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复配杀菌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12825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13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用复配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复配。两者的重量比为1:0.1~10,优选1:2~3。制得的杀菌剂扩大杀菌谱,对葡萄胞菌、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很高的活性;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防治药效强,持效时期长,抗性风险小;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杀菌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农用复配杀菌剂
技术介绍
随着农药的推广与大量使用,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剂品种在农用杀菌剂防治上存在的杀菌范围窄、防治效果差、施药剂量大易产生抗药性和药害、施用次数多、加重环境污染等诸多弊端已经明显导致农作物的大量减产和生产上成本的大幅增加。对于防治农业上产生抗性的病菌,一种办法是推出新的与现有品种无交互抗性的新成分。但是,新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跟不上病菌产生抗性的速度。其他的办法比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难真正起到明显的效果。吡唑醚菌酯为新型广谱杀菌剂。作用机理新颖,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 胞色素bcl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吡唑醚菌酯乳油经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的用药量为有效成分75 150g/hm2,加水稀释后于发病初期均匀喷雾。防治香蕉黑星病、叶斑病的有效成分浓度为83. 3-250mg/kg(稀释倍数为1000-3000倍),于发病初期开始喷雾。推荐剂量下使用安全,未见药害发生。胺苯吡菌酮为新型杀菌剂,用于水果和蔬菜,以及观赏性作物,例如温室栽培的西红柿,茄子,辣椒和葫芦等蔬菜作物和葡萄、莴苣、草莓等水果,对葡萄孢菌具有优异防控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复配组合物,并将其制成抗性风险小、成本低、药效好、持效期长、环境污染小的农用复配杀菌剂。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农用复配杀菌剂,其有效成分为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复配。两者的重量比为1:0. I 10,优选1:2 3。上述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均可以通过各种商业渠道购得。本专利技术的杀菌剂可以通过已知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或水悬浮剂。在上述杀菌剂中,除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外,还包括农用制剂辅助成分。有效成分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在所述杀菌剂中所占的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 90%,优选 40% 60%。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包括载体和助剂。 所述载体为水或填料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水优选去离子水。所述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或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助剂至少包括一种表面活性剂,根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需求,还可加入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消泡剂等其他功能性助剂。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乳化剂、分散剂、润湿剂或渗透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上述表面活性剂为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单剂或复配制剂。所述其他功能性助剂选自防冻剂、增稠剂、稳定剂、崩解剂或消泡剂中一种或多种。所述乳化剂选自OP系列磷酸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600 #磷酸酯(苯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苯乙烯聚氧乙烯醚硫酸铵盐、烷基联苯醚二磺酸镁盐、三乙醇胺盐、农乳400 # (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基醚)、农乳700 # (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宁乳36# (苯乙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基醚)、农乳1600 # (苯乙基酚聚氧乙基聚丙烯基醚)、环氧乙 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OP系列(壬基酚聚氧乙烯醚)、BY系列(蓖麻油聚氧乙烯醚)、农乳33 # (烷基芳基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司盘系列(山梨醇酐单硬脂酸)、吐温系列(失水山梨醇脂酸酯聚氧乙烯醚)或AEO系列(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萘磺酸甲醛缩合物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醚或甘油脂肪酸酯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润湿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拉开粉BX、润湿渗透剂F、皂角粉、蚕沙或无患子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渗透剂选自渗透剂JFC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渗透剂T (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盐)、氮酮或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或尿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增稠剂选自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丙烯酸钠、改性淀粉、黄原胶、膨润土、二氧化硅或硅酸铝镁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稳定剂选自环氧大豆油,环氧氯丙烷、BHT、乙酸乙酯或磷酸三苯酯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崩解剂选自膨润土、尿素、硫酸铵、氯化铝、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乳糖、柠檬酸、丁二酸或碳酸氢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所述消泡剂选自硅油、硅酮类化合物、ClO C20饱和脂肪酸类化合物或C8 ClO脂肪醇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物。上述所述物质均可通过市场购得。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黄瓜白粉病、霜霉病和香蕉黑星病、叶斑病等,也可用于观赏性作物杀菌,对葡萄胞菌也有很好防治效果,并可以减少各有效成分的施用剂量,降低成本、减少污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扩大杀菌谱,对葡萄胞菌、丝核菌属、柄锈菌属、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伏革菌属、核腔菌属等致病真菌均有很高的活性;2、增效作用明显,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3、防治药效强,持效时期长,抗性风险小;4、有效成分的田间用量下降,降低了生产和使用成本,减少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5、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对作物安全。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室内测定将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不同配比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试验方法如下将黄瓜霜霉病菌在PDA培养基上活化后,从其边缘用打孔器取菌碟并置于PDA培养基上,待其生长48h后,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从其菌落边缘取菌碟,接入预先倒置好的含不同配比药剂浓度处理的PDA培养基上,并置于温室培养箱中培养,于接种后l、3、5d分别减持菌丝生长情况,并测量菌落直径。设置对照CKl (吡唑醚菌酯)和CK2 (胺苯吡菌酮),将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不同配比的每一配比分别做5个处理浓度,每一处理浓度做4次重复。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 g/ml)转换成对数值(x),建立不同配比的抑制几率值与其浓度对数回归方程(毒力回归式),以最小二乘法计算各配比的抑制中浓度EC50值,并求出不同配比的增效系数SR,根据增效系数评价复配剂的增效作用,确定最佳配比。 病情指数、防治效果、增效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Σ (发病叶片数X相应病级数)病情指数= -— X10011査6叶片 义《夼病级数对ΛΕ病 —处理丨X:病指(鲜:δ)防效(+%) = -— XlOO 对照K病指 a+b混剂的理论RC (th) 50二 ................................................................................................................................................................................... (a/I R EC50) + (b/B ffj ECSO)上式中A代表吡唑醚菌酯,B代表胺苯吡菌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用复配杀菌剂,其特征在于,其有效成分为吡唑醚菌酯与胺苯吡菌酮复配,两者的重量比为1:0.1~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西财吴本林孙丕松邵彦坡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润生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