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和干堆方法。包括尾矿浓缩系统,输送管路和尾矿、碎石堆存场,其特征在于从选厂出来的尾矿矿浆送入旋流器组,其旋流器组的溢流给入,旋流器组的底流膏状尾矿排入到膏状尾矿浓缩池,浓缩池Ⅰ底流用底流给入浓缩池Ⅱ,浓缩池Ⅱ底流底流给入膏状尾矿浓缩池,膏状尾矿浓缩池的底流用泵输送到尾矿、废石堆场,其排放方式为一层膏状尾矿,一层废石压平堆存,其膏状尾矿中水分逐渐渗透到废石堆场的底部,并汇集到集水池。两段浓缩池的溢流和集水池的水均排入循环水管路,作为厂区工艺用水。本发明专利技术工艺合理、安全可靠、节省投资、使用方便、真正实现了尾矿水的零排放,有利于环保,运行平稳可靠、维护量小、作业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选矿厂尾矿处理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当前绝大多数选厂尾矿都采用尾矿库堆存的方法处理。使用尾矿矿首先需要适合的地形,地形最好是两山夹一沟,选址比较困难,并且尾矿库占地很大,投资较高;而且使用尾矿库,随着尾矿的不断堆积,尾矿库需要不断的加高,存在多次施工的问题;另外尾矿库存在溃坝的危险,容易造成下游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近年来已经出现了数次尾矿库溃坝的事故;再有,现在国外(如澳大利亚,印度)很多选厂位于气温很高的地区,这些地方往往水资源比较匮乏,尾矿库面积很大,在高温的条件下,尾矿库表面的水很容易蒸发,造成选厂环水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安全可靠、节省投资、使用方便、真正实现了尾矿水的零排放,有利于环保,运行平稳可靠、维护量小、作业率高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的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包括尾矿浓缩系统,输送管路和尾矿、碎石堆存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尾矿浓缩系统由旋流器组,设置在旋流器组侧面的浓缩池I和浓缩池II,设置在旋流器组下部的膏状尾矿浓缩池所组成, 所述的浓缩池I的给矿管与所述旋流器组溢流出矿管相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的溢流出矿管与循环水管路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的底流出矿管与浓缩池II给的矿管相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I的溢流出矿管与循环水管路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I的底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膏状尾矿浓缩池相连接, 在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上部设有溢流出矿管,在所述的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下部设有底流出矿管,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底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尾矿、碎石堆存场相连通,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溢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循环水管路连通。在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场底部设有防水层,在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场的下侧面设有集水池。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为一深锥形的浓缩池。—种利用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的干堆方法,包括尾矿浓缩,管路输送和尾矿、碎石堆存,其特征在于 a、将尾矿矿浆给入旋流器组进行浓缩,浓度为15-25%的旋流器组的溢流自流给入浓缩池I的给矿管,其浓缩池I的溢流通过输送管路直接送入循环水管路,其浓缩池I的浓度为40-45%的底流给入浓缩池II,通过浓缩池II 二次浓缩后的浓度为65%-70%的底流给入膏状尾矿浓缩池,浓缩池II的溢流通过输送管路直接送入循环水管路,旋流器组浓缩后的浓度65%-70%的底流膏状尾矿通过给矿管给入膏状尾矿浓缩池, b、膏状尾矿浓缩池的底流通过泵送至尾矿、碎石堆存场,而膏状尾矿浓缩池的溢流通过输送管路直接送入循环水管路, C、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是在尾矿 、碎石堆存场7的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层11,然后铺一层膏状尾矿,再铺一层废石压平堆存,返复铺设,铺设在尾矿、碎石堆存场内膏状尾矿中水分逐渐渗透到废石堆场的底部,并汇集到集水池中,用输送泵输送入循环水管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 O由于采用了旋流器组,将70%以上的尾矿矿浆量浓缩成浓度65%-70%以上的膏状尾矿,这种方式有效地降低了浓缩部分的占地面积和投资; 2)由于膏状尾矿浓缩池为一深锥形的浓缩池,使进入该浓缩池的旋流器组的膏状尾矿底流与浓缩池II的底流的混合物能进一步的浓缩为底流浓度达到70%以上的膏状尾矿,为尾矿的输送和干堆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另外由于采用一层尾矿膏状尾矿一层废石的干堆方法,堆场更加稳定,这种堆存方式更加安全;最后尾矿膏状尾矿中所含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被集水池收集起来用作厂区循环用水,节约了水资源,同时也实现了尾矿含水的零排放。本专利技术系统合理、安全可靠、节省投资、使用方便、真正实现了尾矿水的零排放,有利于环保,运行平稳可靠、维护量小、作业率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包括尾矿浓缩系统,输送管路和尾矿、碎石堆存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尾矿浓缩系统由旋流器组2,设置在旋流器组2侧面的浓缩池I 4和浓缩池II 6,设置在旋流器组2下部的膏状尾矿浓缩池19所组成, 所述的浓缩池I 4的给矿管3与所述旋流器组2溢流出矿管相连通,浓缩池I 4的溢流出矿管15与循环水管路12连通,浓缩池I 4的底流出矿管16与浓缩池II 6的给矿管5相连通,浓缩池II 6的溢流出矿管13与循环水管路12连通,浓缩池II 6的底流出矿管14通过输送管路与膏状尾矿浓缩池19相连接, 在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19的上部设有溢流出矿管17,在所述的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19的下部设有底流出矿管18,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19的底流出矿管18通过输送管路与尾矿、碎石堆存场7相连通,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19的溢流出矿管17通过输送管路与循环水管路12连通。在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场7底部设有防水层11,在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场的下侧面设有集水池10。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为一深锥形的浓缩池。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利用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的干堆方法,包括尾矿浓缩,管路输送和尾矿、碎石堆存,其特征在于 a、将尾矿矿浆I给入旋流器组2进行浓缩,浓度为15-25%的旋流器组的溢流自流给入浓缩池I 4的给矿管3,其浓缩池I 4的溢流通过输送管路直接送入循环水管路12,其浓缩池I 4的浓度为40-45%的底流给入浓缩池II 6,通过浓缩池II 6 二次浓缩后的浓度为65%-70%的底流给入膏状尾矿浓缩池19,浓缩池II 6的溢流通过输送管路直接送入循环水管路12,旋流器组2浓缩后的浓度65%-70%的底流膏状尾矿通过给矿管给入膏状尾矿浓缩池19, b、膏状尾矿浓缩池19的底流通过泵送至尾矿、碎石堆存场7,而膏状尾矿浓缩池19的溢流通过输送管路直接送入循环水管路12, C、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是在尾矿、碎石堆存场7的底部铺设一层防水层11,然后铺一层膏状尾矿9,再铺一层废石8压平堆存,返复铺设,铺设在尾矿、碎石堆存场内膏状尾矿中水分逐渐渗透到废石堆场的底部,并汇集到集水池10中,用输送泵输送入循环水管路12。本专利技术工艺合理、安全可靠、节省投资、使用方便、真正实现了尾矿水的零排放,有利于环保,运行平稳可靠、维护量小、作业率高。权利要求1.一种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包括尾矿浓缩系统,输送管路和尾矿、碎石堆存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尾矿浓缩系统由旋流器组,设置在旋流器组侧面的浓缩池I和浓缩池II,设置在旋流器组下部的膏状尾矿浓缩池所组成, 所述的浓缩池I的给矿管与所述旋流器组溢流出矿管相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的溢流出矿管与循环水管路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的底流出矿管与浓缩池II的给矿管相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I的溢流出矿管与循环水管路连通,所述的浓缩池II的底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膏状尾矿浓缩池相连接, 在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上部设有溢流出矿管,在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下部设有底流出矿管,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底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尾矿、碎石堆存场相连通,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溢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循环水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场底部设有防水层,在所述的尾矿、碎石堆存场的下侧面设有集水池。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为一深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尾矿浓缩及干堆系统,包括尾矿浓缩系统,输送管路和尾矿、碎石堆存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矿浓缩系统由旋流器组,设置在旋流器组侧面的浓缩池Ⅰ和浓缩池Ⅱ,设置在旋流器组下部的膏状尾矿浓缩池所组成,所述的浓缩池Ⅰ的给矿管与所述旋流器组溢流出矿管相连通,所述的浓缩池Ⅰ的溢流出矿管与循环水管路连通,所述的浓缩池Ⅰ的底流出矿管与浓缩池Ⅱ的给矿管相连通,?所述的浓缩池Ⅱ的溢流出矿管与循环水管路连通,所述的浓缩池Ⅱ的底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膏状尾矿浓缩池相连接,??????在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上部设有溢流出矿管,在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下部设有底流出矿管,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底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尾矿、碎石堆存场相连通,所述的膏状尾矿浓缩池的溢流出矿管通过输送管路与循环水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洲,邢伟,段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北方大连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