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包括一上一下相邻布置的两组冷却芯体,上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液管与第二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下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三集液管、第四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三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中间均设置有隔断板,第一集液管的左部连接有进液管,第一集液管的右部连接有出气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相连通。此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制冷剂水平流动,流速均匀,集液管上下排列提高了压缩机冷冻油的循环效率,降低了空调系统的维修率,提高了散热面积利用率,并有效改善蒸发器结霜和吹水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系统用蒸发器,具体涉及一种平行流蒸发器。
技术介绍
专利号为200620033503. X的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汽车空调装置双层薄型多段式平行流蒸发器,主要改进点在于将原来的层叠式蒸发器改为了双平行流结构,这种结构制冷剂流阻较大,集液管左右布置不利于冷冻油的循环,使制冷量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该双层平行流蒸发器结构新颖,有效提高了散热面积利用率。 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包括一上一下相邻布置的两组冷却芯体,上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液管与第二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下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三集液管、第四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三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第一集液管与第三集液管相邻布置,第二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相邻布置,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中间均设置有隔断板;第一集液管的左部连接有进液管,第一集液管的右部连接有出气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相连通。优选的,所述扁管采用多孔扁管。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第三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管体截面呈D形。优选的,所述冷却芯体的侧端设置有翅片,翅片外侧设置有护板。优选的,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第三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两端设置有堵盖。优选的,所述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采用腰型孔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此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在使用过程中将进液管和出气管向下放入空调系统箱体中。制冷剂水平流动,流速均匀,集液管上下排列提高了压缩机冷冻油的循环效率,降低了空调系统的维修率,提高了散热面积利用率,并有效改善蒸发器结霜和吹水问题。附图说明图I是双层平行流蒸发器的正面视图。图2是图I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包括一上一下相邻布置的两组冷却芯体,上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一集液管I、第二集液管7、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液管I与第二集液管7之间的多支扁管6构成,下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三集液管2、第四集液管8、以及连接在第三集液管2与第四集液管8之间的多支扁管6构成。第一集液管I与第三集液管2相邻布置,第二集液管7与第四集液管8相邻布置,第一集液管I、第二集液管7、及第四集液管8的中间均设置有隔断板9。第一集液管I的左部连接有进液管11,第一集液管I的右部连接有出气管10,第二集液管7及第四集液管8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相连通。进一步,所述扁管6采用多孔扁管,所述第一集液管I、第二集液管7、第三集液管2、及第四集液管8,管体截面呈D形,管体的两端设置有堵盖3,第二集液管7及第四集液管8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采用腰型孔相连通。冷却芯体的侧端设置有翅片5,翅片5外侧设置有护板4。此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运行时,流体由进液管11进入第一集液管I左部,经过扁 管流动至第二集液管7左部,之后流入第四集液管8左部,经过扁管流动至第三集液管2,由第三集液管2右侧,经过扁管流动至第四集液管8右侧,之后流入第二集液管7右侧,再经过扁管流动至第一集液管右侧,经过出气管10流出。此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在使用过程中将进液管和出气管向下放入空调系统箱体中。制冷剂水平流动,流速均匀,集液管上下排列提高了压缩机冷冻油的循环效率,降低了空调系统的维修率,提高了散热面积利用率,并有效改善蒸发器结霜和吹水问题。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一下相邻布置的两组冷却芯体,上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液管与第二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下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三集液管、第四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三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第一集液管与第三集液管相邻布置,第二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相邻布置,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中间均设置有隔断板;第一集液管的左部连接有进液管,第一集液管的右部连接有出气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采用多孔扁管。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第三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管体截面呈D形。4.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芯体的侧端设置有翅片,翅片外侧设置有护板。5.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第三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两端设置有堵盖。6.根据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采用腰型孔相连通。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包括一上一下相邻布置的两组冷却芯体,上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液管与第二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下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三集液管、第四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三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中间均设置有隔断板,第一集液管的左部连接有进液管,第一集液管的右部连接有出气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相连通。此种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制冷剂水平流动,流速均匀,集液管上下排列提高了压缩机冷冻油的循环效率,降低了空调系统的维修率,提高了散热面积利用率,并有效改善蒸发器结霜和吹水问题。文档编号F25B39/02GK102914095SQ20121040659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3日专利技术者宋洪磊, 李磊, 张重先, 白树兴 申请人: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层平行流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一下相邻布置的两组冷却芯体,上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一集液管与第二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下层的冷却芯体由第三集液管、第四集液管、以及连接在第三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之间的多支扁管构成;第一集液管与第三集液管相邻布置,第二集液管与第四集液管相邻布置,第一集液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中间均设置有隔断板;第一集液管的左部连接有进液管,第一集液管的右部连接有出气管;第二集液管及第四集液管的左部、右部对应部分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洪磊,李磊,张重先,白树兴,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同创汽车散热装置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