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印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29546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6 1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印刷装置。该墨供给装置能够正确地检测液体墨的贮存量并防止液体墨向压力控制部流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墨供给装置(1)具有:墨室(2);浮子保持构件(5),其保持具有磁体(3)的浮子构件(4),且以旋转轴(6)为中心以能够自由转动的方式被收纳,在与旋转轴(6)相垂直的面上,在沿磁体(3)的转动轨迹的区域内具有用于检测磁体(3)的位置的检测传感器(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向喷墨式印刷装置的记录头供给墨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印刷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印刷装置,具有喷射多个墨滴来进行印刷的喷墨式打印机。喷墨式打印机包括形成有多个喷嘴的记录头,该喷嘴具有微小的开口部,墨滴自各喷嘴的开口部喷出。在这种打印机中,用于向记录头供给墨的各墨盒能够以可装卸的方式安装在搭载有记录头的滑架上。另外,为了向记录头稳定地供给墨,还公知有在墨盒和记录头之间具有墨供给装置的结构。 当记录头内的压力高于大气压的状态时,发生将墨自喷嘴挤出而滴落到印刷介质上的情况。为了避免该情况,以使记录头内的压力变为稍微低于大气压的微负压的方式构成墨供给装置。另外,在墨供给装置中,由于需要不间断地稳定地向喷嘴供给墨,因此需要在墨室内贮存有充足量的墨,另一方面,若墨室内的墨量超过预定量,则墨会流入到气体流路内,为了防止该情况,谋求以使墨室内的墨量不达到预定量以上的方式贮存墨。因此,作为把握墨是否按预定量贮存的技术,公知有使浮子漂浮在墨供给装置内的液体墨上,利用位于墨液面的浮子的位移来进行判断的技术。在下述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在墨室内设置用于收纳浮子的浮子收纳部的技术。图6是以往的墨供给装置的剖视图。在图6中,将箭头方向设为重力方向。如图6所示,副墨盒120的外周由收纳体构件121构成。畐Ij墨盒120具有三个开口部,即具有设在位于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上表面上的气体流路的气压控制部129、设在位于重力方向的底面上的墨导出部126以及设在其侧表面上的墨导入部128。副墨盒120的内部被划分为相互连通的墨贮存室123与浮子收纳部124这两个区域。这两个区域中的浮子收纳部124用于把握是否按预定量贮存了预定量的墨。gp,浮子收纳部124在其内部以能够使浮子134移动的方式收纳浮子134。为了使浮子134浮在贮存的墨中,浮子134的质量构成为比墨轻,随着墨的液面的变化,浮子134在浮子收纳部124内发生位移。S卩,浮子134随着墨的减少(从墨导出部126排出墨)向重力方向移动,随着墨的增加(从墨导入部128向墨室内供给墨)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另外,在浮子134上安装有磁体134a。通过该磁体134a能够检测浮子134的位置、即贮存墨的液面的位置。具体来说,在副墨盒120的与设有墨导出部128的侧表面相反的侧表面上,形成有沿该侧表面设有槽的传感器安装部131,在该槽内插入有检测传感器138。检测传感器138具有检测磁性的功能,为了能够检测到固定在浮子134上的磁体134a,该检测传感器138与浮子134相对配置。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使检测传感器138检测浮子收纳部124内的浮子134的位置变化来调整副墨盒120内的墨的贮存量。日本特开2010 — 76393 (2010年4月8日公开)日本特开2011 — 56741 (2011年3月24日公开)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I以及专利文献2中的副墨盒120的结构中,当沿收纳体构件121的侧表面壁设置浮子134时,存在因液体墨的表面张力而阻碍浮子134的动作的情况。另外,也存在有因残留在墨贮存室123内而粘度增高的墨阻碍浮子134的动作的情况。另外,关于墨的粘度变化,除了上述情况之外,还存在有因在初期充填墨时残留在墨存室123内的清洗液与墨混合而引起粘度变化的情况。而且,由于浮子收纳部124的壁间距较窄,例如是4_,因此还存在有浮子134 (例如宽度3_)卡在浮子收纳部124的内壁等上的情况。·这样,由于阻碍了浮子134的动作,从而有可能无法检测出墨的液面的正确位置。在该情况下,墨有可能被过量供给而使墨向气压控制部129流入。若墨向气压控制部129流入,则需要进行气压控制部129内的清理或零件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成的。而且,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正确地检测墨供给装置的液体墨的贮存量、将墨稳定地向打印头供给并且能够防止液体墨向压力控制部(气压控制部)流入的、可靠性较高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装置的印刷装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墨供给装置是与用于贮存液体墨的墨盒和用于喷出液体墨的打印头相连接的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墨供给装置具有墨室,其用于贮存从上述墨盒供给的墨,并向上述打印头排出该墨;浮子保持构件,其保持有相对于上述液体墨具有浮力的浮子构件,且以支承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并被收纳在上述墨室内,在上述浮子保持构件上设有与贮存在上述墨室内的液体墨的液面相对应的液面指示构件,且该液面指示构件与该浮子保持构件一并转动,在上述墨室的与上述支承轴相垂直的面上,沿上述液面指示构件的转动轨迹设有用于检测上述液面指示构件的位置的检测传感器。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浮子构件被浮子保持构件保持在墨室内,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浮子收纳在浮子收纳部内。因此,不会产生如上所述的阻碍浮子构件的动作的情况。另外,由于沿与墨室中的上述支承轴相垂直的面的、浮子保持构件的转动范围设有检测传感器,因此通过浮子保持构件转动而使液面指示构件位于能够供传感器检测的范围内。因此,无论浮子保持构件处于转动范围内的任何位置上,都能够检测到液面指示构件的位置。即,能够及时地检测时时刻刻变化的墨贮存量(液面的高度)。因而,能够正确地检测墨液面。此外,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墨供给装置在上述墨室内设有用于自贮存有液体墨的区域隔离上述支承轴的一部分的隔离壁,在上述浮子保持构件上,在从上述支承轴到上述浮子构件之间设有弯曲部,且构成为利用上述弯曲部跨越上述隔离壁的构造。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设有隔离壁,因此能够更可靠地避免墨附着在支承轴上,能够有助于进行可靠性较高的检测。另外,采用上述结构,由于在上述浮子保持构件上,在从上述支承轴到上述浮子构件之间设有弯曲部,且构成为利用上述弯曲部跨越上述隔离壁的构造,因此即使上述支承轴被隔离壁隔离,浮子保持构件也能够以支承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优选在本专利技术的墨供给装置中设有压力控制部,其设有开口部,并控制上述墨室内的压力;墨流入防止构件,其通过密封上述开口部来防止液体墨向上述压力控制部流入, 在上述浮子保持构件上设有接触部,该接触部在上述墨室内的液体墨超过预定量时与上述墨流入防止构件相接触,密封上述压力控制部的上述开口部。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与浮子保持构件的转动相联动地使墨流入防止构件密封压力控制部的开口部,从而防止墨从墨室向压力控制部的开口部流入。另外,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能够利用浮子保持构件密封压力控制部的开口部,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来实现防止墨向压力控制部的开口部流入。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墨供给装置优选将上述支承轴设在上述墨室的高于预定墨量的液面高度的位置上。采用上述结构,液体墨的液面在墨达到预定墨量为止是不会到达支承轴的。S卩,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避免由于使支承轴浸泡在液体墨中而导致的浮子保持构件的转动不良。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还包含以具有上述墨供给装置为特征的印刷装置。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供一种不间断地稳定地向打印头供给墨,并且防止墨室内的墨量超过预定量并防止墨向气体流路流入的印刷装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由于能够正确地检测墨供给装置的液面墨的贮存量,因此能够稳定地向打印头供给墨,并且防止墨向压力控制部流入的可靠性较高的墨供给装置及具有该墨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墨供给装置,其与用于贮存液体墨的墨盒和用于喷出液体墨的打印头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墨供给装置具有:墨室,其用于贮存从上述墨盒供给的墨,并向上述打印头排出该墨;浮子保持构件,其保持有相对于上述液体墨具有浮力的浮子构件,且以支承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并被收纳在上述墨室内,在上述浮子保持构件上设有与贮存在上述墨室内的液体墨的液面相对应的液面指示构件,且该液面指示构件与该浮子保持构件一并转动,在上述墨室的与上述支承轴相垂直的面上,沿上述液面指示构件的转动轨迹设有用于检测上述液面指示构件的位置的检测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玉置和孝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