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奚来凤专利>正文

一种钢锭模帽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6349 阅读:213 留言:1更新日期:2013-02-07 1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锭模帽口,包括外部的保温帽钢壳、内部的绝热板、在保温帽钢壳和绝热板之间的填充料,从填充料的上端面到绝热板的内壁之间设有补缩浇道,补缩浇道的上方与导液管相连。该钢锭模帽口在钢锭浇注的过程中能起到补缩效果,使钢锭的致密度得到极大改善,充分保证钢锭的质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行业钢液浇注的设备,尤其涉及用于钢液浇铸的钢锭模。
技术介绍
钢锭帽口传统的补缩工艺,均采用细流慢浇方式。由于钢锭浇注采取底注的注锭方式,即钢液自钢锭模下部进入模内,最后至钢锭帽口,使得钢锭模内的钢液温度梯度呈自下而上分布,即从钢锭本体到钢锭帽口,钢液温度逐步降低,因而注锭后期采用细流慢补工艺根本解决不了钢锭的疏松、二次缩孔质量缺陷,所以钢锭的质量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锭模帽口,使其在钢锭浇注的过程中能起到补缩效果,使钢锭的致密度得到极大改善,充分保证钢锭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钢锭模帽口,包括外部的保温帽钢壳、内部的绝热板、在保温帽钢壳和绝热板之间的填充料,从填充料的上端面到绝热板的内壁之间设有补缩浇道,补缩浇道的上方与导液管相连。在浇注过程中,当钢包内的钢液自钢锭模下部进入模内至接近钢锭帽口补缩浇道的水平浇道时停浇,这时改由补缩浇道进行帽口浇注,使钢包内的钢液从导液管、补缩浇道注入帽口。通过本技术的补缩浇道进入的钢液极大地提高了帽口热容量,使钢锭的浇注兼容了下注法与上注法的优点,实现了模内钢液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顺序凝固,使帽口补缩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彻底解决了钢锭因补缩不充分造成的疏松、二次缩孔质量缺陷,使钢锭的致密度得到极大改善,充分保证了钢锭的质量。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1、保温帽钢壳,2、填充料,3、绝热板,4、导液管,5、补缩浇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任何限制。参见图1,一种钢锭模帽口,包括外部的保温帽钢壳,I、内部的绝热板3、在保温帽钢壳I和绝热板3之间的填充料2,从填充料2的上端面到绝热板3的内壁之间设有补缩浇道5,所述的补缩浇道5的上方与导液管4相连。在浇注过程中,当钢包内的钢液自钢锭模下部进入模内至接近钢锭帽口补缩浇道的水平浇道时停浇,这时改由补缩浇道进行帽口浇注,使钢包内的钢液从导液管、补缩浇道注入帽口。通过本技术的补缩浇道进入的钢液极大地提高了帽口热容量,使钢锭的浇注兼容了下注法与上注法的优点,实现了模内钢液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顺序凝固,使帽口补缩效果得到极大改善,彻底解决了钢锭因补缩不充分造成的疏松、二次缩孔质量缺陷,使钢锭的致密度得到极大改善,充分保证了钢锭的质量。实施例只是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或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方 案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钢锭模帽口,包括外部的保温帽钢壳(I)、内部的绝热板(3)、在保温帽钢壳(I)和绝热板(3)之间的填充料(2),其特征在于从填充料(2)的上端面到绝热板(3)的内壁之间设有补缩浇道(5),所述的补缩浇道(5)的上方与导液管(4)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钢锭模帽口,包括外部的保温帽钢壳、内部的绝热板、在保温帽钢壳和绝热板之间的填充料,从填充料的上端面到绝热板的内壁之间设有补缩浇道,补缩浇道的上方与导液管相连。该钢锭模帽口在钢锭浇注的过程中能起到补缩效果,使钢锭的致密度得到极大改善,充分保证钢锭的质量。文档编号B22D7/06GK202715793SQ20122021607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奚来凤 申请人:奚来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锭模帽口,包括外部的保温帽钢壳(1)、内部的绝热板(3)、在保温帽钢壳(1)和绝热板(3)之间的填充料(2),其特征在于:从填充料(2)的上端面到绝热板(3)的内壁之间设有补缩浇道(5),所述的补缩浇道(5)的上方与导液管(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来凤
申请(专利权)人:奚来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山东省德州市联通] 2014年12月04日 17:59
    钢水经盛钢包注入铸模凝固形成钢锭钢液在炼钢炉中冶炼完成后必须铸成一定形状的锭或坯才能进行加工用铸模铸成钢锭的工艺过程简称为铸锭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