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对称偶极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0175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6:26
一种非对称偶极天线。该非对称偶极天线用于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接地部、辐射部及馈入线;接地部包括第一短边金属板,朝第一方向延伸;及第一长边金属板,耦接于第一短边金属板,朝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大致垂直;辐射部包括第二短边金属板,与第一短边金属板间隔第一距离,且朝第一方向的反向延伸;及第二长边金属板,耦接于第二短边金属板,朝第二方向延伸;馈入线包括金属线,耦接于第二短边金属板,传输馈入信号;绝缘层,包覆金属线;金属编织网,包覆绝缘层,其一端耦接于第一短边金属板,另一端耦接于无线通信装置的系统地端;及保护层,包覆金属编织网;接地部的尺寸与辐射部的尺寸不相关。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带宽且利于空间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对称偶极天线(unsymmetrical dipole antenna),尤指一种可适用宽带或多频应用,且可符合产品机构而调整外观的非对称偶极天线。
技术介绍
天线用来发射或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或交换无线电信号。一般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电子产品,如笔记本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通常通过内建的天线来访问无线网络。因此,为了让使用者能更方便地访问无线通信网络,理想天线的带宽应在许可范围内尽可能地增加,而尺寸则应尽量减小,以配合便携式无线通信器材体积缩小的趋势,将天线整合入便携式无线通信器材中。除此之外,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不同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可能不同,因此,理想的天线应能以单一天线涵盖不同无线通信网络所需的频带。 在公知技术中,常见的无线通信天线之一为平面倒F式天线(Planar Inverted-FAntenna, PIFA),顾名思义,其形状类似于经过旋转及翻转后的“F”。一般而言,平面倒F式天线的基本架构除辐射体外,还包含一大面积的金属片,用以形成“地”,因而浪费了许多面积。再者,对于低频段应用(如800MHz)而言,平面倒F式天线所需辐射体长度太长,易造成面积及成本过高,尤其无法适用于小型化的移动装置。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天线带宽,同时满足小型化移动装置的空间限制,已成为业界所努力的目标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主要提供一种非对称偶极天线。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非对称偶极天线,该非对称偶极天线用于一无线通信装置,该非对称偶极天线包含有一接地部、一辐射部以及一馈入线;该接地部包含有一第一短边金属板,该第一短边金属板朝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一长边金属板,该第一长边金属板率禹接于该第一短边金属板,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大致垂直;该福射部包含有一第二短边金属板,该第二短边金属板与该第一短边金属板间隔一第一距离,且朝该第一方向的反向延伸;以及一第二长边金属板,该第二长边金属板I禹接于该第二短边金属板,朝该第二方向延伸;该馈入线包含有一金属线,该金属线耦接于该辐射部的该第二短边金属板,用来传输一馈入信号;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包覆该金属线;一金属编织网,该金属编织网包覆该绝缘层,该金属编织网的一端耦接于该接地部的该第一短边金属板,另一端耦接于该无线通信装置的一系统地端;以及一保护层,该保护层包覆该金属编织网;其中,该接地部的尺寸与该辐射部的尺寸不相关。本专利技术的非对称偶极天线可适用宽带或多频应用,且可符合产品机构而调整外观,更有利于小型化移动装置的空间利用。附图说明图I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非对称偶极天线的示意图。图IB为图IA中一馈入线的详细结构图。图IC为图IA的非对称偶极天线经适当弯折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非对称偶极天线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非对称偶极天线经适当弯折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A为图2A的非对称偶极天线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辐射效率图。图3B为图2A的非对称偶极天线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第二代移动通信系 统的电压驻波比示意图。图4为图2A的非对称偶极天线应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电压驻波比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无线通信装置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20非对称偶极天线100接地部102辐射部104馈入线1000、1020短边金属板1002,1022,2022 长边金属板1040金属线1042绝缘层1044金属编织网1046保护层50无线通信装置500印刷电路板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考图1A,图I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非对称偶极天线10的示意图。非对称偶极天线10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装置,如智能型手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接收器等,其包含有一接地部100、一辐射部102及一馈入线104。接地部100由相互垂直的一短边金属板1000及一长边金属板1002所构成,而辐射部102的架构与接地部100类似,由相互垂直的一短边金属板1020及一长边金属板1022所构成。其中,短边金属板1020与长边金属板1022的长度总和约为待收发信号(馈入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此外,如图IA所示,接地部100与辐射部102的尺寸不相关或相异,换言之,接地部100与辐射部102为非对称式偶极架构。请同时参考图1B,其为馈入线104的详细结构图。馈入线104为常见的同轴传输线,由内而外包含有一金属线1040、一绝缘层1042、一金属编织网1044及一保护层1046。其中,金属线1040用来传输馈入信号,其耦接于短边金属板1020 ;绝缘层1042包覆金属线1040,用来隔绝金属线1040与金属编织网1044 ;金属编织网1044的一端耦接于短边金属板1000,另一端耦接于无线通信装置的系统地端;最后,保护层1046包覆金属编织网1044,用来保护馈入线104。因此,接地部100通过馈入线104的金属编织网1044连接于系统地端,而非传统上直接连接于地。需注意的是,图IA用以说明非对称偶极天线10的架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可以根据系统需求,作不同修饰,而不限于此。举例来说,在图IA中,接地部100与辐射部102呈两相对的倒L,且尺寸不对等,故形成了非对称偶极架构。然而,此仅为一实施例,实际上,只要确保短边金属板1020与长边金属板1022的总长至少等于待收发信号的四分之一波长即可。举例来说,接地部100与辐射部102的材质、宽度、间距等皆可适当调整,而短 边金属板1000、1020及长边金属板1002、1022的各自的长度、总长、夹角等亦可因应不同需求而调整。接地部100与辐射部102的材质亦未有所限,例如可以通过导电涂料材料进行涂布、印刷、激光雕刻技术、蚀刻或是技术蒸镀(Evaporation deposition)设置于一底板,或是制作在产品的壳体表面再以漆或是胶涂布作隔绝接触。同样地,馈入线104的长度、材质等亦不限于特定规格。除此之外,短边金属板1000、1020或长边金属板1002、1022不限于设置于平面方向,亦可包含多个弯折,而呈立体形。举例来说,请参考图1C,图IC为图IA的非对称偶极天线10经适当弯折的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IC所示,长边金属板1002经过弯折后包含L状的几何形状,而长边金属板1022经过弯折后包含Π状(或称Π形、门框形等)及L状的几何形状,其可维持长边金属板1002、1022的总长,但减小其水平面的长度。换言之,长边金属板1002、1022投影于其延展平面的投影面积可有效减小,以利于产品应用。此外,辐射部102亦可增加其他辐射路径。举例来说,请参考图2A,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非对称偶极天线20的示意图。非对称偶极天线20的架构与非对称偶极天线10相似,故沿用相同组件符号,以求简洁。非对称偶极天线20与非对称偶极天线10不同之处在于,非对称偶极天线20较非对称偶极天线10增加了一长边金属板2022,其同样耦接于短边金属板1020,并与短边金属板1020垂直。长边金属板2022可增加电流路径,使非对称偶极天线20增加一工作频段。同理,如图2B所示,非对称偶极天线20亦可经适当弯折,以减小其投影于延展平面的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对称偶极天线,该非对称偶极天线用于一无线通信装置,该非对称偶极天线包括:一接地部,该接地部包括:一第一短边金属板,该第一短边金属板朝一第一方向延伸;以及一第一长边金属板,该第一长边金属板耦接于该第一短边金属板,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方向大致垂直;一辐射部,该辐射部包括:一第二短边金属板,该第二短边金属板与该第一短边金属板间隔一第一距离,且朝该第一方向的反向延伸;以及一第二长边金属板,该第二长边金属板耦接于该第二短边金属板,朝该第二方向延伸;以及一馈入线,该馈入线包括:一金属线,该金属线耦接于该辐射部的该第二短边金属板,用来传输一馈入信号;一绝缘层,该绝缘层包覆该金属线;一金属编织网,该金属编织网包覆该绝缘层,该金属编织网的一端耦接于该接地部的该第一短边金属板,另一端耦接于该无线通信装置的一系统地端;以及一保护层,该保护层包覆该金属编织网;其中,该接地部的尺寸与该辐射部的尺寸不相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毅山吴嘉峰林佳宏许政雄林超群
申请(专利权)人: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