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6873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14: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包括:底板、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两者之间设有数个内镶件,所述内镶件底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其顶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内镶件顶端上设有盲孔;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缸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一次完成多个U盘盖底孔的加工和可快速更换U盘盖的目的,省时省力,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
技术介绍
U盘体积小,却有着很强的实用属性,U盘不仅携带方便,而且还是可以存储文件、数据、图片、音乐、视频的存储媒介,自从移动无纸化办公的概念提出之后,便给U盘带来了迅猛的发展。U盘的接口处容易沾染灰尘,时间一久,U盘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进而影响它的正常使用,所以U盘一般都会配备有U盘盖保护U盘。通常情况下,U盘盖外形和型腔采用注塑的方式生产,而U盘盖上的底孔采用CNC加工的方式。众所周知,CNC加工之前需要对工件进行装夹、打表、校平等一系列准备工作, U盘盖体积小,不易装夹,而且每加工一个U盘盖就要重新装夹、打表、校平,费时费力,加工效率低,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以实现一次完成多个U盘盖底孔的加工和可快速更换U盘盖的目的,省时省力,提高生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包括底板、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两者之间设有数个内镶件,所述内镶件底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其顶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内镶件顶端上设有盲孔;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缸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优选的,所述盲孔的直径大于U盘盖底孔的直径。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直身部穿过所述支撑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加工治具,通过在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内镶件,即可在一个治具上装夹多个产品;用气缸将产品顶出,在不拆解治具的情况下,就可以取出产品,而且只需在第一次加工时打表、校平,后续加工无需再重复此过程。因此,通过本技术实现了一次完成多个U盘盖底孔的加工和可快速更换U盘盖的目的,省时省力,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内镶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参见图1),包括底板13、支撑板11和固定板12,固定板12固定在底板13上,支撑板11位于固定板12上,为了将支撑板11和固定板12之间定位精确,特在固定板12上设置导柱16,让导柱16的直身部穿过支撑板11 ;固定板12与支撑板11之间设有数个内镶件17,内镶件17底端与固定板12固定连接,其顶端穿过支撑板11,并与支撑板11活动连接,内镶件17对应支撑板11的一端的外形与U盘盖型腔的形状相匹配,U盘盖安装在内镶件17上,可被精确定位;内镶件17顶端上设有盲孔21,盲孔21的直径大于U盘盖底孔的直径,如此刀具可以避开内镶件17。固定板12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14,气缸14缸体固定在底板13上,气缸14的活塞杆15与支撑板11相连接,活塞杆15的伸缩来控制支撑板11的升降。采用本技术加工U盘盖时,首先将导柱16安装在固定板12上,将导柱16的直身部穿过支撑板11,待固定板12与支撑板11相互定位后,将内镶件17逐个固定在固定板12上。然后,将固定板12固定在底板13上,将气缸14安装在底板13上,将气缸14的活塞杆15与支撑板11固定。最后,将U盘盖安装在内镶件17上。将装配的治具放在加工平台上,装夹、打表、校平后加工。待加工完成后,只需让气缸14的活塞杆15伸出,顶起支撑板11,U盘盖脱离内镶件17,然后取出。取出所有的U盘盖后,让气缸14的活塞杆15收缩,支撑板11回落,再装入新的需加工底孔的U盘盖,无需再打表、校平,即可再次加工。本实用型新型与以往治具的主要区别是一个治具可以一次装夹多个U盘盖,力口工完毕后,利用气缸来顶出U盘盖,如此,在不拆开治具的情况下,就可取出U盘盖及只需加工第一个产品时打表、校平,后续加工无需再重复此过程。因此,通过本技术实现了一次完成多个U盘盖底孔的加工和可快速更换U盘盖的目的,省时省力,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两者之间设有数个内镶件,所述内镶件底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其顶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内镶件顶端上设有盲孔;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缸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直径大于U盘盖底孔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导柱,所述导柱的直身部穿过所述支撑板。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包括底板、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两者之间设有数个内镶件,所述内镶件底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其顶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内镶件顶端上设有盲孔;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缸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通过本技术实现了一次完成多个U盘盖底孔的加工和可快速更换U盘盖的目的,省时省力,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26D7/01GK202716317SQ20122012438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9日专利技术者范力 申请人:昆山美仑工业样机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U盘盖底孔加工的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固定板上,两者之间设有数个内镶件,所述内镶件底端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其顶端穿过所述支撑板,并与所述支撑板活动连接,所述内镶件顶端上设有盲孔;所述固定板两端分别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缸体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支撑板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美仑工业样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