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法回收线锯硅泥中硅组分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8149 阅读:3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5:23
一种电磁法回收线锯硅泥中硅组分的装置,涉及太阳能级硅生产过程中固态线锯硅泥的回收再利用领域。装置包括外壳、启动加热装置、料斗、石墨坩埚、熔炼腔室、感应加热线圈、粗硅液、电磁分离线圈、电磁分离管道、垂直分离侧管道、杂质收集装置、水平分离主管道、纯净硅液、冷却坩埚、可活动底部、控制冷却隔离室、引杆、脏硅液。利用高频电磁法高效分离熔融后硅泥中的碳化硅等杂质,最终得到的纯度高达99.99%以上的高纯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基于电磁净化的基本原理实现,其优点在于省去了传统工艺中繁琐的步骤,不会带来二次污染,操作简单方便,生产效率高,最终回收得到的多晶硅完全能达到太阳级硅的需求,从而实现硅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级硅生产过程中固态线锯硅泥的回收再利用领域,更准确的说是一种运用电磁场分离硅泥中的碳化硅等杂质,生产高纯硅的工艺。
技术介绍
近10年来全球太阳能产业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其中90%以上的太阳能材料主要由硅材料制成,特别是多晶硅,因此全球对硅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根据数据统计,自2008年以来中国硅材料产能已稳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片普遍采用多锯配合砂浆切割生产,线切割过程中通常要用到聚乙二醇作为切割液、碳化硅颗粒作为研磨剂,同时会伴有大量的硅泥浆产生。硅泥浆由切割液、碳化硅、硅粉及金属杂质等组成。硅材料切割加工过程中碳化硅颗粒需要很高的纯度和强度、一定的球形系数及合适的粒度分布,其粒度大致分布在3 50 μ m ;硅的粒度小于 I μ m,约占硅泥浆的10%。硅泥中的碳化硅等杂质导电率几乎为零,然而硅的导电率为1400000S/m。电磁净化是利用金属熔体和非金属夹杂物之间的电导率之间的差异而达到去除夹杂物的目的。当夹杂物颗粒的电阻率大于金属熔体的电阻率时,则金属液所受的电磁力大于夹杂物所受电磁力,夹杂物所受合力与外加电磁力方向相反,夹杂物颗粒向熔体所受电磁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法回收线锯硅泥中硅组分的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外壳(1)、启动加热装置(2)、料斗(3)、石墨坩埚(4)、熔炼腔室(5)、感应加热线圈(6)、粗硅液(7)、电磁分离线圈(8)、电磁分离管道(9)、垂直分离侧管道(10)、杂质收集装置(11)、水平分离主管道(12)、纯净硅液(13)、冷却坩埚(14)、可活动底部(15)、控制冷却隔离室(16)、引杆(17)、脏硅液(18);与外壳(1)相连接的是启动加热硅的装置(2)及料斗(3),外壳(1)内包含由感应加热线圈(6)包围的熔炼石墨坩埚(4)、高频电磁分离线圈(8)包围的方形电磁净化管道(9)、含碳化硅等杂质硅液的收集装置(11)、垂直分离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