端与机架10或第一、二轴承座21、22相固接,所述丝杆41另一端设有与其相匹配的螺母42,所述的螺母42与第一轴承座21或第二轴承座22相抵靠连接,转动螺母42调节第一、二轴承座21、22之间的间距。所述的第一轴承座21的下部与机架10为铰接连接且构成该铰接连接的铰接轴轴向与丝杆41的轴向垂直布置,所述的螺母42与第一轴承座11的上部相抵靠连接。所述丝杆4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轴承座22上部,所述丝杆4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轴承座21延伸至第一轴承座21外侧的杆身上设置螺母42,位于第一、二轴承座21、22之间的丝杆41杆身的外周设置有压缩弹簧43,所述的压缩弹簧43和螺母42分别位于第一轴承座21的两侧。由于第一、二碾辊11、12之间的间距本身就很小,对其间距的调节也是小范围,因此本专利技术中通过采用丝杆螺母调节组件构成调节机构对第一、二碾辊11、12间距进行调节,减小破碎机的生产成本。通过螺母42转动时就会抵靠第一轴承座21,使其发生偏移,这样就可以实现两者间的间距调节压缩弹簧43设置,一者保证螺母42在调节时,第一轴承座21不会发生过大的偏移量,防止调节过大;二者可在螺母42调节第一、二碾辊11、12碾辊间距增大时,推动第一轴承座21向远离第二轴承座22的方向偏移,使得调节更加方便、可靠。由于第一、二碾辊11、12的重量较大,因此调节机构不宜直接与第一、二碾辊11、12两端头部直接作用,因此本申请中,采用对第一碾辊11进行固定的轴承座21下部与机架10铰接连接,第一轴承座21的上部设置有一槽型卡口 211,槽型卡口 211内设置有一与其槽壁铰接连接连接块44且构成该铰接连接的铰接轴轴向垂直于丝杆41轴向布置,该连接块44上开设有供丝杆41杆身通过的通孔,所述的螺母42通过丝杆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菜籽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二碾辊(11、12)构成的破碎机构,第一、二碾辊(11、12)转动固定在机架(10)上,机架(10)上还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驱使第一、二碾辊(11、12)以差速转动对油菜籽进行破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道际姜绍通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实光机电高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