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流设备领域的升降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仓储、码头、修理厂、工厂生产线旁的电动升降平台,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底盘3、可升降组件、台面板1,其特征在于,底盘上设置有两个并排的“X”型叉杆11,两叉杆之间连接有推力杆12,所述叉杆由两连杆交叉铰接构成,同时,两叉杆上设置有若干能够推动叉杆上下升降的油缸2,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为油缸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台面板连接在两并排叉杆的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升降台体积大而移动不灵活,或者承载量不高的缺点,采用叉杆式升降,压缩后体积小,同时,利用液压系统为升降过程提供足够的动力,提高了承载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物流设备领域的升降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仓储、码头、修理厂、工厂生产线旁的电动升降平台。
技术介绍
在众多领域中,存在着各种结构形式的升降台,无论形式如何变化,升降台的主要功能依然是承载和升降。区别点在于实现升降功能的方式、结构以及承载量。承载量的高低,决定了升降装置所用材料刚性强度的高低,以及所采用的升降方式稳定性的高低。常用的升降方式有丝杆螺母形式、叉杆形式、连杆机构的形式等。相比较而言,若采用丝杆螺母形式,则升降台的体积通常与升降台的升降幅度成正比,因此,该种形式的承载重物的升降台存在体积大、移动不便的缺点。而叉杆形式的高承载量的升降台,虽然能够控制体积不至于过大,但是引发叉杆进行升降动作的动力装置必须能够提供足够强大的力量,否则,升降 台的承载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升降台体积大且移动不灵活的缺点,或者承载量不高的缺点,专利技术了一种电动升降平台,该升降平台为叉杆形式,压缩后体积小,同时,利用液压系统为升降过程提供足够的动力,提高了承载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的一种电动升降平台,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底盘、可升降组件、台面板,其特征在于,底盘上设置有两个并排的“X”型叉杆,两叉杆之间连接有推力杆,所述叉杆由两连杆交叉铰接构成,同时,两个叉杆上设置有若干能够推动叉杆上下升降的油缸,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为油缸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台面板连接在两个并排叉杆的上端。作为优选,所述推力杆垂直连接在两并排叉杆之间,推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叉杆的铰接处。作为优选,所述底盘的一端固定有两个铰链,另一端设置有两道平行的滑轨,所述台面板的下板面一端固定有两个铰链,另一端设置有两道平行的滑轨;两并排的叉杆中,其中一组朝向相同的连杆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铰链与台面板和底盘铰接,另一组朝向相同的连杆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有滑轮,滑轮位于滑轨内。作为优选,所述设置有滑轮的两连杆的下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底杆,底杆上固定有若干铰链,所述油缸的下端铰接在铰链上,油缸上部的顶杆与所述推力杆铰接。与气压缸相t匕,油压缸产生的力量稳定且持久;液油输入油缸,油压增大后向外推动顶杆,顶杆逐渐伸长,叉杆的叉开角度发生变化,台面板随着叉杆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叉杆上对称设置双油缸,均匀受力,升降过程更加稳定。作为优选,所述动力组件固定在底盘上,包括动力单元、设置在动力单元上的电磁阀、与动力单元相连的电路控制箱;所述动力单元与两油缸之间连接有用于传输液油的输油管。开启电磁阀,动力单元通过输油管向油缸内输送液油;泄压时,油缸内的液油经输油管回流入动力单元;闭合电磁阀,油缸内的油压保持稳定,台面板停止升降,维持在一定高度。作为优选,底盘的各个端部固定有竖直的支撑杆,支撑杆的高度大于动力组件的高度。当叉杆压缩至最低时,叉杆以及动力组件处于台面板和底盘之间,为了保证叉杆以及动力组件不被挤压到,台面板与底盘之间必需留有足够的空间,因此,需要利用支撑杆将台面板顶住。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为叉杆形式的升降平台,当叉杆被完全压缩后,体积缩小,便于存放和搬运。本技术采用油压技术,为叉杆伸缩提供强大且持久的动力,保证了升降平台的高承载量。本技术运用了电控技术,操作智能化,保持叉杆平稳伸缩,安全系数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上升至最大高度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压缩至最小高度的使用状态图。图中标号为1、台面板;10、滑轮;11、叉杆;12、推力杆;13、底杆;14、加强杆;2、油缸;20、夹块;21、顶杆;3、底盘;30、铰链;31、滑轨;32、支撑杆;41、动力单元;42、电路控制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电动升降平台,最下面为一个水平的矩形底盘3,底盘3上有两个并排的“X”型叉杆11,叉杆11由两根结构相同的连杆交叉铰接构成,有一推力杆12垂直连接在两叉杆11之间,并且推力杆12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叉杆11中部的铰接处;还有一根底杆13垂直于两叉杆11、固定连接在两叉杆11下端之间,底杆13上固定有两个铰链30,有两个长管状的油缸2的下端分别与两个铰链30活动连接,油缸2的上部为顶杆21,顶杆21的上端铰接在推力杆12上,推力杆12上固定有两个铰链30。为了提高叉杆的稳定性,两并排叉杆之间固定有加强杆14。所述底盘3的四边固定竖直的侧板,在底盘3上,靠近短边的一端固定有两个铰链30 ;与铰链30位置相对的另一端,两侧的侧板上有内凹的滑轨31 ;台面板I的下板面上也固定有两个铰链30、两侧板上分别有一道滑轨;所述两个并排的叉杆,与底杆13连接的两连杆的上、下端均连接竖直朝向的滑轮10,滑轮10位于侧板的滑轨31内,另外两连杆的上、下端分别铰接在底盘和台面板的铰链30上。叉杆11进行升降运动时,滑轮10沿着滑轨31来回滚动。当顶杆完全被推出后,叉杆的高度达到最高,如图3所示,电动升降平台的最大高度为800mm。所述底盘3上固定有动力单元41、电路控制箱42 ;其中,电路控制箱42与动力单元41连接,动力单元41与两油缸2之间连接输油管;底盘3的四个角上分别固定一根竖直的支撑杆32,并且,支撑杆32的高度大于动力单元41、电路控制箱42的高度,当叉杆完全压缩后,底盘上的动力组件不会受到挤压,如图4所示,电动升降平台的最小高度为150mm。使用方式本技术采用小功率的动力单元,并且配备了遥控电控装置。启动电源,按需要选择按钮开关,“A”表示上升、“B “表示下降、“C”表示断开电源、按“D”表示行程阀锁,“A”和“B”可以点按,自由控制上升、下降至任意高度。当有重物需要上升时,按“A”,动力单元工作,油缸内压强增大,顶出顶杆,叉杆受力拉开,台面板升高,完成上升;按1”,动力单元断电,电磁阀工作,自动泄压,在台面板的 自重作用下叉杆自动下滑,完成下降,上述过程为一个升降工作循环。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升降平台,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底盘(3)、可升降组件、台面板(1),其特征在于,底盘上设置有两个并排的“X”型叉杆(11 ),两叉杆之间连接有推力杆(12),所述叉杆由两连杆交叉铰接构成,同时,两个叉杆上设置有若干能够推动叉杆上下升降的油缸(2),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为油缸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台面板连接在两个并排叉杆的上端。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力杆垂直连接在两并排叉杆之间,推力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叉杆的铰接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的一端固定有两个铰链(30),另一端设置有两道平行的滑轨(31),所述台面板的下板面一端固定有两个铰链,另一端设置有两道平行的滑轨;两并排的叉杆中,其中一组朝向相同的连杆的上端、下端分别通过铰链与台面板和底盘铰接,另一组朝向相同的连杆的上端和下端均连接有滑轮(10),滑轮位于滑轨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升降平台,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底盘(3)、可升降组件、台面板(1),其特征在于,底盘上设置有两个并排的“X”型叉杆(11),两叉杆之间连接有推力杆(12),所述叉杆由两连杆交叉铰接构成,同时,两个叉杆上设置有若干能够推动叉杆上下升降的油缸(2),所述底盘上还设置有为油缸提供动力的动力组件,所述台面板连接在两个并排叉杆的上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希虎,王荣民,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亚虎工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