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注塑用的专用吸塑盒以及自动化叠加该吸塑盒的传输设备,该注塑用专用吸塑盒包括吸塑盒本体,该吸塑盒本体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吸塑盒下部两侧向上凹设缺口形成挂台。该自动化叠加注塑用专用吸塑盒的传输设备包括传输装置、第一升降装置、上料装置和第二升降装置,该传输装置用于传送吸塑盒,传输装置上具有送盒工位、上料工位以及收盒工位,该第一升降装置始终抬起堆叠在送盒工位上的从底部算起第二个以上的吸塑盒,该上料装置对吸塑盒进行上料,第二升降装置用于抬起堆叠在收盒工位的最底部的吸塑盒,从而改变传统人工操作的生产模式,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传送、送盒和收盒,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生产设备品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注塑用专用吸塑盒以及自动化叠加该吸塑盒的传输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手机按键的生产作业区域中,通过人工摆放吸塑盒,移动吸塑盒以将物料放入吸塑盒中,进而使吸塑盒送到下一道工序,这种操作在堆叠吸塑盒时难以保证产品对齐,使下一道工序时的卡位配合不当,不可避免地弓丨发事故,使成型出的产品质量达标率不高。而且这种人工化操作劳动强度大,作业人员太多,要求各工作的操作素质较高,造成人才奇缺,技术不熟练的人员上岗更造成产品生产制造失败。再者,整个生产过程由人工操作、人工转运半成品、人工装配,无法实现连续性生产,导致生产周期长,成本太高。除此之外,还存在不便管理,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加工现场混乱等诸多缺陷,所有的这些弊端造成生产模式落后,使得产品制作成本大、造价高,从而影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阻碍企业的科·技进步。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用专用吸塑盒以及自动化叠加该吸塑盒的传输设备,其可整齐地收纳和放置多个吸塑盒,实现吸塑盒释放、传送、收叠的自动化生产,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力,降低人力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用专用吸塑盒,包括吸塑盒本体,该吸塑盒本体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吸塑盒下部两侧向上凹设缺口形成挂台。一种自动化叠加注塑用专用吸塑盒的传输设备,包括—传输装置,包括传输带和驱动电机,该传输带上依次设置有送盒工位、上料工位以及收盒工位,该驱动电机与传输带连接并带动传输带运动;一第一升降装置,包括两个第一支承箱、用于抬起吸塑盒的第一升降架以及驱动设备,该两个第一支承箱左右对称地安装在传输带之送盒工位的两旁,该第一升降架的底部与传输带保持高度差,并卡于从底部算起的第二个吸塑的挂台中,该驱动设备安装在第一支承箱内并连接第一升降架,驱动两个第一升降架同步升降动作;一上料装置,包括两个上料盒,该两个上料盒左右对称地安装在传输带之上料工位的两侧;一第二升降装置,包括两个第二支承箱、用于抬起吸塑盒的第二升降架以及驱动设备,该两个第二支承箱左右对称地安装在传输带之收盒工位的两旁,该第二升降架的底部与传输带位于同一高度,并卡于最底部的吸塑盒的挂台中,该驱动设备安装在第二支承箱内并连接第二升降架,驱动两个第二升降架同步升降动作。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均包括横向设置的托板和纵向设置的连接板,该托板和连接板为一体连接的L字形结构,该连接板连接驱动设备,该托板钩在吸塑盒的挂台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升降架之托板与传输带之间具有一个吸塑盒的高度差,该托板托住叠加在送盒工位之第二个吸塑盒两侧的挂台。优选的,所述第二升降架之托板贴着传输带之表面,该托板托住叠加在收盒工位之第一个吸塑盒两侧的挂台。优选的,所述两第一支承箱的相对面和两第二支承箱的相对面上均纵向设置有一开槽,所述驱动设备从开槽中伸出并连接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带动第一升降架和第二升降架升降动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传输装置、第一升降装置、上料装置、第二升降装置与注塑用专用吸塑盒配合形成自动化叠加传输设备,改变传统人工操作的生产模式,实现生产的自动化释放、传送、收叠,有利于吸塑盒堆叠的整齐,保证生产的连续不间断加工,缩短产品制造周期,减少人力成本的投入,解决劳力人才奇缺的问题,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便于管理,推动企业生产发展。另外,各个吸塑盒的两侧设置挂台的形式,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有利于生产加工。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I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送盒工位的吸塑盒传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之料施例的收盒工位的吸塑盒传送示意图。附图标识说明10、传输装置11、传输带20、第一升降装置21、第一支承箱211、开槽22、第一升降架221、托板222、连接板23、驱动设备30、上料装置31、上料盒40、第二升降装置41、第二支承箱411、开槽42、第二升降架421、托板422、连接板43、驱动设备50、专用吸塑盒51、吸塑盒本体52、容纳槽53、挂台A、送盒工位B、上料工位C、收盒工位D、高度差。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I至图4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一种注塑胶用的专用吸塑盒50以及针对该吸塑盒50配设的自动化叠加吸塑盒的传输设备。该自动化叠加吸塑盒的传输设备包括一传输装置10、一第一升降装置20、一上料装置30和一第二升降装置40。其中,该注塑用专用吸塑盒50包括吸塑盒本体51,该吸塑盒本体51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52,吸塑盒50下部两侧向上凹设缺口形成挂台53。该容纳槽52、挂台53和吸塑盒本体51注塑成型为一体,具有结构简单,加工容易的优点。所述传输装置10包括传输带11和驱动电机(图未示),该传输带11设置在机架的作业平台上,该驱动电机安装在作业平台下方,驱动电机的驱动轴连接在传输带11上,从而启动驱动电机,驱动轴转动以带动传输带11运动,吸塑盒50置放在传输带11上进行传送。本实施例中,于传输带11上依次设置有送盒工位A、上料工位B以及收盒工位C。所述第一升降装置20包括两个第一支承箱21、用于抬起从底部算起的第二个吸塑盒50的第一升降架22、以及连接第一升降架22的驱动设备23,该两个第一支承箱21左右对称地安装在传输带11之送盒工位A的两旁,该第一升降架22的底部与传输带11保持高度差D,该驱动设备23安装在第一支承箱21内,驱动两个第一升降架22同步升降动作。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第一支承箱21的相对面(即是朝向传输带11的侧壁面)均纵向设置有一开槽211,所述驱动设备23从开槽211中伸出并连接第一升降架22,带动第一升降架22升降动作。所述第一升降架22包括横向设置的托板221和纵向设置的连接板222,该托板221和连接板222为一体连接的L字形结构,该连接板222连接驱动设备23,该托板221与传输带11之间具有一个吸塑盒50的高度差D,其托住叠加在送盒工位A之第二个吸塑盒50两侧的挂台53,并在驱动设备23下将第二个吸塑盒50以上的整叠吸塑盒50抬起。所述上料装置30包括两个上料盒31,该两个上料盒31左右对称地安装在传输带11之上料工位B的两侧,以方便对吸塑盒50的上料。所述第二升降装置40包括两个第二支承箱41、用于抬起最底部的吸塑盒50的第二升降架42、以及连接第二升降架42的驱动设备43,该两个第二支承箱41左右对称地安装在传输带11之收盒工位C的两旁,该第二升降架42的底部与传输带11位于同一高度,该驱动设备43安装在第二支承箱41内,驱动两个第二升降架42同步升降动作。本实施例中,所述两第二支承箱41的相向面(即是朝向传输带11的侧壁面)均纵向设置有一开槽411,所述驱动设备43从开槽411中伸出并连接第二升降架42,带动第二升降架42升降动作。所述第二升降架42包括横向设置的托板421和纵向设置的连接板422,该托板421和连接板422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用专用吸塑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吸塑盒本体,该吸塑盒本体的上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容纳槽,吸塑盒下部两侧向上凹设缺口形成挂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万德电子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