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选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8497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5: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针织横机的选针装置,其中下护山带有突起的上表面,下护山B的突起位于其上表面的中部;上护山A和上护山C的下表面上依次排列有凹槽和第一平面,上护山B与下护山B的突起对应部位设有一凹槽,凹槽两端连接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通过一斜面与第三平面相连;中间保留护山A和中间保留护山C下侧具有一凹面,所述凹面通过一斜面与平面相连;所述中间保留护山B下部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面为呈三角状的台阶面,通过一坡面下降过渡至中部的凹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三角块的结构,织针运行方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针织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选针装置
技术介绍
针织横机包括针床和针等编织组件,针床上的机头安装有各种三角块,机头往复运动,针锺沿着三角块的轨道上下运动,从而完成各种编织动作。在编织过程中,选针片推动弹簧针进行各种编织动作,织针一般是处于以下三种状态,A位置,B位置和H位置,其中A位置织针配合三角,可以完成编织工作,在B位置时,织针处于不工作状态;在H位置时,织针可以完成集圈工作。目前机头上三角块的数量和排列方式均比较繁琐,针锺在上述三种形式的运动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三角块的排列过多或者因三角块的运动不畅而造成撞针,影响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用户的经济效益,如何设计出简单的选针装置,使得织针被选中或者未被选中时在运行过程中能沿着简单平缓的路径运行,而不宜发生故障,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针织横机的选针装置,其可以简化三角块的结构,选针后的织针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撞针等故障。为此,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针织横机的选针装置,包括选针片和弹簧针,选针片推动弹簧针沿着三角块轨道运行,还包括上护山、下护山和中间保留护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山、下护山和中间保留护山均固定安装在母板上,其中下护山包括下护山A、下护山B和下护山C,均具有一带有突起的上表面,其中下护山A和下护山C呈对称安装在母板上,两者之间连接有下护山B,其中下护山B的突起位于其上表面的中部;所述上护山包括上护山A、上护山B和上护山C,其中上护山A和上护山C呈对称安装在母板上,两者之间连接有上护山B,所述上护山A和上护山C的下表面上依次排列有凹槽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靠近上护山B,上护山B与下护山B的突起对应部位设有一凹槽,凹槽两端连接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通过一斜面与第三平面相连;所述三个上护山的上方分别对应设有三个中间保留护山,其中中间保留护山A和中间保留护山C以中间保留护山B的中心呈对称结构,中间保留护山A和中间保留护山C下部具有一凹面,所述凹面通过一斜面与平面相连;所述中间保留护山B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呈梯形,下部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面为呈三角状的台阶面,通过一坡面下降过渡至中部的凹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中间保留护山B的台阶面与坡面通过一圆弧凸面过渡连接,使得坡面的两端面呈喇叭型。台阶面与坡面连接处的宽度大于两者其他部位的宽度,且呈L形,为弧面凸向本体外的过渡连接,从垂直方向看,坡面的两端呈喇叭形状。本技术的选针片在选针器的作用下,选择相应的途径进行工作。下护山的突起为上升部,可将选针片推至H位集圈位;上护山A和上护山C下表面的平面和上护山B的下表面的凹槽分别称为第一下降部和第二下降部,可将选针引导至初始位置,以供选针器进行选针;中间保留护山下部具有的斜面以及坡面和平面均为弹簧针提供升至H位集圈位的空间,并能保证弹簧针顺畅滑出中间保留护山。当然,如果选针片未被选中的话,弹簧针则沿着中间保留护山下部的侧壁,然后通过圆弧凸面,到达坡面和凹面的侧壁上复位,为了防止选针针锺在沿着侧壁到达坡面和凹面的侧壁之前上升到凹面的走针面上,本专利技术在台阶面和坡面的连接处增加了圆弧凸面的设计,可以阻止针锺上行,从而保证针锺在下次工作之前始终处于初始的位置。采用了本技术之后,由于各三角块固定安装在母板上,可以去除原先繁琐的上下活动的清针三角的结构,通过上护山、下护山和中间保留护山的走针面的简单设计,可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避免出现三角卡死,针锺和三角发生撞针等故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I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选针的组装示意图。图3为中间保留护山B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图I显示了本具体实施例中三角块的形状和具体排列位置。其中下护山12和下护山15对称固定安装在母板上,下护山12在针锺运行起始处具有一突起121,下护山15相应位置具有突起121,上述突起形状不规则。突起随后的上表面上设有推针三角9 ;下护山13上表面中部设有一突起131。上护山位于选针器10的上方,选针器10位于下护山12,下护山15和下护山13的上方。上护山A下表面上具有凹槽和平面51,上护山C下表面上具有凹槽和平面71,与平面51和平面71相邻设有一上护山B,上护山B的下表面具有凹槽61,凹槽61两端分别与平面62相连,平面62通过一斜面与第三平面相连。中间保留护山位于上护山的上方,中间保留护山4和中间保留护山3以中间保留护山2的中心为对称结构放置,中间保留护山4和中间保留护山3下部分别具有凹面41,凹面41通过斜面42和平面43相连;参见图3,中间保留护山2分上部和下部,上部为等腰梯形,上面设有通孔,为安装部,下部具有一台阶面,三角形平面21通过斜面22与凹面23相连,在平面21和斜面22的连接处的侧壁向外突出,显示出为圆弧状。参见图2,本具体实施例的针包括四个部分,选针片11和弹簧针12配合,推动中间片13,中间片13和织针14配合,从而推动织针处于A位编织位、B位不编织位或者H位集圈位。在编织工作开始时,选针器10工作,选出选针片11,被选中的选针片11通过选针下护山13的突起131推至H位,随之与选针片11相连的弹簧针12进入中间保留护山2的凹面23,顺势沿着斜面22到达平面21后滑出,这时弹簧针12处于H位;如果上述过程选针器未选中选针片,则弹簧针沿着中间保留护山2的下部侧壁即不织面运动,由于中间保留护山2的台阶面与坡面通过一圆弧凸面过渡连接,使得弹簧针不容易上滑到凹面,而是沿着侧壁归位到B位。再经过另一选针器时,如选针片11再次被选出则通 过推针三角9将选针片推至A位,弹簧针12也随之被推至A位;但是如果选针片11未被选中,则选针片11被压入针槽,处于不工作状态,此时选针片11沿着上护山的下平面51或者上护山凹槽61回到初始位置B位;之前的弹簧针12仍处于H位运行,直至到达两侧的中间保留护山3或中间保留护山4后,被推回至初始位置B位。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的选针装置,包括选针片和弹簧针,选针片推动弹簧针沿着三角块轨道运行,还包括上护山、下护山和中间保留护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山、下护山和中间保留护山均固定安装在母板上,其中下护山包括下护山A、下护山B和下护山C,均具有一带有突起的上表面,其中下护山A和下护山C呈对称安装在母板上,两者之间连接有下护山B,其中下护山B的突起位于其上表面的中部;所述上护山包括上护山A、上护山B和上护山C,其中上护山A和上护山C呈对称安装在母板上,两者之间连接有上护山B,所述上护山A和上护山C的下表面上依次排列有凹槽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靠近上护山B,上护山B与下护山B的突起对应部位设有一凹槽,凹槽两端连接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通过一斜面与第三平面相连;所述三个上护山的上方分别对应设有三个中间保留护山,其中中间保留护山A和中间保留护山C以中间保留护山B的中心呈对称结构,中间保留护山A和中间保留护山C下部具有一凹面,所述凹面通过一斜面与平面相连;所述中间保留护山B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呈梯形,下部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面为呈三角状的台阶面,通过一坡面下降过渡至中部的凹面。2.如权利要求I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针织横机的选针装置,包括选针片和弹簧针,选针片推动弹簧针沿着三角块轨道运行,还包括上护山、下护山和中间保留护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山、下护山和中间保留护山均固定安装在母板上,其中下护山包括下护山A、下护山B和下护山C,均具有一带有突起的上表面,其中下护山A和下护山C呈对称安装在母板上,两者之间连接有下护山B,其中下护山B的突起位于其上表面的中部;所述上护山包括上护山A、上护山B和上护山C,其中上护山A和上护山C呈对称安装在母板上,两者之间连接有上护山B,所述上护山A和上护山C的下表面上依次排列有凹槽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平面靠近上护山B,上护山B与下护山B的突起对应部位设有一凹槽,凹槽两端连接面为第二平面,第二平面通过一斜面与第三平面相连;所述三个上护山的上方分别对应设有三个中间保留护山,其中中间保留护山A和中间保留护山C以中间保留护山B的中心呈对称结构,中间保留护山A和中间保留护山C下部具有一凹面,所述凹面通过一斜面与平面相连;所述中间保留护山B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呈梯形,下部包括一凹槽,所述凹槽的两端面为呈三角状的台阶面,通过一坡面下降过渡至中部的凹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平范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