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式调垂设备及调垂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8498 阅读:2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23: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调垂设备,分为相互刚性连接的下部和上部,所述下部与上部的主体均为套管,且所述下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校正装置,所述上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限位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出上述设备的调垂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调垂设备的安装;利用上部的调垂限位装置对格构柱顶的平面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利用下部的调垂校正装置对格构柱进行调垂校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降低了调垂设备自身的垂直精度控制要求;采用整体式刚性设计,优化了反力的传递方式与传递路径;大大降低了调垂设备的自重;消除了调垂设备对硬化水平场地必然依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格构柱的整体式调垂设备及该设备的调垂工艺,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立柱桩一柱一桩是逆作法施工地下室作为竖向临时承载的有效方法。其中桩体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立柱一般采用钢构件,通常可采用钢筋笼加上顶部格构柱的组合式立柱。目前,随着逆作地下室越做越深,立柱长度越来越长,立柱桩与格构柱的调垂的精度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而现有的格构柱调垂技术局限于调垂设备的制约,已无法达到更高的精度要求。总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制约 受到调垂设备自身水平、垂直度的制约。现有设备调垂过程中,往往先要进行调垂设备的垂直度校正、对中,再进行格构柱的调垂,如此反复校正带来的设备误差累计对调垂的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 受到调垂设备反力作用机理的制约。现有设备调垂的作用反力主要由设备自重产生的水平摩擦力或地锚水平剪切抗力产生,在调垂过程中(尤其在超长一柱一桩调垂过程中),往往出现反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调垂精度。 受到调垂设备机具规模的制约。现有设备为了能够提供足够的反力,往往结构复杂,体型笨重,相对而言的设备精度就有所欠缺,同时操作起来也无法实现便捷、灵活、高效,对实际垂直度的控制也会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对格构柱调垂设备进行改进,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各种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整体式调垂设备,分为相互刚性连接的下部和上部,所述下部与上部的主体均为套管,且所述下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校正装置,所述上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限位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上述调垂设备的调垂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调垂设备的安装在土体中埋入安装上述调垂设备;步骤二,格构柱定位安装格构柱,利用上部的调垂限位装置,对格构柱顶的平面位置进行限位固定;步骤三,格构柱调垂利用下部的调垂校正装置,对格构柱进行调垂校正。由于上述技术的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式调垂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降低了调垂设备自身的垂直精度控制要求,由点控制优化为范围内的面控制, 从而能消除调垂设备垂直度误差对调垂精度的影响; 采用整体式刚性设计,依靠调垂设备自身的大刚度来提供调垂反力,优化了反力的传递方式与传递路径; 大大降低了调垂设备的自重,增强了设备的机动性、灵活性及操作便捷性; 消除了调垂设备对硬化水平场地必然依赖,可适用于洼面、坡面等不同作业条件下的调垂施工。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图I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调垂设备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A-A方向剖视图;图3为调垂设备自身垂直度偏差范围示意图;图4为利用限位装置对格构柱顶的平面位置进行限位固定的示意图;图5为利用校正装置对格构柱进行调垂校正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参见图I、图2所示的调垂设备的结构,它从结构上分为相互连接的下部I和上部2。其中,下部I的主体为加厚双壁圆钢套管10,管(直)径一般为I. 5 2. 5米,管长一般为2 5米,管径、管长参数视施工现场的土质条件确定,在特殊条件下可适当增加参数尺寸;在钢套管10内,固定安装调垂校正装置11,其与钢套管10刚性连接。上部2的主体同样为加厚双壁圆钢套管20,管径较下部I扩径O. 5米左右,以确保格构柱3能够顺利插入,管长一般为I I. 5米,与下部I主体的钢套管10通过斜向坡面连接形成刚性整体;在钢套管20内,固定安装调垂限位装置21,其与钢套管20刚性连接。上述调垂设备进行格构柱3的调垂主要具有以下工艺步骤步骤一,调垂设备的安装。在土体中埋入安装上述调垂设备,并控制调垂设备的垂直度在规定范围内。其中,规定范围是指,保证格构柱垂直度情况下的调垂设备自身垂直度偏差的最大允许值,如图3所示。步骤二,格构柱定位。安装格构柱,根据桩位图进行平面定位,利用上部2内的限位装置21,对格构柱3顶的平面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如图4所示。步骤二,格构柱调垂。利用下部I的校正装置11,对格构柱3进行调垂校正,如图5所示。经过以上步骤,便完成格构柱的调垂,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本专利技术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种应用于格构柱的整体式调垂设备,分为相互刚性连接的下部和上部,所述下部与上部的主体均为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校正装置,所述上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限位装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整体式调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均为双壁圆钢套管。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整体式调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相对下部扩径,二者之间通过斜向坡面连接形成刚性整体。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整体式调垂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相对下部扩径O.5米。5.一种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整体式调垂设备的调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调垂设备的安装在土体中埋入安装上述调垂设备;步骤二,格构柱定位安装格构柱,利用上部的调垂限位装置,对格构柱顶的平面位置进行限位固定;步骤三,格构柱调垂利用下部的调垂校正装置,对格构柱进行调垂校正。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尤其是公开了一种整体式调垂设备,分为相互刚性连接的下部和上部,所述下部与上部的主体均为套管,且所述下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校正装置,所述上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限位装置。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上述设备的调垂工艺,包括如下步骤调垂设备的安装;利用上部的调垂限位装置对格构柱顶的平面位置进行限位固定;利用下部的调垂校正装置对格构柱进行调垂校正。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降低了调垂设备自身的垂直精度控制要求;采用整体式刚性设计,优化了反力的传递方式与传递路径;大大降低了调垂设备的自重;消除了调垂设备对硬化水平场地必然依赖。文档编号E04G21/18GK102912992SQ20121041337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专利技术者龙莉波, 王允恭, 赵琪, 朱立健 申请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种应用于格构柱的整体式调垂设备,分为相互刚性连接的下部和上部,所述下部与上部的主体均为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校正装置,所述上部的套管内固定安装调垂限位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莉波王允恭赵琪朱立健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