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1775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具有:形成有电路导体的控制基板(10);和固定于控制基板(10),将源于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与上述电路导体直接连接的压接端子(11)。压接端子(11)具有:与所述电线的终端压接连接的压接端子部(12);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并与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13);和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另一侧(12b)并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10a)弯折固定于控制基板(10)的固定脚部(1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将源于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直接连接到控制基板上所形成的电路导体的压接端子固定到基板上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将源于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直接连接到控制基板上所形成的电路导体的压接端子,提出了例如日本特开2003-217699号公报(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压接端子。 该压接端子具有带状的形状,大致由一侧压接有控制基板的电线的第一压接部和另一侧压接有源于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的第二压接部构成。一个压接端子可实现两种不同的电线的连接。这样构成的压接端子,被载置于控制基板上,其与控制基板的载置面通过软钎焊固定,或者通过在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突片,将突片贯穿设在基板上的通孔(连接用和固定用),通过软钎焊或压配合(press fit)连接进行电连接固定。压接连接到压接端子上的电线根据需要与设置在压接端子上的电线保持部进行压固连接,防止其脱落。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3-2176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当在压接端子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突片,并使这些突片贯穿基板上所设置的通孔以实现固定时,必须将固定用通孔设置在比基板的侧端部稍靠近内侧的位置。因此,基板增大了用于设置固定用通孔的这部分空间的大小。此外,当设有用于防止电线从压接端子脱落的电线保持部,在对电线终端进行压接连接后,对电线保持部进行压固时,则由于压固时所赋予的应力而有可能在软钎焊部分或基板上产生裂纹,从而降低了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在对贯穿了基板固定用通孔的压接端子突片进行压配连接时,由于有必要避免对突片进行冲压的压固夹具与压接端子的压接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因此,就产生了将压接部分设置在与压固部分相分离的位置。由此导致压接端子大型化,并导致用于搭载变大的压接端子的控制基板也大型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线终端与压接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并防止用于搭载压接端子的控制基板的大型化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要点在于,提供一种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中,具有形成有电路导体的控制基板;和固定于上述控制基板,将源于上述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与上述电路导体直接连接的压接端子,上述压接端子具有与上述电线的终端压接连接的压接端子部;设置在上述压接端子部的一侧并与上述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和设置在上述压接端子部的另一侧,并沿着上述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于上述控制基板的固定脚部。根据上述方面的专利技术,通过与控制基板的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和沿着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形成压接端子。因此,没有必要对压接端子与控制基板的载置面进行软钎焊操作,此外,也不会受到因用于固定的压配而产生的应力。因此,连接端子部的连接部分(软钎焊部分)或基板上不会产生裂纹,从而能够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此外,在压接端子部的一侧形成有与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在另一侧形成有沿着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因此,不需要在控制基板的侧端部侧形成固定用通孔,所以能够在控制基板的侧端部侧形成连接有该连接端子部的连接部分(例如,通孔),从而能够防止控制基板的大型化。·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并防止控制基板的大型化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此外,上述压接端子部还可以具有底板部;从上述底板部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和从上述一对的侧壁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压接刃。根据上述结构,压接端子部具有底板部;从底板部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和从这一对侧壁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压接刃。因此,能够更牢固地与电线终端连接。此外,上述压接端子还可以具有用于将电线终端压紧在上述压接端子部与上述固定脚部之间的电线按压部。根据上述结构,具有用于将电线终端压紧在压接端子部与固定脚部之间的电线按压部。由此能够防止电线终端从压接端子部脱落,能够进一步提高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此外,由于用于保持电线终端的电线按压部设置在固定脚部侧,因此,能够降低将电线向电线按压部压固时所产生的应力对连接端子部的影响。此外,上述控制基板也可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直接连接以输出期望电压的电池组,对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基于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的电池单元彼此之间的电压均衡化进行控制。根据上述结构,控制基板用于将多个电池单元直接连接以输出期望电压的电池组,对电池单元电压的检测、电池单元异常的检测、基于电池单元的电压进行的电池单元间的电压均衡化进行控制。由此,通过在控制基板上使用压接端子,能够提高与电池单元电压检测用电线间连接的连接可靠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线终端与压接端子的连接可靠性,并防止搭载有压接端子的控制基板的大型化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附图说明图I是用于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2( a)是构成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压接端子(基板安装型压接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图2 (b)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的部分剖开的侧视示意图。图3是使用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的总线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将构成使用了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电池组用连接控制体的基板收容部向总线收容部上方折叠的状态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沿图4的V-V线切断的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I和图2,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和用于该压接端子固定结构的压接端子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压接端子固定结构I中,多个基板直接安装型压接端子(以下简称为“压接端子”)11沿侧端部IOa并列固定于控制基板10上,源于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直接连接到形成于控制基板10上的电路导体(未图示)。 如图I和图2所示,用于压接端子固定结构I的压接端子11具有用于压接连接源于控制基板10以外的电线的终端(以下,简称“电线终端”)(省略图示)的压接端子部12 ;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并与形成在控制基板10上的电路导体(省略图示)连接的连接端子部13 ;和设置在压接端子部12的另一侧12b,并沿着控制基板10的侧端部IOa弯折固定的固定脚部14。在压接端子部12与固定脚部14之间,设有用于保持电线终端(省略图示)的电线按压部15。由此,防止了电线终端从压接端子部12脱落,进一步提高了电线终端的连接可靠性。如图I所不,压接端子11的压接端子部12具有底板部16 ;从底板部16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17、17 ;和从这一对侧壁17、17向互相相对的方向(内侧)弯折而形成的压接刃18、18。这样,压接端子部12由底板部16、从底板部16的两侧沿相同的方向立起的一对侧壁17、和从这一对侧壁17向内侧弯折形成的压接刃18构成。由此,就能够更牢固地将电线终端连接。在底板部16的一侧12a的这一侧,设有连接端子部13,固定脚部14 一体延伸设置并形成在另一侧12b的这一侧。如图2 (a)、(b)所示,连接端子部13从压接端子部12的一侧12a弯折形成为大致呈直角状。连接端子部13在插入控制基板10的通孔IOb后,通过软钎焊被连接在控制基板10上。除了软钎焊以外,也可以采用压配连接。如图2 (a)、(b)所示,固定脚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接端子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有电路导体的控制基板;和固定于所述控制基板,将源于所述控制基板以外的电线与所述电路导体直接连接的压接端子,所述压接端子具有:用于将所述电线的终端压接连接的压接端子部;设置在所述压接端子部的一侧,并与所述电路导体连接的连接端子部;和设置在所述压接端子部的另一侧,并沿着所述控制基板的侧端部弯折固定于所述控制基板的固定脚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冈伸晃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