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铜粉表面化学镀银的方法,属于化学镀银技术领域。所述方法是将铜粉加入5~10%的稀酸中,除去铜粉表面的氧化物;将铜粉重量的1~30%的分散剂、10~60%稳定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构成还原液,加入铜粉搅拌;取硝酸银加入去离子水中,加氨水,搅拌后加氢氧化钠,得到银胺溶液;在搅拌的条件下,将银胺溶液加入到还原液中,10~50分钟完成铜粉表面的化学镀银;过滤分离洗涤,真空干燥后得到银包铜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银包铜粉制备工艺、原料组成简单,符合环保需要,易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将银胺溶液加入到还原液中,可以减少或消除容器壁上的银镀层,减少浪费,银转化率高,获得的银包铜粉电阻率小于2×10↑[-4]Ωc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化学镀银
获得的镀银铜粉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抗电迁移能力和低的电阻值。镀银铜粉作为导电填料制备的导电胶,作为导电连接材料应用在电子器件、集成电路领域。
技术介绍
导电胶具有无铅污染、重量低、固化温度低等优点,作为导电连接材料是锡铅焊料的替代品。在各种导电胶中,铜导电胶价格便宜,成本低,但在制作过程中铜粉特别容易氧化,导致连接导电性不好;镍导电胶大体性能与铜相似;金导电胶性能稳定且电阻率低,但价格贵,不适宜在工业中广泛应用;银导电胶综合性能比较好,在电子制造工业中应用成本偏高,有银迁移的缺陷。表面包覆金属粒子导电胶,如在铜粉表面镀银而填充得到的导电胶,不仅可以降低导电胶的成本,还可以克服铜导电胶中铜粉严重氧化的缺陷,并克服银导电胶中银迁移的缺陷,其电阻率达到10-4Ω·cm的级别,可以满足电子工业中的应用。金属、非金属的表面化学镀银技术已经很成熟,铜粉表面的化学镀银以及镀银铜粉的导电胶也有报道。吴懿平等在2~8μm细片状铜粉表面镀银二乙烯三胺和多乙烯多胺与硝酸银混合,在40℃下搅拌2h,配置成银胺溶液。在40℃下,稀硫酸处理的铜粉加入银胺溶液,搅拌30min,得到一次镀银铜粉。再用5%的稀硫酸对一次镀银铜粉进行冲洗,然后用蒸馏水清洗,再转入到银胺溶液中进行再次化学置换镀银,反复几次,得到表面连续的镀银层。高保娇等采用银氨溶液进行铜粉的表面镀银,并且多次施镀获得连续的银镀层。谭富彬等用硝酸银与三乙烯四胺、二乙烯三胺、乙二胺、多乙烯多胺、四乙烯五胺、氨水等配制成银胺络离子溶液,进行铜合金粉的化学镀银。镀银前需要对铜粉表面进行敏化及活化。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用置换反应制备银包覆铜粉的方法,用于抗菌剂的制备,没有提到粉末的导电性能。傅振晓等采用氰化银与铜粉置换反应获得银包覆铜粉,并制备导电胶。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银镀铜粉的制备方法,采用胺类化合物对硝酸银进行络合,并且需要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化学镀。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镀银铜粉的方法,将鳌合萃取剂与银胺溶液混合,加入铜粉在40~90℃条件下进行化学镀铜。上述进行铜粉表面化学镀银的工艺,存在的缺点是银氨溶液的组分复杂、氰化银有毒、施镀次数多、有些需要在高于室温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镀、铜粉表面需要敏化活化等,而且在施镀过程中,镀槽内壁容易沉积银层造成银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组分和工艺简单、在室温下进行一次化学镀的铜粉表面化学镀银工艺,并且该工艺操作不会在镀槽表面沉积银层。获得的银包铜粉具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低的电阻率。利用该工艺得到的银包铜粉制备导电胶,在电性能满足要求的条件下,可以降低导电胶的成本。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1)将铜粉加入5~10%重量百分比的稀酸中,除去铜粉表面的氧化物;(2)将铜粉重量的1~30%的分散剂、10~60%稳定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构成还原液,加入铜粉搅拌;(3)取硝酸银加入去离子水中,加入氨水,搅拌使硝酸银水溶液透明,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搅拌溶液发生沉淀,再加入氨水,溶液再次透明,得到银胺溶液;(4)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3的银胺溶液加入步骤2的还原液中,10~50分钟完成铜粉表面的化学镀银;(5)过滤分离,去离子水或乙醇洗涤,40~80℃真空干燥后得到银包铜粉。在上述方法中,步骤1所述的稀酸为硝酸、硫酸或甲酸。在上述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分散剂为醋酸钠、草酸钠、柠檬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在上述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稳定剂为聚乙二醇、葡萄糖和乙醇。在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硝酸银用量为占铜粉重量的10~50%。在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氨水加入量为占银胺溶液体积的1~20%;在上述方法中,步骤3所述的氢氧化钠加入量为占硝酸银加入量的5~30%。在上述方法中,步骤4所述的还原液体积为每克铜构成的还原液体积为15~35毫升;银胺溶液的体积与还原液体积相当。在上述方法中,步骤4所述的还原液中葡萄糖加入量为0.02~0.10克/毫升;乙醇浓度为5~20%。本专利技术获得的银包铜粉,银含量为10%~20%,铜含量为80%~90%银(重量百分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银包铜粉制备工艺、原料组成简单,符合环保需要,易于大规模生产;而且将铜粉和还原液加入银胺溶液中,可以减少或消除容器壁上的银镀层,减少浪费,银转化率高。获得的银包铜粉电阻率小于2×10-4Ωcm;以环氧树脂为基体,添加60~75%重量百分比的银包铜粉,制备的各向同性热固化导电胶电阻率小于6×10-4Ωcm,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实施例2取铜粉50克,加入5%的稀硝酸,除去铜粉表面的氧化物。蒸馏水洗涤3次,滤除水待用。取12克硝酸银加入1000毫升去离子水,加入氨水100毫升,搅拌,获得透明溶液。加入4克氢氧化钠,搅拌后加入氨水25毫升获得透明银胺溶液。在100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50克葡萄糖、110毫升乙醇、18克聚乙二醇、7克柠檬酸钠,搅拌均匀得到还原液。然后将处理过的铜粉加入还原液中,搅拌后加入银胺溶液,搅拌35分钟。过滤后去离子水清洗3次,过滤,60℃真空干燥得到镀银铜粉。实施例3取铜粉100克,加入8%的甲酸,除去铜粉表面氧化物。蒸馏水洗涤3次,滤除水待用。取42克硝酸银加入2300毫升去离子水,加入氨水220毫升,搅拌,获得透明溶液。加入10克氢氧化钠,搅拌后加入氨水70毫升获得透明银胺溶液。在240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140克葡萄糖、180毫升乙醇、50克聚乙二醇、15克醋酸钠,搅拌均匀得到还原液。然后将处理过的铜粉加入还原液中,搅拌后加入银胺溶液,搅拌45分钟。过滤后乙醇清洗3次,过滤,50℃真空干燥得到镀银铜粉。实施例3取铜粉100克,加入6%的稀硝酸,除去铜粉表面氧化物。蒸馏水洗涤3次,滤除水待用。取42克硝酸银加入2300毫升去离子水,加入氨水220毫升,搅拌,获得透明溶液。加入10克氢氧化钠,搅拌后加入氨水70毫升获得透明银胺溶液。在240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140克葡萄糖、180毫升乙醇、50克聚乙二醇、10克醋酸钠,8克草酸钠,搅拌均匀得到还原液。然后将处理过的铜粉加入还原液中,搅拌后加入银胺溶液,搅拌45分钟。过滤后乙醇清洗3次,过滤,60℃真空干燥得到镀银铜粉。实施例5取铜粉200克,加入6%的稀硫酸,除去铜粉表面氧化物。蒸馏水洗涤3次,滤除水待用。取90克硝酸银加入5000毫升去离子水,加入氨水500毫升,搅拌,获得透明溶液。加入25克氢氧化钠,搅拌后加入氨水150毫升获得透明银胺溶液。在5000毫升去离子水中加入300克葡萄糖、400毫升乙醇、100克聚乙二醇、10克醋酸钠,10克柠檬酸钠,15克十二烷基磺酸钠搅拌均匀得到还原液。然后将处理过的铜粉加入还原液中,搅拌后加入银胺溶液,搅拌45分钟。过滤后乙醇清洗3次,过滤,70℃真空干燥得到镀银铜粉。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1)将铜粉加入5~10%重量百分比的稀酸中,除去铜粉表面的氧化物;(2)将铜粉重量的1~30%的分散剂、10~60%稳定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构成还原液,加入铜粉搅拌;(3)取硝酸银加入去离子水中,加入氨水,搅拌使硝酸银水溶液透明,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搅拌溶液发生沉淀,再加入氨水,溶液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铜粉表面化学镀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依次按如下步骤进行:(1)将铜粉加入5~10%重量百分比的稀酸中,除去铜粉表面的氧化物;(2)将铜粉重量的1~30%的分散剂、10~60%稳定剂加入去离子水中构成还原液,加入铜 粉搅拌;(3)取硝酸银加入去离子水中,加入氨水,搅拌使硝酸银水溶液透明,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搅拌溶液发生沉淀,再加入氨水,溶液再次透明,得到银胺溶液;(4)在搅拌的条件下,将步骤3的银胺溶液加入步骤2的还原液中,10~50分钟 完成铜粉表面的化学镀银;(5)过滤分离,去离子水或乙醇洗涤,40~80℃真空干燥后得到银包铜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文利,梁彤祥,闫迎辉,赵兴宇,郝少昌,唐春和,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