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0041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7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厚度更薄,稳固性更好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源;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不小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本身并不发光,通常在LCD的背面设置背光源构成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图像显示。目前,液晶显示装置的轻、薄,以及较佳的显示品质等特点成为各大厂商共同追求的目标。通常情况下,人们通过减薄液晶显示面板的厚度或减薄背光源的厚度实现整体结构较薄的液晶显示装置。现有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相互独立设计,通过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的框架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使二者稳固且较好地对位。 参见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板300、背板300上的反射片31、反射片31上的导光板32,以及位于导光板32上的光学膜片33,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背板300上的框架500,位于框架500上的液晶显示面板400,位于液晶显示装置上覆盖框架500和液晶显示面板400非显示区域的边框600。反射片31、导光板32,和光学膜片33镶嵌在背板300中一起构成背光源。框架500结构较厚,液晶显示装置整体结构较厚,不利于实现轻薄的液晶显示装置。此外,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400独立设计,二者之间的连接关系不够稳固,一旦框架500的结构发生形变或者异常,都会破坏背光源和液晶显不面板400之间的对位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较薄,稳固性较好的液晶显示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源;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不小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内。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之外,与凹槽侧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或,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与凹槽的侧壁内侧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凹槽的侧壁内侧上的支撑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且固定于所述支撑件上。较佳地,所述凹槽为阶梯槽,至少包括两个台阶,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置于该凹槽内的光学膜片的上方,且与凹槽侧壁上的台阶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台阶的宽度不小于液晶显示面板非显示区域的宽度,固定于台阶上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与凹槽的底面重叠。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通过胶水或者胶带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或与台阶固定连接。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位于导光板背面的背板,以及置于导光板和背板之间覆盖整个背板的反射片。较佳地,所述背板还包括沿背板边缘,且垂直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方向延伸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垂直于背板且与所述凹槽的侧壁的外侧面贴合,所述第一侧壁的高度不低于与液晶显示面板在同一平面的高度。较佳地,所述背板还包括沿第一侧壁,且沿液晶显示面板平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侧壁,该第二侧壁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弹性遮光材料,所述弹性遮光材料填充于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非显示区域之间。 较佳地,所述液晶显示装置还包括遮光条,设置于凹槽的内侧壁无胶水或胶带的区域和/或凹槽侧壁顶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的凹槽内设置光学膜片,液晶显示面板直接与背光源的导光板固定连接,省去了现有技术固定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的框架,简化了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降低了液晶显示装置的厚度,使得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俯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图2所示导光板在A-A’向的截面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胶水或胶带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具有支撑件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具有背板和反射片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背板具有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膜片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用以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厚度较薄,稳固性较好的液晶显示装置。下面通过附图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一液晶显不面板置于凹槽之外,光学膜片置于导光板凹槽内。参见图2,为具有凹槽14的导光板11的俯视示意图,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导光板11上设置具有一定深度和一定面积的凹槽14,该凹槽14用于放置背光源的光学膜片,减薄背光源的厚度,以减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图3为图2所示的导光板11在A-A’向的截面图,凹槽14的深度为hl,凹槽的侧壁宽度为W。下面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参见图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I和液晶显示面板2 ;背光源I包括导光板11、光学膜片12,以及位于导光板11上的光源13 ;光学膜片12位于导光板11的凹槽内,且与凹槽底面贴合;凹槽的侧壁的内侧深度hi不小于光学膜层12的厚度,使得光学膜层12完全置于导光板11的凹槽内;光源13位于导光板11上的边缘区域。 导光板11上的凹槽底面不小于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区域,保证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区域完全有光通过。较佳地,导光板11的凹槽底面等于液晶显示面板显示区域,光学膜片12的大小等于凹槽底面的大小,该光学膜片12镶嵌于凹槽中。液晶显示面板2置于该凹槽之外,与凹槽14的侧壁顶部固定连接。较佳地,参见图5,液晶显示面板2与凹槽的侧壁顶部通过胶水或者双面胶16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之外,与凹槽的侧壁顶部固定,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不区域的面积等于凹槽14的底面积,并且液晶显不面板2和导光板11准确对位。所述准确对位需满足以下条件置于凹槽侧壁上对位后的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在垂直方向的投影与导光板11的凹槽的底面重叠。使得来自导光板11的光完全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实施例一(图4至图5所示)提供的背光源I为整个液晶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域提供光源,实现图像显示。实施例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光学膜片置于导光板的凹槽中,减薄了背光源的厚度,从而减薄了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实现更轻更薄的液晶显示装置。与现有技术相t匕,不仅减薄了导光板的厚度,还省去了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导光板的框架,使得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成为一体化结构,无需通过专门的框架固定液晶显示面板和背光源,通过胶水或胶带连接液晶显示面板和导光板,使得液晶显示装置更轻、更薄,结构更稳固。为了更进一步减薄液晶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下面介绍另两种实施例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实施例二 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直接与截面为U型的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该实施例二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实施例一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液晶显示面板置于凹槽内,液晶显示面板与凹槽的侧壁内侧固定连接。参见图3,凹槽14侧壁宽为W,该侧壁垂直于导光板11的底面。凹槽的侧壁的内侧深度不低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源和液晶显示面板;所述背光源包括导光板、光学膜片,以及位于所述导光板上的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底面不小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鸿飞张玉欣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