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包括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微滤膜元件和离子交换系统;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和微滤膜元件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微滤膜元件和离子交换系统连接。该装置是一个全流程过滤分离装置,以微滤膜元件代替板框压滤机,并将微滤膜元件与离子交换系统连接起来,改善了过滤以及树脂吸附的效果;采用管式微滤膜作为微滤膜元件,安装和扩容简单、操作方便、耐冲击负荷高,依次构成循环回路的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和微滤膜元件使整个装置可以连续运行,运行成本低。本装置可以通过串联多个微滤膜元件,使循环量加大,避免固体杂质在膜表面沉淀附着,降低微滤膜堵塞的风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废水处理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J-U ρ α装直。
技术介绍
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主要来源于生产流程末端的钝化工序,钝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其悬浮物和溶解性杂质增加,钝化液的氧化性下降,无法满足生产要求,需重新配置钝化液。原有的钝化液变成废液,需经过处理后才能达到排放标准。钝化的有效成分为铬酸(H2CrO4)和重铬酸(H2Cr2O7),钝化的目的是为了让产品锰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层,避免 锰与外部环境接触而被氧化。钝化废液中含有浓度较高的铬化合物(Cr6+)、铁化合物(Fe27Fe3+)。Cr6+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及粘膜进入人体,引起呕吐、腹疼、声音沙哑、鼻粘膜萎缩、皮炎和湿疹等,长期接触有致癌道的危险。Cr6+有很强的氧化性,主要积聚在人体的肝、肾、肺部和内分泌系统,影响人体内的物质氧化、还原和水解过程,与核酸、核蛋白结合影响组织中的磷含量。铬化合物具有致癌作用,多以蒸汽和粉尘的方式进入人体组织中,其代谢和被清除的速度缓慢,会引起鼻中隔穿孔、肠胃疾患、白血球下降、类似哮喘的肺部病变。皮肤接触铬化物可引起愈合极慢的“铬疮”。我国已把Cr6+规定为实施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并规定工业排放的废水中Cr6+最高浓度为O. 5mg/L,总铬的最高浓度为I. 5mg/L,且不得用稀释法代替必要的处理;生活饮用水中铬含量不得超过O. 05mg/L。虽然铁对人和动物毒性很小,但水体中铁化合物的浓度为O. I O. 3mg/L时,会影响水的色、嗅、味等感官性状。目前,国内处理钝化废液的主要方法有吸附法、混凝沉淀法、蒸发回收法和萃取回收法。吸附法通常使用活性炭或硅藻土等多孔性物质作为吸附原料,废液中大量的金属离子能被吸附。但吸附饱和后活性炭和硅藻土再生或处置时,再生液的金属浓度非常高且再生过程清洗水中也含有Cr6+,无法直接排放。混凝沉淀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处理方法,但随着国家对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混凝沉淀法已很难满足新标准的处理要求。首先,沉淀池耐冲击能力较差,当温度、PH值、流速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排放容易超标;其次,处理时需要投加大量的药剂,成本昂贵,并且无法回收废液中的铬酸和重铬酸,造成浪费。采用蒸发回收法需要消耗较高能源,蒸发过程中会有铬酸雾挥发,需进行处理,否则严重污染环境。萃取回收法需要加大量萃取剂进行萃取,但萃取并不完全,萃取剂也可能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该装置以微滤膜元件代替传统的压滤机,并将微滤膜元件与离子交换罐连接起来,改善了过滤以及树脂吸附的效果,整个装置形成循环回路,可以连续运行。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包括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微滤膜元件和离子交换系统;所述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和微滤膜元件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所述微滤膜元件和离子交换系统连接;所述离子交换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子交换罐A和离子交换罐B,离子交换罐A与所述微滤膜元件连接;离子交换罐A和离子交换罐B优选为装填C107强酸型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上带有磺酸基(-SO3H)的阳离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罐,主要作用是除去钝化废液中的 Mn2+、Fe2+、Fe3+ 和 Cr3+ ;离子交换罐A含有离子交换罐A进水阀、离子交换罐A进水压力表、离子交换罐A出水压力表、离子交换罐A出水阀和离子交换罐A排气阀,这些部件的设置位置、连接顺序与市售的离子交换罐的设置位置、连接顺序一样;离子交换罐B含有离子交换罐B进水阀、离子交换罐B进水压力表、离子交换罐B出水压力表、离子交换罐B出水阀和离子交换罐B排气阀,这些部件的设置位置、连接顺序与市售的离子交换罐的设置位置、连接顺序一样; 所述微滤膜元件的淡水总出口和离子交换罐A的进水阀连接;所述微滤膜元件为管式微滤膜,优选为聚偏氟乙烯(PVDF)管式微滤膜;管式微滤膜的膜孔径优选为O. I O. 2微米;所述管式微滤膜优选采用串联的方式连接多个,串联多个管式微滤膜可以使得循环量加大,从而加大钝化废液的处理量;优选的,所述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设置有依次连接的污泥泵和压滤机,污泥泵和压滤机分别与所述钝化废液存储罐连接;优选的,所述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阀和进水压力表,进水阀和进水压力表设置在所述离心泵和微滤膜元件之间;优选的,所述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还包括依次连接的浓水压力表和浓水回流阀,浓水压力表和浓水回流阀设置在所述钝化废液存储罐和微滤膜元件之间;所述浓水压力表是指用来控制浓水的压力表;所述浓水回流阀是指用来控制浓水的回流阀;所述浓水是指经过滤处理后余下的浓液;所述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主要来源于生产流程末端的钝化工序,钝化液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其悬浮物和溶解性杂质增加,钝化液的氧化性下降,无法满足生产要求而变成钝化废液;本技术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将钝化废液收集到钝化废液存储罐,以达到水质均匀的目的;当钝化废液收集罐处于高液位(高液位是指钝化废液的液面高度为钝化废液收集罐的罐体高度的4/5。)时,打开所有阀门,启动离心泵将钝化废液抽进串联的微滤膜元件中进行错流过滤,微滤膜元件运行时,应注意进膜压力>3kg,浓液回流压力〈1kg ;通过膜孔的钝化废液为膜产水,膜产水通过微滤膜元件的淡水总出口进入离子交换系统,悬浮杂质完全被微滤膜截留,悬浮杂质随膜管内未被过滤的废液流回到钝化废液存储罐内再循环处理;当离子交换罐的排空管内有水流出时,关闭离子交换罐A排气阀和离子交换罐B排气阀,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离子交换罐进出水压差<2kg ;罐内装填C107强酸型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体上带有磺酸基(-SO3H)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其吸附原理为2R-S03H + Mn2+ — (R-SO3) 2Mn + 2H+ ;2R-S03H + Fe2+ —(R-SO3) 2Fe + 2H+ ;2R-S03H + Fe3+ — (R-SO3) 3Fe + 3H+ ;2R-S03H + Cr3+ — (R-SO3) 3Cr +3H+,六价铬在废液中以铬酸根(CrO42-)和重铬酸根(Cr2O72-)形式存在而不被树脂所吸附;钝化废液进水流量可以根据离子交换罐的处理量进行调节,一定要控制流量不要超过离子交换罐的处理量;离子交换罐B的出水抽送到车 间钝化缸中,加少量铬酐(CrO3)调至生产所需浓度即可循环使用。随着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不断的循环过滤,钝化废液存储罐内的悬浮杂质越来越多,需通过污泥泵将钝化废液存储罐内的泥水混合液抽到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压滤机滤液回到钝化废液存储罐中进行再处理,压滤后的泥饼另处置。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I)本技术以微滤膜元件代替传统的板框压滤机,并将微滤膜元件与离子交换罐连接起来,改善了过滤以及树脂吸附的效果;采用管式微滤膜作为微滤膜元件,安装和扩容简单、操作方便、耐冲击负荷高,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的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和微滤膜元件使整个装置形成循环回路,可以连续运行,运行成本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解锰行业钝化废液回收再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微滤膜元件和离子交换系统;所述钝化废液存储罐、离心泵和微滤膜元件依次连接构成循环回路,所述微滤膜元件和离子交换系统连接;所述离子交换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子交换罐A和离子交换罐B,离子交换罐A与所述微滤膜元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敏,叶昌宏,林楚佳,张峰,张临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中绿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