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吡菌胺的复配杀菌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2826 阅读:3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氟吡菌胺的复配杀菌剂,由活性成分和助剂组成,所述的活性成分由氟吡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组成,其重量比为1~10∶1~90。所述的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唑胺菌酯、烯肟菌酯、唑菌酯、氟菌螨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含氟吡菌胺的复配杀菌剂防治果蔬卵菌病害增效作用显著。该复配杀菌剂速效性和持效性好,作用机制独特,作用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该复配制剂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防病谱广,生物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杂环化合物的杀生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果蔬卵菌病害是由鞭毛菌亚门卵菌侵染所致,其中以疫霉、霜霉、腐霉等卵菌为果蔬的重要病原菌,主要危害葡萄等果树作物及十字花科、茄科、葫芦科等蔬菜作物,引起果蔬的猝倒病、绵腐病、疫病、绵疫病、霜霉病及根腐病等,造成大幅减产甚至绝收。尤其是霜霉菌和疫霉菌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在植物的一个生长季节内病菌可迅速发展造成病害流行,导致农业生产的严重损失。如黄瓜霜霉病能在几日内导致黄瓜植株全部死亡;1847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发生,导致马铃薯欠收,造成的大饥荒致使近百万人死亡, 200多万人流落他乡。目前化学防治是防治卵菌病害的主要手段和作物丰产的重要保障。生产上防治果蔬卵菌病害的杀菌剂主要有保护剂和内吸剂。保护性杀菌剂。代表产品为代森锰锌、代森联、百菌清、氢氧化铜等。施用在植物表面后,通过残留活性与病菌接触阻止初侵染过程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虽然杀菌谱广,不易产生抗药性,但只能在病害发生前使用,对已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菌无效,不能对新生枝叶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内吸性杀菌剂,指能被植物的叶、茎、根吸收进入植物体,并在植物体内输导至作用部位的杀菌剂,这类药剂能保护植物新生组织,克服了保护性杀菌剂只能预防不能治疗和铲除的缺点。防治卵菌病害的内吸性杀菌剂可分为以下几类苯甲酰胺类杀菌剂,代表产品为氟吡菌胺,对葡萄霜霉病菌、黄瓜霜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莴苣霜霉病菌等具有较高抑菌活性,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类血影蛋白与其他组分的结合,破坏细胞骨架的稳定性,抑制游动孢子的释放、孢子囊的形成与萌发及菌丝生长,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68. 75%银法利SC为氟吡菌胺和霜霉威的复配制剂,对霜霉病等卵菌纲病害具有显著防效。苯基酰胺类杀菌剂,包括甲霜灵、精甲霜灵、呋霜灵、苯霜灵、呋酰胺和嚼霜灵等。该类杀菌剂对病菌侵入寄主前的各阶段如游动孢子的释放、萌发和侵入的抑制作用不明显,但对侵入寄主后的各阶段如菌丝在植物体内的生长、吸器形成及孢子囊的产生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苯基酰胺类杀菌剂一般与其他杀菌剂(如代森锰锌、霜脲氰等)混用,如雷多米尔(甲霜灵与代森锰锌的混剂)、杀毒矾(噁霜灵与代森锰锌的混剂)、金雷(精甲霜灵与代森锰锌的混剂)等。乙酰胺类杀菌剂,代表品种为霜脲氰,其抑制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高于抑制游动孢子萌发,对呼吸作用和游动孢子游动无抑制作用,不影响能量的产生。霜脲氰常与代森锰锌或铜制剂等保护性杀菌剂混用。研究表明霜脲氰与代森锰锌及噁霜灵三元混配使用对马铃薯晚疫病菌有增效作用。羧酸酰胺类杀菌剂,该类杀菌剂是一种结构新颖的药剂,通过抑制病菌磷酯的合成干扰细胞壁的形成,从而起到杀死病菌的作用,包括双炔酰菌胺、烯酰吗啉、氟吗啉和苯噻菌胺等,常与代森锰锌和福美双等药剂混用,在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瓜类霜霉病和辣椒疫病等卵菌病害及治理对苯基酰胺类杀菌剂的抗性中起到重要作用。QoI类杀菌剂,包括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和噁唑菌酮类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内吸等特点,抑制病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对果蔬卵菌病害及早疫病、白粉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病害的早期侵染有很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包括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苯氧菌胺、啶氧菌酯、氟嘧菌酯、醚菌胺、肟醚菌胺、烯肟菌酯、烯 肟菌胺和唑胺菌酯等。噁唑菌酮类杀菌剂的代表品种为噁唑菌酮,主要产品是噁唑菌酮与霜脲氰或代森锰锌的复配制剂。2,6-二硝基苯胺类杀菌剂,代表产品为氟啶胺,抑制线粒体膜内外质子传导,属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_,具有残效期长,铲孢作用强,部分内吸等特点,对灰霉病菌、晚疫病菌和瓜类炭疽病菌等活性较高。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代表产品为霜霉威,抑制病菌脂肪酸的合成,破坏细胞膜的通透性,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和黄瓜霜霉病菌等具有较高的活体活性,但离体活性较低,抑制孢子囊萌发的活性较差。咪唑类杀菌剂,以氰霜唑为代表,作用于线粒体电子传递络合物III Qi部位,用于防治霜霉病、疫病等卵菌病害。对疫霉菌孢子囊的形成、萌发、卵孢子的形成、游动孢子的释放、移动以及菌丝的生长等都具有很高的抑制作用。卵菌病害普遍发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生产中急需开发新的杀菌剂及其复配产品。将内吸剂与保护剂或与其他不同作用机理的内吸剂加工成混剂使用能扩大杀菌谱,兼治多种病害;延长持效期,减少用药次数;获得增效作用,提高药效;延缓防治对象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产生。至今尚未见利用氟吡菌胺和吡唑醚菌酯研制防治卵菌病害的混剂的报道,也未见氟吡菌胺与吡唑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混剂对果蔬卵菌病害的防治效果的研究报道。参考文献司乃国,刘君丽.卵菌病害的化学防治现状与防治策略.农药,2000,39(2) 7-10.董金皋主编.农业植物病理学.北方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5.Fry W Ej Goodwin S B. Re-emergence of potato and tomato lateblight inthe United States. Plant Disease,1997,81 (12):1349-1357Schwinn F J,Margot P. Control with chemicals. Ingram D Sj WilliamsP H. Phytophthora infestans,the cause of late blight ofpotato, Advances in PlantPathology (vol. 7). London:AcademicPressj 1991,225-265.Fernandez E Nj Navia 0,Gandarillas A. Basis of strategies forchemicalcontrol of potato late blight developed by PROINP inBolivia. Fitopatologaj 2000,35(3) :137-149.王文桥.气传霜霉和疫霉对噁霜灵、烯酰吗啉和霜脲氰抗性风险研究.2000,中国农业大学.林孔勋.杀菌剂毒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101-140. Ziogas, B N, Davidse, L C. Studies on the mechanism of actionofcymoxaniI in Phytophthora infestans . Pesticide BiochemistryandPhysiology, 1987, 29:89-96.朱书生,刘西莉,李建强,等.新型杀菌剂氟吗啉在黄瓜植株内的吸收传导行为.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6,27 (10) =1887-1890.黄青春,叶钟音.烯酰吗啉(DMM)的特性及其作用机制.农药科学与管理,2000,21 (5) :27-31.迟会伟,刁杰,聂开晟,等.新型杀菌剂双炔酰菌胺.农药,2007,46⑴52-54. 王丽,朱杰华,王文桥,等.新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室内毒力测定.粮食安全与植保科技创新.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74-777.韩秀英,李宏民,马志强,等.新杀菌剂AF-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氟吡菌胺的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由活性成分和助剂组成,所述的活性成分由氟吡菌胺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组成,其重量比为1~10:1~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桥张小风孟润杰韩秀英马志强赵建江张鹏闫磊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