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钛种植体,尤其是涉及在钛种植体表面形成一层具有多级微纳米结构的。
技术介绍
钛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作为一种生物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体,如人工关节、髓内钉、牙种植体等。如何使生物材料植入后即能实现短期负载和长期稳定,对生物材料的本身和表界面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学者们认为,材料表面具有一定特征的微米级形貌,将有利于增加材料的比表面积,利于表面接触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细胞外基质的矿化,同时也能为细胞生长提供合适的支架,增加组织与材料之间的粘附力,而纳米级形貌则有利于细胞外基质中某些蛋白的合成和吸附,进而促进细胞的粘附。已有有关微/纳米结构和接枝多肽的钛表面生物活性的报道,例如一种表面构造微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其首先采用HCl和CaCl2混合液在60°C酸腐蚀24h,后在MMH2PO4和HF的电解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得到的微孔孔径在I 60 μ m,纳米管管径约lOOnm,但是其腐蚀时间过长,且其孔径分布不均匀。为此,如果能采用相对简单和反应时间较短的方法实现微米、纳米两种形貌的复合,对加快生物材料植入后创伤的愈合时间有着积极的意义,进而改善材料的短期负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钛种植体表面制备微纳米结构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医用纯钛置于喷砂机中,进行喷砂处理;2)将喷砂处理后的样品进行超声处理;3)将超声处理后的样品置于硫酸、盐酸、硝酸、水的混合溶液中,进行酸蚀处理;4)将酸蚀处理后的样品作为阳极,置于阳极氧化液中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后冲洗,烘干,冷却至恒重,即得到表面为微纳米结构的钛种植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周成,陈彦文,林志雄,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大学,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