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铱(III)配合物,也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OLEDs),又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装置。自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Tang首次报道了低电压启动的高效高亮度的小分子有机薄膜多层结构的电致发光(EL)器件以来,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引起了科技界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OLEDs器件是具有能耗低、视角广、可实现屏幕折叠与弯曲等优点的新型平板显示技术,被认为是有望取代液晶LCD、无机LED等技术的下一代理想显示技术,在固态照明(solid-state lighting)和平板显示方面展现出了诱人的发展前景。OLEDs器件的性能与器件采用的发光材料、载流子注入与传输材料、电极材料以及器件的结构有紧密的关系,其中发光材料是OLEDs器件的核心成分。自1998年香港大学支志明课题组和普林斯顿大学 Forrest 课题组几乎同时报道了电致磷光材料由于同时可收获单重态和三重态激子,使得OLEDs的内量子效率有可能达到100%以来,重金属电致磷光材 ...
【技术保护点】
一类铱(III)配合物,其特征是:它们的主配体是2?(2?氟?4?三氟甲基苯基)吡啶,辅助配体为二?(二芳基膦酰)胺的衍生物,它们有如下结构式:其中:。FDA00002045984100011.jpg,FDA00002045984100012.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明瑜,徐秋蕾,郑佑轩,左景林,游效曾,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